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舅母九十了

兰如许

<p class="ql-block">文:兰如许</p><p class="ql-block">图:自 拍</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084615</p> <p class="ql-block">  2018农历的正月二十四是舅母的九十大寿,舅母的后代子孙们都到跟前祝寿,只有我这个曾经吃过舅母奶水的外甥女儿远在千里之外,不能到跟前祝寿,心中很是愧疚!</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舅母和她的孩子们,后面的男孩儿一字摆开,从右至左老大老二依次类推,是替舅母遮风挡雨的四座“大山”;前面的两个女儿,是舅母千疼百爱的贴心“小棉袄”,右边老大左边老二。舅母一生养育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后排最左边的那个男孩儿是对舅母非常孝顺疼爱的干儿子,舅母视同己出。</p><p class="ql-block"> 假如让这张照片的人再回去五十多年,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六个孩子那就是六张吃饭的嘴啊!再加上我这个常住舅舅家的嘬客,你就可以想象那时的舅母有多忙多累多辛苦了,但我从没有听到舅母埋怨过什么,那时的我还不谙世事,只知道吃喝玩乐,并不曾体谅大人们的苦衷。</p><p class="ql-block"> 舅母有四个儿子就有四房媳妇儿,她和每个媳妇都能和睦相处,媳妇们也都个个温柔贤淑,对舅母孝顺有加。天长日久可能会有磕磕碰碰,但都不曾红脸。舅母在人前常常夸媳妇说:“俺家的媳妇儿,哪个都比儿子强”!这就是我的舅母,是我辨是非明事理的舅母。</p> <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喜欢住舅舅家,舅舅家孩子多热闹,玩的开心,吃的也比在我们家吃的好。呵呵,我从小就又嘴馋又贪玩😋😄。</p><p class="ql-block"> 记得每次吃饭的时候,我们几个小表姐表弟们,就跪在一块大石头的周围,这块棱角分明的大石头是我们永恒的餐桌。<span style="font-size:18px;">把饭碗放在石头上,顺势抹一把吸吸溜溜的鼻涕再在衣服后襟上蹭一蹭</span>脏兮兮的小手,便开始了我们非常有秩序“顿复一顿”的猜枚活动。有时候是“大压小”,有时候是“锤包剪”,有时候是“鸡叨虫”,更有甚者,我们还会划拳论输赢。嘿嘿,因为舅舅喜酒爱酒,酒友甚多,家里酒场几乎不散。所以我们就耳濡目染抑或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了。嘻嘻🤣!大人们划拳是为了赢拳“输”酒,我们划拳是中午赢面条晚上赢红薯,谁输了就要给赢家一根面条或一块红薯,就因为这一根面条一块红薯,我们往往争的面红耳赤,吵的热火朝天,闹的不可开交但仍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舅舅一向不苟言笑,但每每看到我们这样“席地而跪”吵吵闹闹的场面,他也不会“管”我们,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时不时的会抿嘴微笑,其间还夹带着小声的“谩骂”,仿佛对我们的行为很是满意,内心甚是喜悦,我感觉他好像在我们中间找到了他“酒文化”传承的可塑之才😄🤣。</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生长在贫穷落后的山区又生长在贫穷人家的孩童。当时也可能不光是为了一根面条和一块红薯,就是觉得好玩儿,论的是输赢,寻的是开心。</p><p class="ql-block"> 大表哥一直上学再后来当兵,他几乎没有参加过我们这种“小儿科”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  舅舅家的门口有一“兑谷舀”和一把“确”(谐音)东西的锤子,锤子有长长的木柄,长长的木柄上安一个圆圆的石头,它们两个是配套的。把谷物放进“兑谷舀”之后,就拿锤用力去砸,直至把谷物砸碎,我们叫“确”碎。这是在谷物少的情况下才用“兑谷舀”去“确”,谷物多的时候就用碾子碾了。