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4.29.上午8:30时,在社区北门乘大巴,前往高邮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这是上午9:40时许,到了今天的第一个参观点~高邮汪曾淇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汪曾祺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他像一股清风刮过当时的中国文坛,在浩如烟海的短篇小说里,他那些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的名篇,无可争辩地占据着独特隽永、光彩常在的位置。能够靠纯粹的文学本身而获得无数读者长久怀念的作家真正是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寞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馨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焦躁不安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77岁,是20世纪一代文学大师汪曾祺的生命长度,而他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文学评论等方面的建树和影响,是区区几十载光阴无法衡量得了的,他生活中大象无形的人格魅力及其臻至的和谐之美,德泽四方,更不可以道里计。</p><p class="ql-block"> 2020年是汪曾祺的百年诞辰,他的“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的自鉴,已经深深地浸入新时代文学与民族文化自信的共识里。他应该是幸运的,是优秀文化传统和时代潮流适逢其会地推出了他。百年一瞬,人书不老。他的无可消弭的存在,证明了人生经由艺术通向自由之境的可能,而他的作品的价值取向,作品中的绵绵无尽的思想活力,将使一代又一代读者融洽自在,如沐新风。</p> <p class="ql-block"> 結 束 语</p><p class="ql-block"> 汪曾祺老离开我们了,但他的文学和人格,他用小说、散文、戏剧、书画为人间创造的温暖、爱意、良知和诚心,却始终伴随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汪曾祺先生总让我想到“相信生活,相信爱”。</p><p class="ql-block"> 他深知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艰深。他的不凡在于,他更相信并尊重生</p><p class="ql-block">命那健康的韧性,他更相信爱的力量对世界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汪曾祺先生的家乡,怀念他、热爱他的人们以这样的规模和</p><p class="ql-block">如此的隆重来追忆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人物,这一方水土的文化财</p><p class="ql-block">富,使我感受到高邮润泽、悠远的文化积淀;我也愈加觉得,一个民族</p><p class="ql-block">一座城市,是不能没有如汪老这样一些让我们亲敬交加的人呼吸其中的。</p><p class="ql-block"> 也因此,这纪念活动的意义将会超出文学本身。</p><p class="ql-block"> ——铁凝《相信生活,相信爱》(节选)</p> <p class="ql-block">上午10:40时许,来到第二个参观点,盂城驿博物馆参观。</p><p class="ql-block">孟城驿景区简介</p><p class="ql-block">高邮盂城驿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是中国邮驿“活化石”也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驿传建筑。盂城,高邮的别称,取意于宋代词人秦少游描写家乡高邮“吾乡如覆盂”的诗词,盂城驿故而得名。2014年,孟城驿成</p><p class="ql-block">为世界文化遗产点(是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盂城驿原来规模宏大,有正厅五间、后厅五间、送礼房五间、库房三间、厨房三间、廊房十四间、马神庙一间、马房二十间、前鼓楼三间、照壁牌楼一座,在驿站的北面还有驿丞宅一所十二间房、夫厂一所六间房,驿站旁边还有秦邮公馆,有门楼一座、内正堂三间、后厅寝室三间、南北厢房八间。在朝西的运河堤上,还有迎宾的皇华厅一座,有厅三间、差房三间;驿站的东面还有马饮塘。嘉靖三十六年时,盂城驿毁于倭火,隆庆二年又予以重建。现在的盂城驿是明代的遗存,是在元代秦淮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朱元璋称帝后,在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令翰林学士考古订正全国俚俗不雅之名,秦淮驿自此也改名为盂城驿。高邮市政府对毗邻大运河高邮段的盂城驿实施扩容,新建秦邮公馆、客栈等建筑设施6600多平方米,并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区进行整治,一方面为中国邮文化节新推“邮文化”名片,另一方面也为大运河高邮段申遗做好基础工作,增加历史文化特色。