<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今年67岁,与帕金森相伴已有11年。这11年里,帕金森就像一位不请自来的“客人”,在我的生活中肆意施展它的“魔法”:身体僵硬,动作迟缓,震颤不休,失眠困扰……每一个症状都像是一根沉重的绳索,紧紧束缚着我,让我深感痛苦与无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与帕金森对抗,尝试了各种方法,希望能够将它赶出我的身体。但它却像是在我的身体里扎了根,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无法将它彻底驱逐。直到5年前,一位在日本的朋友告诉我他们那里有干细胞疗法,我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迫不及待地赶了过去。可到了那里,医生却告诉我干细胞疗法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为我提供有效的治疗。满怀期待而去,最终只能带着失望而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间来到了今年,当瑞金医院打电话来询问我是否愿意参加首例干细胞治疗时,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因为我深知,这可能是我改变现状的又一次机会,而且这次的干细胞疗法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干细胞疗法的原理其实就像是在身体里种下了一颗神奇的种子。帕金森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大脑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逐渐减少,导致身体失去了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出现了各种症状。而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当它们被移植到体内后,就像是一群勤劳的“建设者”,能够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补充那些已经缺失的神经细胞,重新建立起大脑的“通信网络”,让身体的运动功能逐渐恢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次在瑞金医院进行的自体干细胞移植,和DBS有些相似之处。DBS手术是通过微创的方式,将电极植入大脑特定区域,再连接脉冲发生器;而我的干细胞移植手术则是通过注射干细胞的方式进行。我接受的是低剂量治疗。当时我在麻醉中沉沉睡去,一觉醒来,手术就已经顺利完成了。至于具体的操作细节,我也说不上来。但正是这次看似简单的手术,为我开启了新的希望之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干细胞移植手术两周后,我就感受到了积极的变化。一个月后最明显的就是睡眠质量的改善。以前,我常常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失眠的痛苦让我夜夜煎熬。可现在,我一般在半个小时内就能入睡,睡眠时间也从之前的4小时延长到了6小时。动作比之前快一点了,每天清晨5点醒来,听到窗外早起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打着招呼,看到天边那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黄浦江水波光粼粼,船只在江面上来往穿梭,晨光中人们有的在奔跑,有的在舞剑,有的在打太极,一派生气蓬勃的景象。我也会伸展一下身体,虽然曾经僵硬、迟缓,但如今似乎没那么严重了。我知道,这是干细胞疗法带来的进步,是身体在逐渐恢复的信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硬件”上来说,干细胞已经在我的身体里生根发芽,为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而在“软件”上,我也开始转变自己的心态。经过这11年的相处,我终于明白,帕金森既然已经来了,一味地排斥和对抗并不能解决问题。与其敌对,不如与它握手言和,成为朋友。它是我身体的一部分,终将陪伴我度过一生。既然如此,我何不试着去熟悉它、了解它,让它尽量少“发脾气”,而我也尽量保持乐观,不再愁眉苦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干细胞疗法相对来说安全性更高,没有免疫排斥反应,临床研究也展现出乐观前景。尽管目前还无法完全治愈帕金森病,但它已为我们带来诸多获益。亲爱的帕友们,让我们共同期待干细胞疗法不断突破,也愿我们都能与帕金森和平共处,拥抱充满希望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