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路万里行之————英山陶家河

李星

<p class="ql-block">  鄂豫皖红色苏区是一个有很多故事的地方,她诞生过英雄的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p><p class="ql-block"> 诞生于鄂豫皖红色苏区的红二十五军更是一支有故事、有传奇的队伍。</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系统了解红二十五军的资料是在甘肃通渭榜罗红军长征纪念馆里,所有长征的红军都要经过通渭榜罗,而红二十五军是第一个抵达通渭榜罗的队伍。</p><p class="ql-block"> 他们首先完成了与陕北红军对接,并在那里等待中央红军的到达。</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在宁夏隆德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我们再次看到了关于红二十五军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长长的资料记录了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上的点点滴滴,记录了红二十五军进入回族地区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是2024年国庆小分队到鄂豫皖红色苏区首府调研,我们在新县鄂豫皖红色苏区博物馆里看到了比较多的资料介绍了红二十五军的起步与成长。</p><p class="ql-block"> 接着在河南罗山县何家冲"红军长征纪念馆”里,我们又更多的了解了红二十五军成长的不易,几次重建几次挺起,他们浴血奋战在鄂豫皖红色苏区,是苏区老百姓心中的顶梁柱、子弟兵。</p><p class="ql-block"> 通过解读纪念馆里的资料,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这支队伍的传奇和伟大。</p><p class="ql-block"> 闻听红二十五军在长征前曾经在英山陶家河修整过四十六天,并在那里完成了部队整编、物资补充、政治教育、统一思想等等,还在这里打了几场硬仗,尤其是牛脊背骨的那一场战役更是打的惊天地泣鬼神。</p><p class="ql-block"> 同时了解到陶家河红军长征纪念馆很大,有更多更加详实的红二十五军资料。</p><p class="ql-block"> 小分队决定去英山陶家河实地调研探访,寻找当年红二十五军留下的更多信息、更珍贵的遗迹。</p><p class="ql-block"> 英山县当年也是鄂豫皖红色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一片鲜血染红了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是祭拜英烈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同志们准备好行装,端端正正的戴上党徽出发。</p><p class="ql-block"> 沿着沪武高速我们一路向东,再向东。</p><p class="ql-block"> 早春的大别山苍翠的松柏和嫩绿的新芽组合在一起层次分明,非常非常好看。武汉开过了的樱花、桃花、梨花、桐树花在山里面却才开始表现,一团团一簇簇开的是热热闹闹。</p><p class="ql-block"> 山谷的梯田盛开着金黄色的油菜花,远远看去好像是各种几何图形的积木镶嵌在山体里。</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白帽下了高速,而后继续在山里面行驶了近二十公里。</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安徽岳西县和湖北英山县的交界处,沿途的村庄一会儿属于安徽岳西,一会儿属于湖北英山。</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到村庄建设的都很不错,基本都是徽派建筑。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每一个村庄都会有一个广场和健身器材。</p><p class="ql-block"> 田野里春耕的牛很少,机械使用比较多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远远的看到一条红色的大标语“红二十五军长征集结地”,我们就知道陶家河到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历史给陶家河村的光荣定位,也是根据地老百姓用生命换来的定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红军</p><p class="ql-block"> 进入陶家河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位吹着胜利号角的“小红军”。</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在五大红军主力中平均年龄最小,长征路线最短,作战风格以快、准、狠而著称。</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的战斗人员平均不到十八岁。</p><p class="ql-block"> 这些小红军多半是红四方面军烈士遗孤,或者是父母已经随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后留下的孩子,还有些就是流浪街头的孤儿,这些娃娃悉数被吴焕先、徐海东收养,娃娃们都是红军队伍里的宝贝。</p><p class="ql-block"> 眼前这个吹胜利号角的小红军满脸稚气,眼神里却有着坚韧自信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陶家河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前修整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完成了兵员整编、训练和物资筹备,完成了长征前的政治教育。</p><p class="ql-block"> 他们还在这里完成了牛脊背战役任务。