粉碎机、磨面机之类机械化设备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就是这个物件,我们有事儿没事儿就几个人抱着这笨重的石头锤空砸一通,累的呼呼哧哧、汗流浃背,却依然兴高采烈、意犹未尽。否则,我们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释放我们“踢死蛤蟆弄死猴儿”的能量呢?</p><p class="ql-block"> 但真到了要“确”东西的时候,姥姥叫几遍,我们也都装聋作哑、充耳不闻。姥姥总是看着我们这帮“浑球儿”摇头叹息却也无可奈何。姥姥脾气好,她不会生气也不会吵我们,喊不动我们的时候,她就去“自食其力”了。但表姐表哥们都很孝顺,看到姥姥开始拿锤,就嬉皮笑脸的跑去帮忙🤣。</p><p class="ql-block"> 嘿嘿,儿时的我们就是如此,长大了,还上哪儿去找这种如此开心的乐子呢?</p> <p class="ql-block"> 另外让我记忆犹新的事情是听二表哥说“瞎话儿”。夏天的夜晚特别闷热,我们几个就拿着用高粱杆儿编成的席子到大门儿外的空地上或西面的场面上睡觉。我们一边看着天空的星星月亮,一边听二哥说他永远也说不完的“瞎话儿”。好像讲的多是弟兄分家、妖魔鬼怪之类,每天都会有一个新的故事在等待着我们。哪怕是日复一日讲同一个故事,我也是以虔诚的态度认真听讲,并且感觉津津有味。那时候好佩服二哥,他怎么知道的那么多,懂的那么多呢?</p><p class="ql-block"> 2018年中秋节之前,我又回到了离别十年之久的家乡,看到了年逾九旬的舅母,看到舅母身体硬朗,心中甚是欣慰。在探望舅母的同时,二哥又向我讲起了另一件让我再也不能忘怀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二哥说有一次我和表妹可能是生病了,舅母煮了一点白面粥以给我们补充营养。因为煮的很少,所以只让我和表妹喝,二哥就安静的坐在一旁等待,他希望能有他的一份,哪怕只有小小的一口。但是没有,他静静的、眼巴巴的看着我们把粥喝完,然后,他捧起我们喝的干净的不能再干净的空碗舔了起来(二哥说他在一边等,就是为了舔碗)。二哥说的心平气和,娓娓道来,我静静地听着,不由得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 其实二哥只比我们大两岁,我对这件事毫无记忆,二哥却记忆犹新。一来说明他当时也很饿很饿,他多么希望多么希望舅母能给他一口白面粥,二来也说明他也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如果家里有足够的米面,舅母能不多做一点点给他吃吗?</p><p class="ql-block"> 对不起了二哥!那时候的我肯定很不懂事儿,否则,我说什么也会给二哥您留一口的……</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上是我的表姐和她的外孙女,你看她笑的多开心!在舅舅家住的岁月里,和表姐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和表姐一起串门子、上学、下地干活、晚上到周边的村子看戏看电影等等。</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穷,家里炒菜吃的时候是很少的,如果有菜,一般也是清水煮菜或者是我们家乡称之为“揽豆”(或叫“懒豆”,是一种把豆子泡发后用“晃磨”磨成豆浆,豆浆煮开后加入各种又老又难吃的蔬菜,炖的时候长一点,因为有了豆浆的滋润,这种菜肴相对好吃一点)的一种菜肴。我小的时候就挑食,一口蔬菜也不吃,即便是很多人都喜欢的香油腌葱花儿我也不吃😂。但我却喜欢吃菜汤泡馍,表姐是非常不喜欢的,她说馍泡在汤里后“浓唧唧”的不好吃🤣。我们就互相追逐着,她端着菜碗前边跑,我拿着馍块后面追,直到把馍馍泡到碗里为止。记得表姐那时曾说过:“等你上班了,人家的菜汤有油水,你再泡馍吃,咱这都是清汤,又不香”。后来,真应了表姐的话,我上班了,食堂里的饭菜,要比家里的饭菜好吃的多,可我再也不想吃菜汤泡馍了。没有了你追我赶的场面,没有了表姐不让泡馍的阻拦,没有了我们相互争着吃、抢着吃的狼吞虎咽,没有了舅母烙的薄单馍,再好的菜汤泡馍,吃起来也没有了那绵软悠长、咸香咸香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和表姐在一起,还有一件事儿令我终身难忘。