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手故事

侏罗纪

<p class="ql-block">从古至今,享用丝绸乃高品,如今丝织物却逐渐淡出了平民百姓的生活,非丝绸不好,是被物美价廉性能优越方便打理的化纤产品取代,且富裕后人们不太重视衣饰了……</p><p class="ql-block">据说当年的戏班子有的职业是打理戏服,每场戏下来汗水往往会打湿服装,需要晾干防霉除皱,戏服多用丝绸,不仅图案色泽华丽,下垂耐蚀耐用也是理由……</p><p class="ql-block">作为绸厂子弟,对丝织品工艺颇为熟悉。常有“春蚕到死丝方尽”一说,其实并非如此,蚕吐了丝将自己包裹起来之后并没有死,否则吐丝就没有意义了。蚕吐的口水在空气中氧化形成丝,织成一个保温的壳用来保暖过冬,在漫长的冬季里,蚕蜕变成蛹,就是人们吃的蚕蛹,蛹继续羽化成蛾,蛾感知春天的温暖后,口吐液体融化茧壳,即破壳而出,交尾后雌蛾产卵,卵孵化成幼蚕,吃树叶成长为蚕,周而复始,其中蛾完成使命后死去……</p><p class="ql-block">传统的丝绸从蚕茧开始,用碱水煮后茧壳软化,蚕当年吐出的单丝被还原缠绕起来称作缫丝,因其过程茧被泡在碱水里,所在部门叫水槽车间。单丝经烘干合股绕上线穗等工序叫做准备,线穗进入力织车间装入梭子,在织机上左右运动,经纬丝线交织变成制品,此乃正宗原意“穿梭”……</p><p class="ql-block">织品成型后经染色印花挂码即可入库待售,其中关于图案有印花与织花不同,所谓大小提花机就是用不同质地丝线在机器上直接织出复杂漂亮的被面。提花面料有织锦缎与古香缎。1982年,托父亲为79级的汤学长代购了一床艳丽的柞蚕丝古香缎被面,丹东丝绸试样厂出品,属于顶级产品,88元……</p><p class="ql-block">缫丝时茧壳上的丝头需要挠起,于是壳外层的乱丝被清除,有点像剥白菜帮子,直到一根单丝与茧壳相连方能入轮。要保证六七根单丝并入,但经常出现断线和少丝的情况发生,师傅需要接线并回转清除“细”的线段,废丝废线会缠绕手掌,于是缫丝工挽来挽去形成团块后,挂在机器上专门设置的矮杆上,丝团经烘干就是挽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另外,挽手还有茧壳最后一层薄薄不能出丝的薄膜。全年生产中,除冬天另三季都是死蛹,破损的蛹皮都会附着在薄壳上,故挽手里面尽是杂物……</span></p><p class="ql-block">哄干后挽手十分坚硬,需要手工撕开,摘捡掉杂草碎蛹皮,再挠成棉絮状,那会儿还没有蚕丝被的概念。工厂把干挽手称重给一些职工,拿回家弄干净整成丝绒返回厂里,挣个手工钱,这个枯燥乏味的营生就是著名的“撕挽手”……</p><p class="ql-block">挽手大都用绳系着挂在门框的钉子上,开片时很费劲,喷水润一下,用力撕扯,甚至往墙上摔打。不少孩子在完成了家长规定的任务量才能出来玩耍,良子同学的两个姐姐,整天都在撕挽手,因此去他家下军旗玩从来不缺裁判……</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有不少家庭副产,糊纸壳粘纸兜,副食店里生姜蒜头食盐甚至饼干都是旧书糊制的纸袋盛装。刁同学的妈妈是赤脚医生,家里安装了一副大绣花床,刺绣出口创汇的布单,记得上面有很多镂空……</p> <p class="ql-block">此挽手非彼挽手</p> <p class="ql-block">丝绸戏服</p> <p class="ql-block">四态周期</p> <p class="ql-block">大茧</p> <p class="ql-block">蚕品种</p> <p class="ql-block">柞蚕蛹与茧儿</p> <p class="ql-block">蚕蛾产卵</p> <p class="ql-block">蚕丝被</p> <p class="ql-block">镂空刺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