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其实蜿蜒起伏、曲线柔美的大草原是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地貌特例,在这片喀斯特地貌王国,典型分布的还是天然溶洞和天坑地缝。这类著名景区就有芙蓉洞、龙水峡地缝、武隆天生三桥等。当天下午告别仙女山草原,我们的下一站就是武隆天生三桥。</p> <p class="ql-block"> ▼天生三桥位于仙女山南部,除了雄奇险峻的天生石桥,景区内林森木秀、飞瀑流泉一应具全,构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 ▼“武隆天生三桥”又有“武隆天坑”之称,景区之名为何既称“桥”又称“坑”呢?这当然与它的桥坑相连的特珠地貌有关了,短短的千米直线距离内,沿着龙水峡地缝並行排列了三座天然巨型石拱桥,並伴生了两大围合型天坑,这种独特的“三桥夹两坑”地貌,港造就了世界范围内罕见的喀斯特奇观。</p> <p class="ql-block"> ▼武隆天生桥、天坑、地缝这种三体一体的自然组合,在同类地貌中的代表性和稀缺性均被世界公认。2007年,以武隆天生三桥、云南路南石林、贵州荔波为代表的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p> <p class="ql-block"> ▼天生三桥包括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虽然它们的地质成因相同,却各具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如天龙桥的高大雄浑,青龙桥的狭窄险峻,黑龙桥则以其幽深著称。</p> <p class="ql-block"> ▼沿着峡谷栈道一路前行,道路尽头矗立着一座下行的观光电梯,这座“天龙电梯”据称引进德国GBH公司技术,电梯下行同时作360º旋转以观全景。但电梯临崖而建,明亮的天坑与黢黑的崖壁在游人眼前交替闪现,显然成了画蛇添足式的过度设计。</p> <p class="ql-block"> ▼垂直下降115米后抵达坑底,真正的游程需从天坑底部开始。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龙桥</b></p> <p class="ql-block"> ▼天龙桥为行程中首遇之桥,也是横跨羊水河峡谷的第一座天生桥,又名头道桥。它高大厚重、气势磅礴,桥身高出坑底235米,厚150米、宽147米,以近百米的高度悬垂于头顶,其桥高、桥厚、桥宽均居世界天生桥第二位。</p> <p class="ql-block"> ▼沿着天龙桥右侧攀爬而上,另一溶洞顿显前前,其实天龙桥桥下发育有两个穿洞,右侧的穿洞称为迷魂洞,洞底高出左侧穿洞120m,老的天龙电梯就建于此,自从新建电梯启用后,这座就被弃用了。</p> <p class="ql-block"> ▼地下伏流曾经从右穿洞流过,后来自然之力截弯取直改道为左侧穿洞。洞<span style="font-size:18px;">壁留下大量流痕、窝穴及溶孔等痕迹,</span>这头贴于悬壁的巨象可谓形神兼备,就是古代伏流造就的杰作。原天龙电梯使用期间本是入口,所以又称“圣象迎宾”,现在已是人迹罕至了。</p> <p class="ql-block"> ▼穿越天龙桥顿时豁然开朗,巨大的天坑展现眼前,一座青瓦灰墙的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座落右侧。</p> <p class="ql-block"> ▼院落前“天福官驿”刻于石碑,史载此官驿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是古代涪州和黔州官方信息传递的重要驿馆,后毁于兵燹。当年曾是快马传递文书、商旅歇脚换马之处,明代诗人杨慎曾有诗诵“驿路穿云过,蹄声带月还”。</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唯一外景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 ▼2006年张艺谋导演为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特意复原了这座驿站,四周高达300米的悬崖,电影中黑衣人从天而降的经典镜头就是在此拍摄。后来《变形金刚4》也选择这里作为擎天柱驯服机器恐龙的外景地。</p> <p class="ql-block"> ▼驿站按汉代官驿形制复建,主体建筑由正厅、厢房、庭院、马厩组成,全部采用榫卯结构的木梁架,屋顶采用“冷摊瓦”工艺防山间湿气。据说整个建筑未用一颗铁钉,却能抵御峡谷强风,堪称古代建筑与现代制作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景随位移,天龙桥的桥形随着我们不同的观赏角度,由斜方形变成尖椤形,最后变成正方形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青龙桥</b></p> <p class="ql-block"> ▼青龙桥为羊水河峡谷上的第二座天生桥,又名中龙桥,因雨后飞瀑自桥面倾泻成雾,日照成彩虹,似青龙扶摇直上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青龙桥高281米,桥厚168来,桥宽124米,青龙桥非但为天生三桥至高者,同时荣立世界喀斯特天生桥高度之最。</p> <p class="ql-block"> ▼它壁立千仞的洞顶断面,清晰地展示着天坑的崩塌、天生桥的形成,以及相互演化的全过程,犹如一本打开的喀斯特地貌地质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黑龙桥</b></p> <p class="ql-block"> ▼黑龙桥为羊水河峡谷下游之桥,仰望拱洞幽深暗黑难见其顶,似有一条黑龙蜿蜒于洞顶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黑龙桥高223米,桥厚107米,桥宽193米,为三桥最宽者。</p> <p class="ql-block"> ▼黑龙桥洞壁及顶部布满窝穴、溶孔、天锅、流痕等古代伏流痕迹。洞壁北侧有雾泉、珍珠泉、一线泉、三叠泉4处悬挂泉,为天生三桥中独有。</p><p class="ql-block"> 飞珠溅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珍珠泉,从高为116米的侧壁纷纷撒落。</p> <p class="ql-block"> ▼雾泉自洞顶小孔喷出,似烟若雾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与天生三桥的嬗变相比,真正的百变之貌非青龙天坑和神鹰天坑莫属,这两大天坑被天生三桥和幽深崖壁所围,与蒼穹的天空之影催生出的无穷组合,才让人惊诧不已。</p> <p class="ql-block"> ▼跃然天穹的蝴蝶正振翅而飞。</p> <p class="ql-block"> ▼说其一线天毫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 ▼跃出神鹰天坑的鱼。</p> <p class="ql-block"> ▼穿黑龙桥而出,曾经雕塑出“三桥夹两坑”的峡谷激流早已雄风不在,是一汪平静的水域将其抚慰。游程至此已是尾声,但它的亲姊妹龙水峡地缝又张开了欢迎的臂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