已经不记得是哪一年了,也不记得当时有几岁,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表姐她们几个年龄相仿的女孩要到舞阳县城去,我是一定要跟着的。一向严厉的舅舅说太远不让我去,可我一定要去,紧紧拉着表姐的衣襟寸步不离,仿佛我一松手表姐就会飞的无影无踪。舅舅无奈只好同意让我跟去了。</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用了多长时间才走到了县城(现在才知道舅舅家离舞阳县城约三十里地)。县城里人山人海挤拥不动,我们也不知道东南西北,就随着人流沿着一条不宽的马路从这头儿走到那头儿,觉得县城很大很大,路很长很长,怎么走也走不到头儿。一路上,刚开始表姐一直拉着我的手,后来人实在太多了,表姐怕挤着我或怕我被挤丢了,就让我走在她的怀里,她伸出双臂护着我,想来那时的表姐最多也不到十五岁,她怎么就那么知道疼人护人呢?这么多年过去了,姐姐用她赢弱的身躯护卫着我的这一幕我始终不能忘怀且时常在心头萦绕。谢谢了!表姐!</p> <p class="ql-block">  这次小小年纪的长途跋涉,让我清楚的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什么叫“不听老人言 吃亏在眼前”的至理名言😣🤣。因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县城回来之后的第二天我的腿就开始疼了起来,并且不能下床,特别是大腿上的肌肉更是疼痛难忍😫。但也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和亲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现在每每说起这件事情,表妹说我们这次“旅行”回来一个个累的像狗,她心里暗暗高兴🤭……</span></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中的女儿,就是我们从舞阳县城回来后累的要死她还暗自高兴的表妹,别看她只比我小一个多月,我却不大和她玩,我嫌她小不会玩儿😂。我总是跟在比我大五岁的表姐身后,成了表姐的跟屁虫,不管她走到哪里,我都跟着,她也乐意带我,倒不太带她的亲妹妹玩。及至现在,表妹还“忿忿不平”,说我不但抢走了她的姐姐还和她抢奶吃,因为舅母看我长得瘦骨嶙峋,象一只可怜的小猫咪,就经常让我吃她的奶水!</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那时候,农村吃烙馍的时候比较多,舅母烙的单馍很薄很薄,我们就把单馍摊在案板上,用劲儿卷,看谁把它卷的更瓷实,卷好后,用了很大的劲儿也咬不动,吃一顿单馍,把鬓角累的生疼生疼,但我们下次还是依然如故。假如能有一丢丢白糖卷在里面,我们就会欢呼雀跃,恨不得舅母天天烙单馍。</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年龄大一点儿的时候,舅母就教我和表妹烙馍,姥姥烧熬子(一种能把烙馍炕熟的工具,三个小短腿可以支在三个小破砖块儿上)。我和表妹一起烙,也还有赶不上趟儿的时候,赶不上趟儿的时候表妹就说是因为我笨才让熬子空着。表妹的手确实要比我巧,烙的速度也快。再后来,舅母就教我们塌菜盒儿,塌菜盒是需要两人配合的,烙的饼要长都长要圆都圆,但我们总是配合不好,她说我烙的太长我说她烙的不圆😄。呵呵🤭,我们两个就像一对儿“欢喜冤家”,彼此不待见,到一块儿就会碰撞出小小的“火花儿”💥🤣。</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我们都六十多岁了,彼此之间感情越来越深厚,一聊天就是一个多钟头,不把手机里的电耗干不算完。表妹言语不多,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表妹的细心、表妹的善良、表妹的包容、表妹的吃苦耐劳……</p> <p class="ql-block">  多少年了,我现在依然好塌菜盒儿烙油馍,这都得益于那时舅母的教诲。母亲脾气向来急躁,万万没有耐心教我学做什么活计的习性。记得偶尔在家烧熬子,翻不好馍,母亲不由分说,一小擀杖就敲到头上,疼得我呲牙咧嘴也不敢吭声。