</p><p class="ql-block">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中共鄂豫皖分局战略转移后,鄂豫皖省委就一直与红二十五军战斗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准备参观红二十五军军部遗址,参观“中共鄂豫皖省委”遗址。</p><p class="ql-block"> 明天上午我们将去参观纪念馆,去了解更深入的资料信息。</p><p class="ql-block"> 还准备去牛背脊骨山看当年的战役遗址。</p><p class="ql-block"> 时间安排的比较紧凑。</p> <p class="ql-block">  胜利广场上的紫色玉兰花开的茂盛。</p> <p class="ql-block">  福地人家</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陶家河村后,在一个叫“福地人家”的民宿住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 福地人家”的对面就是红军广场、陶家河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长征步道,左侧就是陶家河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p><p class="ql-block"> 午餐我们是在“福地人家”吃的,一盘农家小炒肉;一盘干煎小河鱼;一盘农家豆腐;一盘酸辣土豆丝,每一盘菜的份量都很足。</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肚子饿了,或者是农家柴火灶抄的菜香,大家伙儿吃的是特别开心,特别是那盘农家豆腐非常好吃,分分钟就见了底,老乡说这是泉水豆腐。</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武汉超市里买的豆腐就不是这个味道了。</p><p class="ql-block"> 一大盆黄爽爽锅巴的米饭透着柴火香,大家都一口气吃了两碗。</p><p class="ql-block"> 吃完饭还舍不得那盆锅巴,直接和房东说留着晚餐煮锅巴稀饭,房东善解人意的说好好好,再给你们配上自己泡的酸菜....</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下午参观回来,房东果然煮好了锅巴稀饭,摆上了他们自己泡的酸菜,还把我们中午没有吃完的菜重新热过放在桌子上,晚餐他们只收了锅巴稀饭的钱20元.....</p><p class="ql-block"> 在大别山里我们有回家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那么舒服。</p><p class="ql-block"> 晚餐后我们顺着村子里的公路散步,看到每个小院子都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发现每家都会有一堆晒干了碎碎的绿色植物,每家都码了一个大大的松木垛子,我们好奇的询问老乡们,是晒的草药吗?松木垛子是做饭的柴火吗?</p><p class="ql-block"> 老乡们笑着说,碎碎的绿色植物是喂猪的,冬天吃不完的蔬菜晒干了是喂猪的好东西,现在家家户户都喂了几头猪,是家里的绿色银行。</p><p class="ql-block"> 老乡们还说,那些松木垛子是用来种“茯苓”的,山里的药材多,也是我们的钱袋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又长见识了。</p><p class="ql-block"> 在陶家河,让我们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干净、卫生的街巷,善良平和的百姓,漂亮的幼儿园,漂亮的小学校和中学,还有一个整洁的乡村卫生院。</p><p class="ql-block"> 一条长长的街道上容纳了乡亲们的所需。</p><p class="ql-block"> 山里早晚比较凉,要添加衣服。</p><p class="ql-block"> 这一夜我们睡的特别踏实。</p><p class="ql-block"> 明天要去参观陶家河红军长征纪念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红军井</p><p class="ql-block"> 我们入住民宿的对面不多远的地方有一口“红军井”。</p><p class="ql-block"> 早起我看见不少人过来提水,好奇的问村民“家里都有自来水了,怎么还来红军井提水”?</p><p class="ql-block"> 村民们自豪的回答说“这个井里的水质特别好,我们提回去烧茶煮饭”。</p><p class="ql-block"> 这是九十多年前那些头顶着红五星的小红军战士们挖的井,现在依旧泉水丰沛清澈甘甜.....</p><p class="ql-block"> 我们“红路万里行”小分队在瑞金曾经尝过毛主席带领红军战士们挖的“红井”水;</p><p class="ql-block"> 在寻红路上也尝过朱德、彭德怀带领将士们挖的“将军井”的井水;</p><p class="ql-block"> 在四川西昌礼洲会议旧址,老乡们邀请我们尝过了长征路上中央红军替百姓们挖的“红军井”的井水;</p><p class="ql-block"> 在巍巍太行山我们还尝过了老乡们赞不绝口的“八路井”的井水.....</p><p class="ql-block"> 八九十年过去了,这些领袖和子弟兵挖出井水无一不是泉水丰沛,清澈甘甜。</p><p class="ql-block"> 是天意?还是缘分?</p><p class="ql-block"> 这么多年我们一路追随前辈的脚步寻找他们留下的丰功伟绩 , 一路上感慨老百姓们对子弟兵的称赞,“将军井”、“红军井”、“八路井”都是子弟兵交给人民的爱,交给人民的作业。</p><p class="ql-block">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p><p class="ql-block"> 是我党、我军的宗旨!</p> <p class="ql-block">  运筹帷幄</p><p class="ql-block"> 1934年9月16日,红二十五军集随中共鄂豫皖省委集结英山陶家河地区。</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他们指挥了多次战斗,恢复扩大了英山陶家河根据地,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计划。