扩容后的盂城驿景区面积是原来的3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孟城驿简介</p><p class="ql-block">古盂城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古盂城驿被列为运河遗产点,它始建于明朝洪武8年(1375年),原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鼎盛时驿站共有驿马130匹,驿船18条,马夫、水夫200人,是“地当广陵、涟水交衢”的水马大驿。现有鼓楼、皇华厅、驻节堂、驿丞宅、马神庙等各类古建筑3000平米,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一处古代驿站,被誉为“中国邮驿史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孟城驿景区</p><p class="ql-block">驿及高邮在这历史长河中邮史发展的四个篇章。中国古代邮驿起源于盂城驿正厅分为四个部分,亭、驿、局、节、分别代表了中国邮殷商,发展于周朝,以大鼓烽燧为主的早期声光,以步行、传车为主邮传通信。春秋,汉朝,唐,宋,元,明,清,在各时期邮驿都在承载着她的历史使命。经历两千多年的邮驿通信最终被近代邮政所取代,由此揭开了中国近代邮政的帷幕。</p> <p class="ql-block">孟城驿(yucheng yil)</p><p class="ql-block">位于高邮城南门外,系迄令全国发现的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古代驿站,被誉为“稀世遗珍”,中国邮驿“活化石”。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属水、马大驿。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毁于倭火,明隆庆三年(1569)重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驿站停止营运。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邮市文物局</p> <p class="ql-block">皇华厅</p><p class="ql-block">通邮传令,处理公文的场所,同时也是驿站的管理中心。中国古代的高邮州官也是在这里会见来往的上级官员。东厢房是驿丞的书房,西厢房是签押房。</p><p class="ql-block">注:皇华,是对过往使节的敬称。</p> <p class="ql-block">驻节堂</p><p class="ql-block">担负接待任务的场所,是整个孟城驿保存原状最好的一进房子,明代遗存,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厅、梁、瓦、柱都完全保持了当年的风格,是盂城驿的精华之所在。两边是宾客寝房,供过往的官员因公务出差下榻所用。</p><p class="ql-block">注:驻,在古代是停留的意思;节,是</p><p class="ql-block">指过往的使节。</p> <p class="ql-block">碓臼</p><p class="ql-block">碓臼,是农耕时代我国劳动人民一种常用的生活用品。它分碓窝和碓锥两部分。碓窝是在一块大青石中间由石匠雕凿出的一个圆窝,碓锥是由一坨长形青石所制,比窝小一圈,为的是春东西时不碰手。碓窝凿有若千斜凹槽,碓锥凿有若干斜凸槽,以便提高功效。碓臼的功用一般是用来春数量不大的糙米、杂粮、米粉和面粉,还兼带着打糍粑。</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邮驿史展览</p><p class="ql-block">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个邮驿史展览,介绍了我国邮驿从殷商一直到辛亥革命期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据甲骨文记载,我国远在商代就有了乘车传递信息的方式,周代开始设置邮传机构,专门负责传送官府文书、接待过往官员和运送货物,还建了报警风火台,用来传报敌情。我国邮驿在宋代以前,它的功能是比较综合的,到了宋代,宋人把馆驿与邮递明确区分了开来,馆驿主要负责接待各类公务人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政府招待所,而邮驿则专管通讯事宜。后来到康乾时期则发展到高峰,出现了集历代邮驿大成的局面,民信局普遍问世。但清代中期以后,由于清政府日益腐朽,内外交困,加上民信邮传的兴起,官办邮驿日趋衰亡,到1913年,也就是辛亥革命左右,由于工业革命的需要,大清铁路以及邮局的建立,古老的驿马传递的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需要,故而邮驿全部裁撤。</p> <p class="ql-block">日晷:本意是指太阳的影字,现存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义称“日规”。中间有一根金属棒,四周刻有子丑卯寅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就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刚好是二十四个小时。看金属棒阳光照射下产生的阴影位置就可知道时间。</p><p class="ql-block">Sundial: originally intended to refer to the shadow of the sun,</p><p class="ql-block">now refers to the ancient human use of the shadow to measure</p><p class="ql-block">the time of a timepiece instrument, also known as the "solar rule."