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友3042684的美篇

美友3042684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序:鉴赏藏对于玉器爱好者我来说是一种无忧无虑的快乐。多年积累的知识分享,希望对你的爱玉有新的认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明清古玉的特性与鉴赏:探寻历史遗珍的魅力 》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文/王亚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玉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明清时期,玉器制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其独特的工艺和艺术风格,成为了收藏界的热门品类。本人从多年接触明清古玉中,分享一些鉴赏的要点,帮助爱玉器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历史遗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lt;一>明清古玉的特性:材质精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明清时期,玉器的制作多选用优质的玉料,其中以和田玉最为常见。和田玉质地细腻,色泽温润,具有独特的油脂光泽,为明清古玉增添了高贵典雅的气质。此外,岫岩玉、独山玉等也有一定的应用,不同的玉料赋予了古玉各自独特的质感和色彩。明代玉器玉质细腻温润,主要使用新疆玉,并运用抛光技术,使器具质地莹润,表面光泽闪烁,犹如罩上一层薄的玻璃质。清代玉器主要用料为和田玉,包括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等玉材。宫廷玉器选料上等,民间则以普通玉料居多,通常玉料越好,雕工越精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① 工艺精湛 明清时期的玉器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雕刻技法丰富多样,包括浮雕、透雕、圆雕、阴线刻、阳线刻等,且常常多种技法结合使用,使得玉器的造型和纹饰更加生动立体、细腻逼真 。明代玉器总体风格清新、刚劲,棱角分明。明早期纹饰简练豪放,多以龙凤花鸟为主要题材,花卉擅长刻画整株的大花卉,山水人物题材多刻画历史故事。明中期渐向纤巧、细腻的方向发展,花卉题材多采用折枝和缠枝花卉组成图案,具有清新活泼的特点。明代晚期的风格趋于繁缛,略显琐碎,雕琢风格有“糙大明”之说,琢工上不讲究碾磨,刻划粗放,有求形而不求工的现象。不过,明代的多层镂空作品丰富,层数增多,图案复杂,采用钻孔穿透的方法加工,头层抛光细腻,里层抛光明显较差甚至不抛光,更体现出多层镂空纹饰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处理花蕊、莲蓬、仿古谷纹以及动物眼睛牙齿时,一般采用管钻来表现,并保留管钻圆形的工痕,常在器物的局部边缘处,用回文和卐字文作图案的辅助装饰,多采用变形连续性组合,极富装饰效果 。 清代玉器则以精细见长,雕琢精致,表面光滑,线条刚劲流畅,阳刻纹渐多,圆雕、浮雕及镂雕的创新形式大量出现。乾隆时期的玉器工艺更是达到了巅峰,其线条流畅、细节丰富,抛光工艺精细,表面光滑细腻,无明显划痕或粗糙感,形成了独特的“乾隆工”风格。此时的玉器在造型和纹饰上,既继承了传统,又吸收了外来艺术的影响,加以糅合变通,创造并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治玉工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②纹饰寓意丰富 明清古玉的纹饰题材广泛,涵盖了吉祥图案、人物故事、山水花鸟等多个方面,且每种纹饰都蕴含着特定的寓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活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吉祥图案在明清古玉中极为常见,如“福禄寿”三星图案,寓意着幸福、官禄、长寿;“龙凤呈祥”象征着吉祥如意、夫妻和谐;“连年有余”则表达了对生活富足、年年有余的祈愿。这些吉祥图案往往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来表现,如蝙蝠的“蝠”与“福”同音,寓意福气;桃子象征长寿;鱼与“余”谐音,代表富裕。 人物故事题材多取材于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等,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山水花鸟题材在清代玉器中尤为流行,尤其是乾隆时期,雕刻精细,意境深远,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这些纹饰通过细腻的雕刻,将自然景观和花鸟的形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营造出宁静、优美的艺术氛围 。 ③造型多样 明清古玉的造型丰富多样,既继承了前代的传统造型,又根据时代的需求和审美观念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除了常见的玉佩、玉璧、玉镯、玉簪等饰品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实用器和陈设器,如玉杯、玉碗、玉瓶、玉炉、玉山子等 。