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南飞雁</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357312</p><p class="ql-block">照片:自藏相册</p><p class="ql-block">音乐:往事</p><p class="ql-block">文字:南飞雁</p> <p class="ql-block"> 前几日,刷到一条浏阳捞刀河杨家滩的视频,那清浅河滩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咔哒”一声,打开了我记忆的大门,瞬间将我拽回了在浏阳六中求学的悠悠岁月。</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当年牵手过河、浩荡队伍的场景</i></p> <p class="ql-block"> 彼时,从永安镇的家前往浏阳六中所在的北盛仓,抄小路有二十五华里。开学后,我们永安老街上三十余名被分配到六中上学的同学,相邀一同走路去上学。途中要经过捞刀河,若是走渡口,得绕上一大段冤枉路,而从杨家滩涉水过河则便捷许多。河水清浅,阳光洒在水面,波光粼粼。我们十多个同学手挽手,像一条蜿蜒游动的长龙,小心翼翼又满怀兴奋地踏入河中。河水漫过膝下,带来丝丝凉意,大家兴奋地呼喊着,声音在空旷的河滩上回荡。那时候,心中满是对新学校、新生活的憧憬,如同河滩上被阳光点亮的水花,熠熠生辉。这欢快的场景,就像一幅永不褪色的水彩画,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当年班车就是这般样子</i></p> <p class="ql-block"> 十三岁的我,第一次离家住校两周这么久,就独自踏上回家的路。蜿蜒的小路像一条无尽的绸带,在脚下延伸。我满心都是对家的思念,脚步却越来越沉重。还没到家,夜幕便已悄然降临,黑暗如潮水般涌来。而家的方向,那闪烁的灯火,宛如黑暗中的启明星,激励着我一步一步向前挪动。终于踏入温暖的家门时,已是晚上八点。走了三个半小时的我,双腿像是被灌了铅,沉重得抬不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15px;">老校门</i></p> <p class="ql-block"> 到校的公路有三十多华里,班车稀少,车票一次四角钱,这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只能望“车”兴叹。偶尔能搭送粮的顺风车,站在驾驶室后,一路颠簸,车身摇晃,却有一种别样的兴奋。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正在检阅部队。有一次,捞刀河涨大水,我半途上拦车,坐上了一辆大拖拉机,那轮胎比人还高许多,坐在上面,地面满是鹅卵石,车子剧烈地颠簸着,我的头时不时就撞上车顶,一路下来,脑袋晕乎乎的。</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老教工宿舍,如今也不见踪影</i></p> <p class="ql-block"> 学校的生活条件,艰苦程度远超想象。我们住的是平房,有些地方之前是加工厂,甚至还有锅炉房改造的。大通铺上下铺,一间屋子要挤下几十人,卫生条件极差。阴暗潮湿的环境,就像一个细菌的温床,很多同学都染上了疥疮,还相互传染。上课时,常常能看到这个同学在偷偷抓挠,那个同学也在忍不住挠痒,场面颇为“壮观” ,大家都在这小小的“战场”上,默默忍受着。</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上方:与学生会傅主席在学校大操场,方觉兄郑重在相片上题字留念</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下方:高二34班班干部合影,突然发现:小个子学习委员在C位,班长站后面,二任团支书站两侧😛😂</i></p> <p class="ql-block"> 吃的就更不尽人意了,每餐大都是海带酸菜汤,汤里还经常藏着没洗净的砂粒,一不小心,牙齿就会和砂粒来个“亲密接触”,“咯嘣”一声,仿佛在提醒我们生活的不易。米饭是蒸一脸盆,八个人分,用筷子划个米字形,分成八小块。可有些自私的同学,给自己划的底下部分很大,别人的就小得可怜。后来改成每人一个搪瓷杯,用绳子绑在一起蒸饭,我的缸编号是001 嘿,莫名有种当“老大”的感觉。还能自加米加餐。即便如此,菜里依旧没多少油水,晚自习时,很多同学肚子饿得咕咕叫,像是在抗议。只能从家里带些米和咸菜,就着勉强填饱肚子。清楚记得有一次“开洋荤”,吃完食堂加餐满满一缸约4两米饭,还跑去学校外的北盛饭店连吃了六个大肉包,对于当年十四岁一米五高的我来说,现在回想起来,真是难以想象那时的“战斗力”!可这样的苦,有些同学实在受不了,便找关系转回了当地离家近的农村中学,至少能吃得好一点,回家也方便些。所以到两年毕业时,同一老街的同学就剩下三分之一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当年蒸饭的搪瓷缸就是这般模样</i></p> <p class="ql-block"> 加餐时,还发生过一件让我至今难忘的事。食堂门口有人把守,那个学生会的宋干部徇私舞弊,只放漂亮女同学出去回宿舍加餐,男同学一概拒绝。我实在气不过,和他理论,他却蛮不讲理,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一怒之下,我和他打了一架。学生会傅主席和我是好朋友,班主任曹老师又护犊情深,这件事也就没再深究。