</p><p class="ql-block">There was a metal bar in the middle, and twelve hours were</p><p class="ql-block">inscribed around it. Each hour was two hours as it is now, and</p><p class="ql-block">twelve hours was twenty-four hours. You can tell the ti</p> <p class="ql-block">南门大街简介:</p><p class="ql-block">南门大街曾是明清时期高邮城最繁华历史文化街区。大街兴建于宋代,繁盛于明清,兴隆于近代,是名副其实的沟通里下河、大运河,襟带苏皖两地的要津。客来运河两岸,货运大江南北,其情其势延续了600多年,直至20世纪40年代前后,因战乱和一场殃及</p><p class="ql-block">40余家商店的大火肆虐受到重创,渐现萧条。建国后,随着1993年至1995年高邮市人民政府对盂城驿的修复,这条现长230米的南门大街修复如旧,重现生机。</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高邮革命烈士纪念馆</p><p class="ql-block">高邮是革命老区,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许许多多的高邮儿女在摄其跟苦的条件下,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进行着英勇不屈的斗争,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用自己的智慧、热血和生命铸就了巍巔丰碑。新中国成之后,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幸福,高邮儿女英勇斗争。奋斗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宝贵生命,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情然正战争时期955名、新中国成立后224名,还有失踪军人且被近认为烈士的118名,还有外籍烈士33名。他们当中,有在战场作者,有积势成爽、鞠躬尽瘁的勤务员,有的牺牲在朝鲜战工地上,有的赋身于保卫国家财产的斗争中,有的献身于舍己救人的场景里……正是这些革命烈士用自己的血肉之眶、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请写了一自角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战前形势:</p><p class="ql-block">日体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各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等人民军队遵照中共中央和延安总部的指示和命令。在陇海、运河、琼崖、雷洲半岛等各抗日前线向日伪军发出最后通牒,对拒降日伪军发起全面反攻。至1945年11月底。解放区军良共歼灭日伪军39.87万人,收复县以上城市250多座。但在华中地区日伪牵仍控制着扬泰线及运河线的高邮城等市镇,严密封锁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对新四军最后通牒置之不理,非但拒不缴械,还扬言奉命收复失地。新四军各部队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和新四军作战部署,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配合和支援下,向日伪军展开全面反攻作战</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决策:</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1日,中共审央在《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中指出:“对蒋价石发动内战的危险,应有必要的精神准备。但目前阶段主要注意力应集中于解决敌伪,勇敢、坚决、彻底地争取最后胜利。” 10月1日,中共中央又致电华中局指出:“苏北、皖东、皖北须坚决控制,不能有所动摇。” 10月22日,毛泽东为军委起草的给新四军领导人的电报,对山东、华中的作战问题作了原则的指示,指出我军“必须将占领地段向南北扩展,创造出有利于打运动战的战场”后来又反复强调,“为准备战胜必然要来的大举进攻、除集中与整训部队外,必须创造更广阔的战场”,“将创造战场的任务当作战略任务”。</p> <p class="ql-block">高邮状况:</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6日至22日,高邮抗日军民向盘踞在高邮境内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起连续进攻,先后拔除三垛、二沟、一沟、界首、六安闸,马棚湾等11处日伪军据点,除高邮城外,全县境内敌据点全被扫除。</p><p class="ql-block">战役过程:</p><p class="ql-block"> 12月19日晚7时,参战部队在南北4 0公里、东西20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发起攻势。至20日中午,高邮城除净土寺搭外,外围据点均被扫除,日伪军龟缩到城内。同时,第七纵队等指战员攻克了邵伯等日伪据点,切断高邮城白伪军的退路。25日雨夜,第八纵队攻城部队从高邮城西北、东、南三面发起总攻。指战员们冒着枪林弹雨,越过开阔地、横跨护城河,持云梯攻上城墙,突破城防攻事,展开激烈战斗,迫使日伪军于26日凌晨缴械投降。</p> <p class="ql-block">缴获的战利品。