</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他们组织全军大修整、大换装、大练兵、大布防,完成了长征前的军事集结,完成了对官兵的政治教育。</p><p class="ql-block"> 陶家河成为鄂豫皖红色苏区的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   陶家河红军广场上有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郁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军部旧址里有作战室、地图、机要科,军首长们的居室都安排在这里,简陋而又有秩序。</p><p class="ql-block"> 军长程子华(中央派来)</p><p class="ql-block"> 政委 吴焕先</p><p class="ql-block"> 副军长徐海东</p><p class="ql-block"> 参谋长戴季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之所以能成为五大红军主力之一,她也是历尽了千辛万苦,从血泊中爬出来、摔打出来。</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重建,每一次重建都是一次痛彻心扉的历练,脱胎换骨的淬火。</p><p class="ql-block"> 无论牺牲有多大,队伍打不散,信念打不夸。</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的成长和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一样,有血的教训,也有血的经验 。</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红军队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政治,在战争中学习谋略。</p> <p class="ql-block">  红军万岁!人民万岁!</p><p class="ql-block"> 这是挂在军部房梁上的标语。</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刻在红二十五军将士们心中的标语,只有依靠人民才能打胜仗。</p><p class="ql-block"> 他们都是大别山的子弟兵。</p> <p class="ql-block">  红军广场上的雕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和他们一样举起我们的右手</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安家老屋,也是陶家河“鄂豫皖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旧址, 同时也是中共鄂豫皖省委的办公地点和驻地。</p><p class="ql-block"> 原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病逝以后,徐宝珊接替了省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9日,鄂豫皖省委在这里召开了第五次常委扩大会议,做出(为完全粉碎第五次反围剿而斗争的决议),并发表告劳苦群众书。同时举办了庆祝苏联革命十七周年的纪念活动。</p><p class="ql-block"> 鄂豫皖省委的驻地与红二十五军陶家河军部驻地仅相距500米。</p><p class="ql-block"> 自从红四方面军和中共鄂豫皖分局撤离大别山根据地,中共鄂豫皖省委就是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的直接领导和政治保障,也是鄂豫皖红色苏区的领导核心。</p><p class="ql-block"> 无论敌人怎么凶残,只要党的领导核心在,红军队伍在,大别山的红旗就不会倒。</p><p class="ql-block"> 中共鄂豫皖省委和主力红军就是根据地人民的主心骨。</p><p class="ql-block"> 我军的原则是党指挥枪!</p> <p class="ql-block">  驻陶家河修整期间,这里是党的领导机关。</p><p class="ql-block"> 也是鄂豫皖红色苏区核心所在。</p><p class="ql-block"> 一个木条长桌,几把长条木凳。</p> <p class="ql-block">  参观陶家河红军长征纪念园</p><p class="ql-block"> 陶家河红军长征纪念园是一组建筑群,建筑风格偏徽派朴素庄重。</p><p class="ql-block"> 这里安排有红军长征纪念馆,还安排有几栋学员住宿楼,提供研学朋友的住宿。有一条红军长征小道直通牛脊骨山顶,山顶上有牛脊骨战役遗址和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当年红二十五军在陶家河驻扎的时候,与前来围剿的蒋匪军在牛背脊骨山上进行过一次殊死搏斗,牺牲了280名红军战士。</p><p class="ql-block"> 来参观陶家河红军长征纪念馆的人们,都会顺着这条山道石级去拜访那些长眠在牛背脊骨山上的烈士们,这条山道需要走一个半小时。</p><p class="ql-block"> 老乡们说牛背脊骨山上的杜鹃花特别多,而且是五色的,每年春天都会开的满山遍野。老乡们还说当年牛脊骨战役打的非常惨烈,红军为了保护根据地的百姓撤离,牺牲了280多人。</p><p class="ql-block"> 老乡们都说那些花儿都是当年那些牺牲了的小红军。</p><p class="ql-block"> 老乡们每到清明都会去山顶看望他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门口大厅里五位红二十五军军长的雕塑</p><p class="ql-block"> 旷继勋、王平章、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陶家河红军长征纪念馆红二十五军的馆藏资料丰富详实</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陶家河红军长征纪念馆读到了比何家冲红军长征纪念馆更为多和更为细致的信息资料。</p><p class="ql-block"> 这支队伍的神奇在于他们几次打散重建都能迅速的形成战斗力。