</p><p class="ql-block"> 表妹非常勤劳和善良,妹夫身体不好,这么多年都是表妹在默默无闻地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且毫无怨言。表妹的生活经历可以写成一本书,写她照顾妹夫时的无微不至,写她照顾母亲时的体贴入微,写她照顾孩子时的耐心周到,写她勤劳善良、贤淑大度的美德。她总是静静的生活静静的劳作,把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并且从不与人争短论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舅母,您还记得每年的麦收时节吗?</span></p><p class="ql-block"> 那天看到大表哥的留言,我又想起了我曾写过的《又到一年麦收时》,那里面记载着舅家帮我家收麦子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父亲在外工作不善农村活计,所以收麦子就成了我们家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一到麦收时节,我们家总是落后于人,对于一项不甘人后的母亲来说心中十分不快。舅舅知道这种状况后,每到麦子成熟的时候,不管自己家的麦子是否收割,舅舅就派来表哥、表弟、四舅及姨家的人帮我家收麦子,并且自带农具和牲畜,收、拉、打、垛,两天下来,颗粒归仓,令村人羡慕不已。</p><p class="ql-block"> 阿弥陀佛,这一下我母亲再也不用唉声叹气愁眉不展了。舅母,您虽然没有亲自来我家收割麦子,但我知道这里面也包含着您的理解和支持,在此,甥女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很多年过去了,我们家早已不再种田,但每到收麦子的时候,我就会自然而然的想起这件事情,我知道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铭记着您和家人对我家的帮助、关爱和这份浓浓的亲情! </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舅母,借着您的生日,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我这个您家里的嘬客,那时候不知道给您增加了多少麻烦,生活并不宽裕的家里,又多了一张我吃饭的嘴,您还是那样容我疼我爱我,这样的回味心里很甜,很温暖!此刻我又想起了您给我梳头时的模样儿;想起您说我傻外甥女儿时的模样儿;想起了我喊我四舅舅是“小舅儿”的时候您开怀大笑时的模样儿(在我的家乡“小舅儿”是骂人的话),想起您手把手教我做家务活儿的模样儿……</p><p class="ql-block"> 一切早已久远,一切又仿佛就在眼前。这么多年了,这件件桩桩的往事我都不曾忘记,虽没有表达,但它时刻铭记在心里。不能忘记,不会忘记,不该忘记,更不敢忘记!</p><p class="ql-block"> 舅母,千里之外,我默默地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舅母,您听到我的祝福了吗?</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舅母和她的亲家母及老姐妹。我是对着照片端详了老半天才认出来的,老了!我不由得感叹,但感叹的同时,又觉得她们都还身体硬朗,已实属不易,因为她们毕竟都是九十或九十多的人了!在此,我虔诚的合拢双手祈求上天:保佑三位老人健康长寿!最关键的是要让老人健康的活着,有尊严、有乐趣的活着!</p> <p class="ql-block">  这是舅母的第三代传人。我很喜欢第二张照片,看着看着就会从内心深处发出由衷的喜悦。一喜悦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二喜悦这从小到大“一”字摆开的摄影方式,真正的摄影师是很难这样布局的🤣。不矫揉造作,不装腔作势,每一个孩子都很美,都是上天赐予舅母的天使!</p> <p class="ql-block">  这些小孩子是舅母的第四代传人了,我几乎都不认识,很多年没有回家了!舅母子孙满堂,人丁兴旺!</p><p class="ql-block"> “家和万事兴“、“母慈子孝顺”这两句箴言在舅舅家得到了充分的印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