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历史:记林彪1969年视察张家口之行

燕山月

<p class="ql-block">  河北省张家口市距北京市不足二百公里,是祖国的北大门,是首都联系内蒙、山西的枢纽。出张家口市往北不足百里就是张北,经坝上草原就可以直达蒙古,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战略要地,古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中苏边界冲突加剧,苏联增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中国防御重点开始战略性转移,主要警惕苏联进攻。</p><p class="ql-block"> 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发生后,中国立即做出强烈反应。3月4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打倒新沙皇》。社论明确提出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以及形势的严峻和紧迫。并严厉警告苏修叛徒集团,“如果胆敢进行军事挑衅,我们都要把你们坚决、彻底、全部消灭之”。</p><p class="ql-block"> 1969年3月5日社论发表的第二天,毛主席在一次会上提出,“要准备打仗”。同月15日,在中央碰头会上,毛主席又具体说到了对付苏联可能发动战争的问题。1969年8月,苏联精心策划的“新疆铁列克提事件”,使战争气氛更加浓厚,彻底恶化中国国家安全环境,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中国迅速进入全民临时突击性的战备轨道。</p><p class="ql-block"> 这年10月,为了防范苏联可能利用谈判之机对我国进行军事袭击,全国搞了紧急战备动员。此后,为了应对苏联可能发生的突然袭击,中共中央又紧急疏散了在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p> <p class="ql-block">  196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大庆。北京一片节日气氛,但部队却是在高度戒备的状况下度过的。</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群众的欢庆活动,军队从最坏的情况出发,做了各种应变准备。边防部队严阵以待,所有远程雷达不间断地进行侦察探测。空军预先将一架直升飞机停在端门与午门之间的空场上,以保证万一出现紧急情况,毛泽东等主要领导人能够迅速转移到城外预定指挥位置。总参作战部副部长蔡洪江和几名干练的情报、通信人员携带电台到天安门城楼待命,随时将情报部门提供的敌方动态通报给中央领导人。在这种形势下,1969年国庆节总算平安地过去了,但战备工作丝毫没有放松。</p> <p class="ql-block">  1969年毛主席发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全国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张家口坝上与外蒙是一马平川的草原,根本无险可守。当时传说苏联军队的坦克八个小时就可以突破国境线开到张家口。这年春天,根据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最高指示,张家口市各县建立起基干民兵战备团,开展野营拉练。各级领导强调战备工作压倒一切,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动员群众,集中人力物力,修建战备工事,像电影《地道战》那样,各单位都组织人员挖地道。群众都认为马上就要打仗了,一度人心惶惶。张家口紧挨内蒙,备战形势尤为严峻。在这样的形势下,林彪到张家口市进行了战备工作视察。</p> <p class="ql-block">  1969年国庆节刚过, 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林彪决定亲自“视察”北线,去北面察看地形,实地检查战备工作。</p><p class="ql-block">  林彪一行“视察”路线确定是从北京乘飞机空中视察五台山、雁门关、平型关、大同等地,然后降落张家口,看望当地驻军,具体了解战备情况。“视察”日程安排在张家口宾馆住一宿,次日乘飞机途经八达岭返京。</p><p class="ql-block">  林彪视察随行人员有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成员、空军司令员吴法宪、北京军区司令员郑维山、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阎仲川。