</p><p class="ql-block"> 散开时他们是满天繁星,星星之火就在大别山各处点燃,让乡亲们看到主力红军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聚拢时他们就是一堆熊熊烈火,让围剿大别山的蒋匪军闻之胆寒。</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初建于1931年10月,镰刀斧头的军旗在安徽六安麻埠举起。</p><p class="ql-block"> 首任军长旷继勋,政委王平章。</p><p class="ql-block"> 这支队伍作风顽强、敢打硬仗,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之一。</p><p class="ql-block"> 重建于1932年</p><p class="ql-block"> 中共鄂豫皖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撤离苏区后,在鄂豫皖省委领导下将红二十五军留下的两个团扩建,组成新的红二十五军。</p><p class="ql-block"> 军长吴焕先,政委王平章</p><p class="ql-block"> 组建新的红二十五军后,鄂豫皖省委又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p><p class="ql-block"> 重新组建完成后,鄂豫皖红色苏区就有了两支能征善战的红军主力。</p><p class="ql-block"> 新组建的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的领导下很快就形成了战斗力,并在穿插运动中寻找战机,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军队再也不敢派小股部队进山骚扰,从而稳定了大别山根据地军心、民心。</p><p class="ql-block"> 独立自主、坚持鄂豫皖斗争的思想得以确立。</p><p class="ql-block"> 关键的时候军医钱中信脱离国民党军队,主动投诚到红二十五军,为红二十五军官兵的医疗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1933年3月,红军在商城门坎山与敌激战,王平章同志不幸牺牲。</p><p class="ql-block"> 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的领导下,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在与敌斗争中分分合合中,与敌斗智斗勇。</p><p class="ql-block"> 33年九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召开会议,根据严峻的形势,决定缩编红二十五军。</p><p class="ql-block"> 1934年2月,蒋介石开始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调东北军九个师参与围剿,张学良为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p><p class="ql-block"> 1934年9月鄂豫皖省委带领红二十五军入住英山陶家河,恢复和开辟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  关于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p><p class="ql-block"> 要说红二十五军,就不能只说红二十五军,一定要说中共鄂豫皖省委,一定要说根据地的百姓。</p><p class="ql-block"> 1932年11月12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黄安(红安)长冲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这也是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大别山鄂豫皖省委召开的第一次党委扩大会议。</p><p class="ql-block"> 省委书记沈泽民主持</p><p class="ql-block"> 此时省委书记沈泽民的身体已经亮起了红灯,昼夜不停的咳喘使他透支很大,重建红二十五军又使他看到了根据地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沈泽民是受中央委派到鄂豫皖开辟苏区的。</p><p class="ql-block"> 他也是沈雁冰的亲弟弟。</p><p class="ql-block"> 战争年代省委书记更多的是付出和担当,他必须是信念、信仰的传递者,是坚韧、坚强的表率。</p><p class="ql-block"> 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食不果腹常态。</p><p class="ql-block"> 甚至经常与党组织断了联系</p><p class="ql-block"> 参加这次会议的省委委员有徐宝珊、成仿吾、吴焕先、王平章、郑位三、高敬亭</p><p class="ql-block"> 会议做出了(关于反国民党四次“围剿”下的总任务)决议。</p><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主力和中共鄂豫皖分局撤离鄂豫皖根据地以后,国民党反动武装对鄂豫皖根据地军民进行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毁。</p><p class="ql-block"> 血洗村落,屠杀红军的亲属并叫嚣斩草除根,制造无人区,一时间大别山血流成河。</p><p class="ql-block"> 根据地被分割,白色恐怖笼罩。</p><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和中共鄂豫皖分局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损失很大,战略转移的时候又比较匆忙,只是暂时跳出外线,不是有计划有预案的撤离。</p><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和中共鄂豫皖分局撤离,张国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极左思潮的战法,阵地对阵地、堡垒对堡垒的作战方式致使红军大量伤亡减员,致使多年建设的鄂豫皖红色苏区毁于一旦。