明代玉执壶造型多样,有花、木式执壶,以树木、花果为主体造型;矮壶,包括八方形执壶、方壶等;菱花式执壶,截面似六瓣菱花;阔腹式执壶,壶腹似球;隐式执壶,外形似物或器,空其腹可贮水外注;低腹高壶,壶型较高,下部为壶腹,上部为长颈;高腹执壶,壶体高,上部为阔腹,腹下部细而窄 。 清代玉器在造型上更加注重立体感和层次感,追求造型的完美与和谐。玉山子以其宏大的场面、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工艺成为清代玉器的代表作品之一,如著名的“大禹治水玉山”,重达数吨,玉匠们根据玉料的自然形状和色泽,精心设计,巧妙雕琢,将山水、人物、树木等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lt;二>明清古玉的鉴赏要点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①材质鉴别 观察玉质的颜色、质地和透明度是鉴别明清古玉材质的关键。和田玉的颜色以白色、青色为主,其中羊脂白玉最为珍贵,颜色应自然均匀,无过于鲜艳或人工染色的痕迹。优质的和田玉质地细腻,手感温润,无明显杂质或裂纹 。可以通过触摸和观察玉器的表面来判断其质地是否细腻。和田玉的透明度通常为半透明或不透明,如果玉器过于透明,可能是其他玉料或仿制品 。此外,还可以借助放大镜等工具,观察玉质内部的结构,天然玉石的结构通常具有一定的自然纹理和特征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②工艺判断 明清古玉的雕刻工艺精湛,通过观察线条、细节和抛光等方面,可以判断其工艺水平和真伪 。明清古玉的线条应流畅自然,尤其是人物、动物的雕刻,应具有生动的神态。如果线条生硬、呆板,可能是现代仿制品 。明代玉器的阴线宽深粗放、边棱锋利,清代玉器的线条则更加细腻流畅 。古玉的细节处理非常讲究,尤其是纹饰的雕刻,应清晰细腻。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玉器的细节,如花蕊、叶脉、动物的毛发等,判断其工艺是否精细 。明清古玉的抛光工艺精细,表面光滑细腻,具有温润的光泽。如果玉器表面粗糙,光泽刺眼或暗淡,可能是现代机器加工或人工打磨的结果 。明代玉器表面常呈现一层类似玻璃质感的透明膜,这是明代特有的抛光技术所致,这种抛光效果具有一种柔和滋润的质感 。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③纹饰解读 了解明清古玉纹饰的寓意和时代特征,有助于准确鉴赏和判断其价值 。不同时期的玉器纹饰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通过对比和分析,可以判断玉器的年代和真伪 。如明代龙大部分为狮子龙形,眼睛是拐钻套打的圆点眼,细身大头比例不协调,鼻子多为如意云头状,爪呈风车球状,龙头毛发在明早期向后漂浮,中期向上冲,后期为前冲;清代龙雕工更为精致,龙角为鹿角,高额凸眼,如意形鼻,龙鳞为鱼鳞,长胡须,龙头上下有浓密的毛发,龙尾为火焰尾 。吉祥图案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和组合方式也有所不同,需要仔细观察和研究 。此外,还要注意纹饰的布局和比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美感 。 ④包浆观察 包浆是玉器在长期使用和把玩过程中,表面形成的一层自然光泽,它是古玉的重要标志之一 。明清古玉的包浆应自然均匀,具有温润的光泽,不应过于刺眼或暗淡 。包浆的颜色应自然无过于鲜艳或人工染色的痕迹 。可以通过观察玉器的表面,判断其包浆是否自然 。同时,包浆的厚度和质感也能反映出玉器的使用和保存情况 。用手触摸玉器,感受其包浆的手感,真正的古玉包浆应手感温润,不应有粗糙或油腻感 。 ⑤综合分析 鉴赏明清古玉时,不能仅仅依据某一个方面来判断,而需要综合考虑材质、工艺、纹饰、包浆等多个因素,并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全面分析 。同时,要多学习、多观察、多比较,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可以参观博物馆、参加古玩展览、与收藏爱好者交流等,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 。此外,如果对玉器的真伪和价值存在疑问,最好寻求专业鉴定机构或专家的帮助 。 明清古玉作为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其独特的材质、精湛的工艺、丰富的纹饰和多样的造型,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与魅力。通过了解明清古玉的特性和鉴赏要点,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解读这些历史遗珍,感受它们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在收藏和鉴赏明清古玉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玉器制作的高超技艺,还能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品味岁月沉淀下来的独特韵味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简介 王亚林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人,江西省钢笔书画院副院长,江西省电影家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协会会员,余干县武术协会副主席,余干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余干县政协委员。古瓷,玉器鉴赏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