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真是年少气盛,像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狮子。</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1979年34班毕业照,原作太小,上下两幅拼接即为全图</i></p> <p class="ql-block"> 学校刚从文革恢复过来,当时还被戏称“北大”(文革中改称北盛五七大学)。校舍里还有农机班、赤脚医生班,凳子上都写着相关字样。我们进校时,上一个年级就一个班,百废待兴。当恢复高考的春风吹来的时候,老师们都憋着一股劲,尤其是我班数理化语的老师,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数学曹老师在黑板上徒手画圆,那圆画得比用圆规画的还标准,像一个完美的艺术品,令人惊叹。他给我们读徐迟写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时,神采飞扬、摇头晃脑,那股子激情,像是一把火,点燃了我们奋发学习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校庆六十周年,老班长(左三)捐资母校百万。当年5%的录取率,我班47人录取30余人。“空前绝后“(曹老师语)</i></p> <p class="ql-block"> 1977年9月进校时,摸底考试我的数理化成绩都不及格,数学49分,物理28分,化学29分,好在语文60分,是一篇作文《当你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大部分同学语文不及格。因为水的化学分子式都写不全,被化学老师问到来自什么学校时,那满脸的不屑,像一把尖锐的刀,刺痛了我的心,我至今都记得。但我不甘心被人看扁,暗暗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每天晚自习,几个人围着一盏煤油灯,灯光昏黄如豆,结束后,鼻子都是黑黑的,像个小花猫。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养分。第一学期化学考了100分,到第二学期,七门功课考试,我考了623分,全校第一,还被评为两个全校学习标兵之一。我们班的数学和化学成绩好,因为是这两科的老师先后当班主任;另一个班是物理老师当班主任,他们班物理就很好。看来,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真的会影响成绩,就像阳光对花朵的影响,至关重要。</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当年语文竞赛的优胜者登门看望班主任曹老师和师母。</i></p> <p class="ql-block"> 学校还组织我们参加了全县的数理化语文竞赛,作为农村中学,我们学校取得的成绩相当不错,仅次于县一中。化学竞赛我们学校拿了三个名次,语文也有同学拿三个名次,我在化学竞赛中得了第四名,虽说实际分才50分,但当时题目难度很大,第一名56分,第十名才36分。奖励了一书包及大堆书籍及文件夹。这让我信心大增,也更加坚定了我考大学的决心,像是在黑暗中找到了那盏最亮的灯。</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漂亮宽阔的校园早已没见当年破旧的模样</i></p> <p class="ql-block"> 1979年高考,承载着我们所有人的梦想。当时高中是两年制,高一还在补习初中知识,高二就要参加高考。那些日子,教室里弥漫着紧张而又充满希望的气息,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我们。我们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与难题较量,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在战斗。7月高考的前一天,我受凉腹痛腹泻。考语文时借来的手表又出故障,我心急如焚,草草提早结束答卷,考砸了。化学那年特难,有四个酒精灯的实验题农村中学无人见过。好在化学基本考出了水平,69.35分,离70分加10分差一点点,化学考了全校第一名,第二名60分。最终,我如愿考上了大学,那一刻,所有的艰辛都化作了喜悦的泪水,像是历经风雨后的彩虹,绚烂夺目。还清楚的记得一个细节,不像如今豪华谢师宴,当年我父母从没见过老师,和另一位同学一起酬谢老师的仅仅一块竹片面(条)筹。人生最紧要的时节,遇上好老师,真是我们福份!一辈子也感激不尽!母校虽然没有提供我们好的物质条件,但敬爱的老师倾囊相授知识,也传给了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1982年六中79届在长沙上大学的同学合影</i></p> <p class="ql-block"> 回想起在浏阳六中的日子,满是艰苦与不易,但正是那些磨砺,雕琢着我,让我变得坚韧,更好地克服未来人生道路各个险阻。求学之路或许充满坎坷,但只要心中有梦,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就一定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p> <p class="ql-block"> 🏖欢迎美友到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