</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党,年轻的红军在战略思路上总想模仿苏联革命,模仿苏联红军打大仗、夺取大城市。一夜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p><p class="ql-block"> 然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注定要走自己的革命道路,注定要按中国的现状采用中国的作战模式,注定要经过长时间的奋斗和磨砺。</p><p class="ql-block"> 主帅和主力的撤离,使根据地军民一时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毫无准备,形势十分严峻。</p><p class="ql-block"> 中共鄂豫皖省委要在及其困难的情况下,担负起领导整个鄂豫皖根据地与敌周旋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此时,年轻的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感觉到压力山大。</p><p class="ql-block"> 由于红二十五军很大一部分已经与红四方面、中共鄂豫皖分局一起撤离了.....</p><p class="ql-block"> 鄂豫皖根据地急需主力红军与敌周旋,并鼓舞根据地军民。</p><p class="ql-block"> 吴焕先提议把留在根据地的红军武装和游击队尽快集中起来。</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还留下两个整编团,加上红二十五军在根据地军民心中的地位,恢复红二十五军番号是最好选择。</p><p class="ql-block"> 时任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同意了吴焕先的提议。</p><p class="ql-block"> 全体省委委员也同意了吴焕先的提议。</p><p class="ql-block"> 几天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黄安檀树港召开了最高军事干部会议。</p><p class="ql-block"> 会议总结了第四次反围剿以来与敌人拼消耗,以阵地对阵地,以堡垒对堡垒血的教训,决定独立坚持斗争,重建红二十五军。</p><p class="ql-block"> 这是红四方面军和中共鄂豫皖分局撤离后红二十五军的第一次重建,1932年11月。</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辖七十四师、七十五师</p><p class="ql-block"> 五个团加两个特务营共7000千人。</p><p class="ql-block"> 军长吴焕先 政委王平章</p><p class="ql-block"> 随后鄂豫皖省委又根据苏区建设的需要,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又称八十二师),下辖两个团、一个特务营。</p><p class="ql-block"> 军长廖荣坤。</p><p class="ql-block"> 1933年的深秋,省委书记沈泽民的病情加重,他在重病之际召开了鄂豫皖省委的第三次扩大会议,并就鄂豫皖根据地斗争情况向中央提交了报告。</p><p class="ql-block"> 报告初步总结了失败的教训,检查了过去斗争方针的错误,提出了比正确客观新的斗争方针。</p><p class="ql-block"> 因为肃反,错杀了一些红军干部,致使损失了一大批红军指挥员。</p><p class="ql-block"> 沈泽民病重期间委派省委宣传部长成仿吾去上海找党,同时带上了自己万言报告书。</p><p class="ql-block"> 沈泽民将自己在鄂豫皖省委工作的经验、教训一一呈报给中央。</p><p class="ql-block"> 11月20日沈泽民在一个普通的山村病逝, 时年31岁。</p><p class="ql-block"> 沈泽民病逝后,徐宝珊代理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成仿吾历尽千辛辗转到上海,他通过鲁迅找到党,并在上海地下党的帮助下转道瑞金,向中央领导汇报了鄂豫皖苏区的现状。</p><p class="ql-block"> 而此时的中央苏区也面临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复杂的局面。</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经过反复考虑后决定留下成仿吾,派程子华代表中央前去鄂豫皖苏区传达中央精神。</p><p class="ql-block"> 为了打破敌人对鄂豫皖红色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保住鄂豫皖红军的这点骨血,中央要求红二十五军主力作战略转移,把敌人主力从鄂豫皖引走,减轻根据地压力。不然部队和根据地都会遭到重大损失。</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9日,鄂豫皖省委召开第五次常委扩大会议,做出(为完全粉碎五次围剿而斗争的决议)</p><p class="ql-block"> 十月下旬红二十五军与“鄂豫皖三省追剿纵队”激战后撤离陶家河向北转移。</p><p class="ql-block"> 中共鄂豫皖省委随同转移。</p><p class="ql-block"> 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举行第十四次常委会。</p><p class="ql-block"> 会议根据鄂豫皖根据地实际情况和周恩来指示精神,讨论并决定率红二十五军向平汉铁路以西实行战略转移。保留部分武装重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斗争。</p><p class="ql-block"> 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由罗山何家冲出发。