开始“视察” 之前,为了做好准备工作,吴法宪曾多次单独找郑维山进行了商谈,对视察行动路线进行了详细安排。郑也安排北京军区及有关部队,为林彪“视察”北线作了一系列准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10月7日,按照林彪“视察”行动路线,吴法宪等还提前安排飞机人员秘密组织了试航。</p> <p class="ql-block">  林彪视察随行人员乘坐的军用飞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林彪在战备视察中</p><p class="ql-block"><br></p> 林彪这次行动是绝对保密的,除了给毛主席秘书那里备了案,没有向其他中央领导人打招呼。<div>  林彪未动,准备工作先行。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成员、林彪办公室主任叶群提前安排几个人到张家口为林彪安排过夜住地保卫工作。另外,让空军安排三架专机待命,做视察使用。因为张家口没有适合林彪坐的轿车,提前从北京开出一辆“吉姆车”到张家口待命。不巧,这辆车在去张家口的路上压死了一位过马路的老者,出了交通事故。一切准备就绪后, 林彪决定出发进行视察。<br>  1969年10月9日上午8时,林彪、叶群乘坐红旗轿车来到戒备森严的北京西郊机场。吴法宪、郑维山、阎仲川等人早已在机场等候。军委办事组其他成员:解放军总参谋长黄永胜、海军政委李作鹏、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等人前来送行。那天,在停机坪上停放着两架“子爵号”专机。这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从英国进口的两架最好的飞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系数很高。据说这种飞机从出厂到现在还没有发生过重大技术事故。机身并不大,但有四个螺旋浆,如果有一个发生事故,另外三个还可以继续工作,不影响飞行。这种飞机飞行速度不快,内部装潢舒服,作为短途专机是很理想的。此外,在跑道上还停放了一架“伊尔—18型”大型运输机,可以乘坐其他随行人员。 </div><div> 林彪这次出行虽不声张,但是随行队伍却相当庞大,仅林办的工作人员就有十几个(秘书、内勤、医生、司机等),还有半个中队的武装警卫人员,再加上吴法宪、郑维山的随行人员,就达五百多人。这么多人都乘坐飞机,三架飞机也是满满的。</div><div> 10月9日,叶群、林立果、林立衡等乘第一架专机,从北京起飞,直抵张家口,在那里等候林彪等人。<br></div> <p class="ql-block">  1969年的张家口市展览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同时,林彪、吴法宪、阎仲川、郑维山等则乘第二架专机,从北京起飞,先到五台山、雁门关、平型关、大同等地上空进行“视察”,然后再飞张家口。</p><p class="ql-block"> 在飞机上,林彪不苟言笑,正襟危坐,一边听郑维山司令员滔滔不绝的汇报北线部队兵力部署和战备工作,一边透过舷窗望着下边宏伟连绵的太行山,不由回想起1938年3月指挥领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与日寇进行的那场激烈战斗,以及战后被国民党哨兵误伤的难忘经历。 </p><p class="ql-block"> 上午10点多钟,林彪乘坐的飞机在张家口榆林机场缓缓降落,当地驻军首长和张家口地、市负责人早已在机场等候,看见林彪走下飞机,都走上前来,热烈欢迎。林彪乘坐自己从北京带来的“吉姆”汽车,下榻在张家口地区宾馆(招待处),当时这是张家口接待条件最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那天林彪的兴致很高,中午稍作休息,就提出下午要接见当地驻军师、团以上干部和张家口地、市主要负责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宾馆(招待处)</p><p class="ql-block"> (2000年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叶群经与吴法宪、郑维山研究决定,部队干部共分三批接见:第一批、第二批分别接见驻张家口65军和驻大同63军的师、团干部,第三批接见空军的师、团级干部。最后接见张家口地、市主要负责人。每批接见都由吴法宪、郑维山和叶群陪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叶群和吴法宪在一起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接见一开始,先由林彪问接见每个人的姓名、职务、籍贯、年龄,然后又问些战备方面的问题,并由接见干部作答,最后林彪在接见中做些指示。