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雷群安,中国著名月琴中阮演奏家,(七十年代同一个宣传队)</p> <p class="ql-block">武师小合唱</p> <p class="ql-block">下放到黄陂,王家河畔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我所经历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片段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各地各单位、各学校都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以宣传领袖的思想和时代的主旋。</p><p class="ql-block"> 我记忆中最早的是国棉一厂职工宣传队,可以排演整场“红灯记”,“沙家浜”。演李奶奶、沙奶奶、李铁梅的都是我们子弟学校的老师。我的同班同学还演了新四军战士。我记得我同学的父亲演郭建光B角,扮相好,声音也好听,就是高音上不去,唱郭建光的“听对岸响数枪,声震芦荡”中的芦荡两字的高音就是上不去,只有低八度唱,气得导演拂袖而去。</p><p class="ql-block"> 我从初三年级开始学小提琴。高一年级在水果湖中学读书,参加了学校宣传队。那时水中宣传队可以排整场“白毛女”,演大春的是我的同班同学,一个老红军的儿子。暑假我们还在学校集训,一到晚上,我们就偷偷跑到水果湖游泳。三十多年后,有一次我带女儿到外语学校汤老师家里补习数学,碰见了一位年龄相仿,似曾相识的人,一问,是水中高我一级的校友,当年在“白毛女”中演狗腿子穆仁志。</p><p class="ql-block"> 高二年级回国棉一厂子弟学校读书,也参加了学校宣传队。那时宣传队的小提琴齐奏是保留节目,演奏的曲目是“红色娘子军”中的“快乐的女战士”和我们的数学老师的爱人四十中的音乐老师写的“五七大道宽又广”,旋律至今犹记。我们宣传队最成功的节目是音乐张有光老师创作并导演的音乐剧“小小银行”,这个节目参加了1974年的武汉市中小学生汇演并作为优秀节目上武汉电视台录播。当年我们队里有一位弹月琴的小朋友雷群安,现在成为了中国屈指一数的月琴、中阮艺术演奏家,在中国戏曲学院好香港大学当教授。</p><p class="ql-block"> 1974年9月我下放到黄陂县王家河公社红心大队,也参加了宣传队并任队长。我们的排练地点在一座山顶上,我们小队的队长说,我一唱歌方圆几多里都能听见。1975年的春节我们没有回城,在七个小队巡回演出,每到一村都有腊肉煮豆丝吃。</p><p class="ql-block"> 以后在一师读书,参加了学校“黄河大合唱”的排演(拉小提琴),唱“黄河怨”的校医是省歌舞剧团转业的专业演员,参加过“洪湖赤卫队”的演出和电影拍摄,唱“黄河颂”的游立志同学后来成为省歌舞剧院著名的男高音演唱家,四十多年后,一次我和他一起唱歌,他说我的歌声里有文化。再以后在武师读书也参加了学校为参加武汉市首届琴台音乐会的大合唱排演。</p><p class="ql-block"> 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歌声、音乐、文化,我们那个时代的歌声、音乐、文化红色、高昂、奋进,当然也不乏雷同。我们读小学、中学时正逢“读书无用”风潮,同时代很多人都想通过学音乐、体育形成一技之长在社会立足。我也从当时的学习音乐中,学到了不同于书本的知识,形成了終生受益的爱好和修养,我爱好文学,一方面是喜欢读书,一方面是受了很多歌曲的歌词滋润。我退休后曾参加过武汉星海合唱团的活动,并在琴台大剧院演出过,现在我通过唱歌健身。</p><p class="ql-block"> 以此文纪念已经逝去的岁月,和日以远去的年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律、琴伴红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生酷爱小提琴,长伴红尘乐府音。</p><p class="ql-block">婉转流连梁祝泪,激昂广阔牧歌新。</p><p class="ql-block">弓飞原野奔千马,弦耀关山动万军。</p><p class="ql-block">钟子若来鹦鹉渡,复听江上凤凰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