</p> <p class="ql-block">缴紫云刀</p><p class="ql-block"> 12 月 29 日,粟裕接见缴械投降的日本军官时,敌工部部长陈超寰用日语向日本军官介绍:“这就是粟裕司令,他是这次战役的最高指挥官。日本军官才知道事情真相。</p><p class="ql-block"> 在场的日本军官惶恐地站起来向粟裕敬礼。惊讶异常,连连表示:“不胜感激之至!</p><p class="ql-block"> 不胜荣幸之至1岩崎学大佐双手捧着已许可可以带回日本的祖传紫云刀,高高举过头,向粟裕一躬到底,缴给粟裕将军。</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高邮战役之后,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先前决定,华中野战军于 1946 年 1 月4 日决定集中第3第 9 纵队,军区特务团,第 5、第6野战区各 3 个地方团,对陇海路东段实施式竣击。1946年1月11日,各部开始破击,战至 13 日 24 时,各部停止战斗。西起曹人集、东到白塔埠,全线日伪据点悉数为我攻克,计歼拒降日伪军2800 余人,控制并破坏大许家至白塔埠130 余公里铁路。实现了控制陇海路东段、打通华中与山东联系的战略目标。</p><p class="ql-block"> 高邮战役和陇海路东段战役是同一个战略目标的两个战役,均由粟裕同志根据形势通盘考虑、衡量利弊、果断决策、统一部署,并亲临前线指挥完成的。这两个战役的胜利,圆满地完成了中共中央赋予的“保卫抗战果实,准备应付全面内战”的战略作战任务。</p> <p class="ql-block"> 参观“侵华日军投降纪念馆旧址”结束后,接着又参观旁边的《高邮革命斗争史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邮革命斗争史馆》</span>简介:</p><p class="ql-block"> 高邮革命斗争史馆整个建筑面积有450平方米。大型雕塑的背景墙,展示了高邮军民同仇敌忾、冲锋陷阵,攻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夺取胜利的情景。高邮既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地,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为充分反映高邮革命斗争史,体现高邮的地域特色,并与抗战胜利广场甬道、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的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按照事物性质和时间发展顺序共设3个展厅,分别是曙光初现、中流砥柱、高邮重生这3个板块。通过对高邮革命斗争史的整体介绍,让我们知道:胜利来之不易,后人无当珍惜。昨天,我们前辈为民族的独立的人民的解放,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勇于探索,不怕牺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书写更加辉煌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高邮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南连扬州,北通淮安,东接兴化,西与安徽省天长市交界,总面积196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88平方公里。这是一方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土地,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五四运动的呐喊声,唤起了高邮民众的觉醒。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高邮人民带来希望。从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的建立到中共高邮县委的成立,高邮党组织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顽强成长、发展。在卢沟桥隆隆的炮声中,高邮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奋起抗日救亡。随着新四军渡江北上,开辟苏中敌后抗日根据地,高邮党组织得到重建和发展,人民武装力量日益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扩大,高邮党政军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日,粉碎了日伪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展现了一幅可歌可泣的民族斗争画卷。抗战胜利后,在内战的硝烟中,高邮党政军为保卫人民的利益,坚持原地斗争,出生入死,深入内线,与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博斗,屡次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剿”,革命前辈们用意志、鲜血和生命,迎来了高邮的解放。</p> <p class="ql-block">下午3:40时许,骑行保障湖游泳。</p><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晴朗,水温22.9°C,保障湖刚换了水,水质很好,很适宜游泳。</p> <p class="ql-block">天气转好,今天保障湖来游泳的人多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黑天鹅又来找吃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