</p><p class="ql-block"> 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p><p class="ql-block"> 11月19日红二十五军进入桐柏山地区,经伏牛山,方城等地,最终进入陕西南部.....</p><p class="ql-block"> 1934年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陕西庾家河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决定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中共鄂豫皖省委改称鄂豫陕省委。</p><p class="ql-block"> 徐宝珊,吴焕先任省委正副书记。</p><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9日,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病逝在长征路上,吴焕先接任省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1935年8月21日与敌遭遇战中,吴焕先牺牲。</p><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7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在陕北保安豹子川召开会议,决定程子华任鄂豫陕省委书记兼红二十五军政委,徐海东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戴季英为参谋长,郭树申为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省委书记这一职务前仆后继的接任,前仆后继的牺牲.....</p><p class="ql-block"> 这里面没有犹豫,没有推诿</p><p class="ql-block"> 谁都知道接任了就意味着担当和牺牲....</p><p class="ql-block"> 这支队伍里,队长最重要。</p><p class="ql-block"> 这支队伍党的领导最重要。</p><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15日 ,红二十五历尽千辛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p><p class="ql-block"> 9月16日与陕北红二十六、二十七军胜利会师。</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胜利结束长征</p><p class="ql-block"> 9月18日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组成了红十五军团。</p><p class="ql-block"> 1935年11月初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并参与“直罗镇战役”。</p><p class="ql-block"> 1937年红十五军团编入八路军115师344旅,在平型关战役中大显身手。</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后期,344旅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从太行辗转苏北建立根据地,最终发展到四个旅十五个团实力。</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344旅又重回林彪麾下,成为第四野战军的主力</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这股工农红军的骨血一直得以延续</p><p class="ql-block"> 39机械化集团军是他们的化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34年9月程子华抵达鄂豫皖苏区。</p><p class="ql-block"> 程子华是中央派往鄂豫皖苏区的,他带来了周恩来的四月指示和中央七月二十六日关于红军北上抗日的秘密通知,及七月二十九日军事补充训令等文件。</p><p class="ql-block"> 程子华出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任政委。</p> <p class="ql-block">  听党指挥,陶家河集结</p><p class="ql-block"> 陶家河是红军长征前鄂豫皖红色地标,是红二十五军长征集结地,红二十五军在这里统一思想,建立政权、厉兵秣马,为北上长征作好了政治、组织、思想、军事上的全面准备,为红二十五军长征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陶家河大事记</p><p class="ql-block"> 9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由安徽太湖移住陶家河</p><p class="ql-block"> 9月底夜袭弥陀寺</p><p class="ql-block"> 9月底10月上旬,发动群众选举产生苏维埃主席</p><p class="ql-block"> 9月28日,鄂豫皖省委第四次扩大会议在安家老屋召开</p><p class="ql-block"> 10月2日,鄂豫皖省委、红二十五军召开联席会议</p><p class="ql-block"> 10月8日,陶家河地区第一届苏维埃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 10月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召开第五次常委扩大会,号召根据地军民为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而斗争</p><p class="ql-block"> 10月19日,夜袭雷家店消灭保安队</p><p class="ql-block"> 10月20日,徐海东带队袭击蕲春张家湾保安队,缴获部分武器</p><p class="ql-block"> 10月2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安家老屋召开会议,纪念十月革命十七周年</p><p class="ql-block"> 10月25日,召开群众大会</p><p class="ql-block"> 10月30,牛背脊骨反围剿战役打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血战牛背脊骨</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驻扎在陶家河,这让国民党反动派心惊胆战,他们千方百计要拔掉这颗眼中钉。