被接见干部提出的问题最多的是“一好“与”“三好”的关系,如何突出政治的问题。面对大家的提问,林彪置之一笑说:“突出政治,要坚定不移。但什么是政治,全局就是政治,战备也是政治,要胸怀全局,立足本职。但在当前,搞好战备就是最大的政治…..” 林彪对接见部队人员中还告诫:“历史上沙俄就贪得无厌,是中国的主要威胁。现在苏联又在中苏、中蒙边境集结重兵,因此必须立足最严重的情况,按照毛主席要准备打仗的指示,认真做好打大仗的战备工作。” </p><p class="ql-block">  林彪讲过之后,郑维山便代表大家表态,要求接见部队对林副主席的讲话要在部队坚决贯彻执行。在接见中,郑维山向接见干部介绍说说“副统帅二十七岁就当了军团长了“,林也向郑维山说“那是战争年代,你不是二十岁就当了师政委嘛”。在吃饭期间,叶群还让林立果给吴法宪、郑维山等人敬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林彪全家合影(林立衡、叶群、林彪、林立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据林彪办公室秘书李根清回忆,林彪喜欢清静,外出视察从不游山玩水,从不穿行于闹市和群众见面,叶群却爱动爱玩。她跟随林彪每到一个地方,总要出门走一走,看一看当地的风景区,百货商场也是她爱去的地方。林彪、叶群各自有自己的作息时间。林彪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晚上9点多钟睡觉,一年四季,按时作息,从不熬夜,且只要躺下,便不许打扰。 </p><p class="ql-block">  叶群却是“夜猫子”,上午10点以前不起床,凌晨2点以前不睡觉。到张家口后,林彪从早忙到晚,顿感疲劳,那天早早就休息了。但精力旺盛的叶群却想看看塞外山城的张家口之夜。天色刚过黄昏,叶群就带上林立衡、林立果由吴法宪、郑维山陪同,要去逛逛离住地不远的张家口市百货大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69年的张家口市百货大楼</p> <p class="ql-block">  百货大楼位于张家口火车站附近,是当时张家口市最大的百货商店。他们去时,百货公司已经下班关门开始盘点结账了,但因这些“大人物”到来,又按照领导安排破例给开了门。叶群等人进了商店,街上过往的人群看到商店开了门,也随着一涌而进。而这些人和叶群一样也不是买什么东西,就是看个热闹。因为当时的百货商店,货架商品虽然不多,而都要凭证、凭票供应。</p><p class="ql-block">  那天看到这么多穿军装的人晚上去逛商店,人们都很惊奇。围观的人群有人眼尖,忽然高喊:“哎呀,是叶群来了!”又有人附和:“对,就是叶群!”人群一下就围拢过来,把叶群等人围的水泄不通。这时,叶群掏出红宝书,高呼:“我向同志们问好!向同志们学习!向同志们致敬!”群众也拍手表示欢迎。看到群众这么热情,叶群、吴法宪、郑维山就公开介绍身份,向群众表示致敬。</p><p class="ql-block"> 但是,后来百货大楼里面人越聚越多,警卫人员出于对叶群等人安全考虑,好不容易才把叶群等人护送出商店,回到张家口宾馆。</p> <p class="ql-block">  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郑维山</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林彪、叶群等人离开张家口地区宾馆(招待处),从榆林机场乘专机回到北京。</p><p class="ql-block">  在张家口市期间,林彪分别为北京军区、当地驻军、张家口地区、张家口市革委会题词。当时,林彪题词落款,写的时间为10月10日。叶群说,10月10日是国民党的“国庆节”,不好,特地让林彪改为10月9日。吴法宪、郑维山连连称赞,说叶群主任想得周到。</p><p class="ql-block">  林彪、叶群回京后,郑维山立即把林彪的题词拍照加洗,印了二十多张,准备分发的北京军区各部队学习。闻知此事,叶群专门给郑维山打电话说,林彪的题词暂时不要公开,并指定给军区的题词由郑维山保存。</p><p class="ql-block">  林彪“视察”结束后,郑维山从张家口要了一百多斤上等口蘑和二百桶当地生产的麦片等土特产,派人给林、叶送去。因为,林彪爱喝麦片粥,来张家口后,认为当地生产的麦片感觉味道很好。随后,叶群也给郑维山送了一个竹笔筒,作为回礼。</p><p class="ql-block">  这是林彪在党的“九大“通过的《党章》明确为接班人后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外出视察。</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生产的麦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