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每日一文,陪伴您开心喝茶!</i></p> <p class="ql-block">我国历史上的茶馆种类很多,有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野茶馆、茶摊、茶棚等。近代又有音乐茶室、茶轩、茶亭等出现。这些场所主要供人们休闲、联络、洽商、议事,到茶馆来的人,各行各业都有,有文人墨客、商旅庶民、青年学子等,各自选择合乎自己口味的茶馆,因这些不同的需要及选择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茶馆文化。</p> <p class="ql-block">茶馆作为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承功能是极其重要的。茶馆出现以后,不论其店家大小,招牌不可没有。开茶馆办茶楼自然想招财进宝,没有哪个店老板不想“财源茂盛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因此,一般说来,茶馆的店名都不会缺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如意的字眼。有人曾总结出中国八句店铺:“国泰民安福永昌,兴隆正利同齐群,协益长裕全美瑞,合和元亨金顺良。惠丰成聚润发久,谦德达生洪源强,恒义万宝复大通,新春茂盛庆安康”这五十六个字,虽未将店名中的吉祥文字囊括殆尽,可是开店者只要从中取出一个字或两个字,甚至三个字,都可以组成店名。比如:玉壶春茶社、兴隆轩茶楼、天福聚茶座、义顺茶馆等等。</p> <p class="ql-block">不过,也有不少有一定文化教育修养的店主会附庸风雅,往往撇开传统文化中招财进宝的俗字,而选用儒雅的字、词作为店名。文人也非常喜欢这样拥有优雅名字的地方,可以体现自己读书人的身份。既然取个雅致的名字就可以招来顾客,所以很多茶馆当然就会效仿了,这样就形成了古代茶馆名字纷繁多样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有的茶馆坐落在历史文化遗址或名胜古迹之处,店名招牌也就“攀龙附凤”。如坐落在南京城西、被称为“金陵第一名胜”的莫愁湖内就有一间“胜棋楼茶社”。相传胜棋楼乃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第一开国功臣魏国公徐达下棋之处,徐达与明太祖下棋时赢了皇帝,并将棋子在棋盘布成“万岁”字形,朱元璋大喜,遂将此楼赐给徐达,取名“胜棋楼”。开在这里的茶馆即以此命名。南京夫子庙自明清以来就是著名的繁华热闹区,十里秦淮河从夫子庙前潺潺流过,河中画舫荡漾,真是“长留画幅天地间”。从唐以来,南京就被称之为六朝古都,坐落在夫子庙旁的一家茶社就因此得名,叫“六朝居茶社”。上海静安寺有一口古井,井水向上腾涌,称为“涌泉”,好事者把它品评为“天下第六泉”,坐落在此处的茶社也就取名“品泉楼”。北京的北海公园原为皇家花园,坐落在其中的茶社店名自然不落俗套,分别取名“双虹榭”、“漪澜堂”、“道宁斋”。江苏镇江东郊(今梦溪广场)有个“梦溪茶园”,因此处原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住所梦溪园。</p> <p class="ql-block">也有借古人诗句,或取自古人书中,或直截了当取古人书名作为茶馆店名的。浙江省嘉兴南湖有家茶社叫“烟雨楼”,取自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诗句“多少楼台烟雨中”。民国前期,大资本家黄楚九(艾罗补脑汁就是他搞出来的)在上海新舞台的屋顶开了一家茶社,名“楼外楼”,这取名既写实,亦是取自南宋士子林升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南京的“大观园”茶馆,其名取自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书。北京有个“马思远”茶馆,“马思远”乃是一出戏名。</p> <p class="ql-block">也有以茶馆所在地风景优美而得名的。北京有一家“绿柳轩野茶馆”。因地处郊外,故谓之“野”。茶馆就坐落在一个土山凹里,四周杨柳重重,主人开池引水,种满荷花,极富诗情画意,故名“绿柳轩”。扬州城北丰乐街有一家“香影廊茶社”。该茶社“面河(有)水阁数间,朱栏一曲,相掩映于溪翠柳间,颇为幽绝”,每到月明星稀,芳香四溢,枝影摇曳,店主遂请当地著名文士取名,题为“香影廊”。</p> <p class="ql-block">转载自《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美食》,诸葛文著,图片来源于网络,致谢上传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