</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底,蒋介石任命上官云相为总指挥,率十六个团二万多人的兵力,围剿红二十五军。</p><p class="ql-block"> 在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率领下,红二十五军迅速移师陶家河小镇后面的一座高山,与敌抗衡。</p><p class="ql-block"> 此山,突兀在陶家河的西北面,海拔997米,山脊挺拔,势如奔牛,被老乡们称“牛背脊骨”岭。</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居高临下,打退了三路围剿之敌。</p><p class="ql-block"> 上官云相恼羞成怒,调来侦察机和轰炸机,对牛背脊骨阵地和陶家河根据地,进行狂轰滥炸。同时增派一个整编师,从安徽省霍山县方向逼来。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三天两夜,红军凭借天险,给敌人了重大杀伤。</p><p class="ql-block"> 红军将士也伤亡了280多人。</p><p class="ql-block"> 在近十倍于红军的强敌围剿下,为了保存实力,避免更大伤亡,徐海东、吴焕先率部趁夜色机智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长驱400多里,来到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集结、休整。</p><p class="ql-block">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在夜幕掩护下,从何家冲出发西进,过平汉铁路,开始长征。</p> <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纪念馆资料信息介绍说:</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重建时7000人</p><p class="ql-block"> 出发长征时2980人</p><p class="ql-block"> 到达陕北时3400余人</p><p class="ql-block"> 长征转战七省</p><p class="ql-block"> 长征行程5000公里</p><p class="ql-block"> 与敌25个师及40万地方反动武装交战</p><p class="ql-block"> 经历战斗百余次</p> <p class="ql-block">  资料信息总结</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坚强的党政军集中统一的领导集体</p><p class="ql-block"> 有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p><p class="ql-block"> 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p><p class="ql-block"> 有正确的政治路线</p><p class="ql-block"> 有光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p> <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平均年龄最小</p><p class="ql-block"> 最早到达陕北</p><p class="ql-block"> 走出的开国将军最多</p><p class="ql-block"> 缴获的武器最好</p><p class="ql-block"> 唯一人数不减反增</p><p class="ql-block"> 唯一长征途中建立了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  历史证明红二十五军长征,为我党保留了一支强有力的武装,配合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进行。</p> <p class="ql-block">  寻找牛背脊骨战役遗址</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陶家河红军长征纪念馆已是下午三点半了,小分队准备按计划去牛背脊骨山战斗遗址。</p><p class="ql-block"> 问过老乡,说顺着长征小道徒步走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 ,山路台阶比较多。老乡说近处有一条公路也能到达山顶,你们开车去比较快也安全。</p><p class="ql-block"> 我们考虑现在已经是下午三点半了,加上参观的时间往返需要四个半小时。山里天黑的早徒步不安全,于是就按老乡们说的开车上山,初步估计两到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作业。</p><p class="ql-block"> 定好导航出发</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大家兴致勃勃的讨论着参观陶家河红军长征纪念馆里的资料信息,感觉到此行不虚。</p><p class="ql-block"> 现代人的思路,既然导航了就一切听导航的,导航小姐姐也是一路尽职尽责的指路.....</p><p class="ql-block"> 忽然发现我们被导上了沪武高速,大家有点迟疑,但还是选择了听导航的...,以为导航会走近路上山......</p><p class="ql-block"> 大家继续热议上午的参观</p><p class="ql-block"> 车子在导航小姐姐的指挥下,一口气跑到了英山县城四季花海,而且还继续的往一个居民小区里面导航,我们在小区狭窄的路上来回穿行.....</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意识到导航小姐姐把我们导到岔路不知所措的时候,导航小姐姐还是执着的让我们继续前进。</p><p class="ql-block"> 前方已经没有路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思路也断片儿了</p><p class="ql-block"> 此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p><p class="ql-block"> 尴尬,懊恼</p><p class="ql-block"> 四个几十年军龄的老兵被导航小姐姐忽悠了,而且车上还有一个测绘兵.....</p><p class="ql-block"> 时间已经不早了,返回还要走很长一段山路,安全第一。</p><p class="ql-block"> 带着不甘心我们开始返程,返回居住的民宿时天已经擦黑了。</p><p class="ql-block"> 在信息化爆棚的今天,我们几个老兵居然被导航小姐姐整了个南辕北辙</p><p class="ql-block"> 是导航小姐姐的错?</p><p class="ql-block"> 还是我们的错?</p><p class="ql-block"> 肯定还是我们的错,我们只顾埋头坐车没有看路,没有思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那条红军长征小道,直通牛背脊骨山顶。</p> <p class="ql-block">  天马寨看杜鹃</p><p class="ql-block"> 按照原计划今天是去英山雷店天马寨看杜鹃花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从陶家河出发,经S210至雷店天马寨。</p><p class="ql-block"> 天马寨杜鹃花红火了好些年,旅游推介上描述的天马寨是五色杜鹃花群,从山谷到山顶开的是奔放热烈。对于杜鹃花(映山红)我们是有偏爱的,在我们心里她就是红军花、革命花......</p><p class="ql-block"> 曾经我们读军校的地方,每年春天也是开满了杜鹃花,那时候队长会特许女兵们摘上一支摆放在宿舍里,而不扣内务检查分。</p><p class="ql-block"> 车行至天马寨我们兴奋的跑下车,到游客中心办理手续</p><p class="ql-block"> 一个漂亮的工作人员笑着说,叔叔阿姨你们来早了,杜鹃花还有半个月才开呢,你们可以随着栈道上去看看,五一前后再过来....</p><p class="ql-block"> 徘徊了一下,我们选择了悄然撤退....</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的车刚刚撤出天马寨公园的大门 ,不经意往山上一看,只见那山里这一蓬蓬,那一蓬蓬有不少盛开的杜鹃花,火红火红的亮眼.....</p><p class="ql-block"> 顾不了那么多了,我和建军手脚并用的就往山上爬.....</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抚摸着杜鹃花时就感到有一股热流涌上了眼眶,一首久远的歌从唇齿间轻轻的滑出</p><p class="ql-block">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p><p class="ql-block">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p><p class="ql-block">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p><p class="ql-block">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p><p class="ql-block"> 返回的路上,我们看到了有更多一蓬蓬的杜鹃花开在山头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映山红</p> <p class="ql-block">  英山县是非常重视红色文化,我们去往天马寨沿途都能看到这样的宣传栏,上面都记载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刘邓大军鄂豫军区五分区旧址</p><p class="ql-block"> 马家嘴会议旧址</p> <p class="ql-block">  刘邓大军伍家冲战役牺牲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1947年10月14日,刘邓大军六纵队十八旅五十三团,工作队驻扎雷家店镇伍家冲,在这里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改革。</p><p class="ql-block"> 十月二十九日英山县自卫队四个中队共300余人在伪县长刘仕伟亲自率领下,于拂晓包围我伍家冲区,企图将我军一网打尽 。</p><p class="ql-block"> 解放军四十多位官兵在教导队长卯茗古的指挥下,沉着应战,奋勇突围,由于寡不敌众,在突围战斗中,解放军战士牺牲了18位。</p><p class="ql-block"> 教导队长卯茗古在掩护战友时中弹牺牲。</p><p class="ql-block"> 英山人民在此立碑,纪念那些牺牲了的战士们。</p> <p class="ql-block">  刘邓大军在英山革命历史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刘邓大军革命历史陈列馆</p><p class="ql-block"> 这些陈列馆都交于行政村管理,路过的行人想参观就喊一声,村里的工作人员就会帮你打开陈列馆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是免费的。</p><p class="ql-block"> 这次陶家河研学之行时间不长,但是却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英山是革命老区,她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红色苏区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乡亲,这里的山水,这里的红色文化,这里的杜鹃花都让我们留念。</p><p class="ql-block"> 红色鄂豫皖苏区是一个大课题,我们还会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