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四门桥位于闽侯县上街镇榕桥村,横跨旗山可溪(溪源溪)。桥为13墩14孔石墩石梁桥,水从14个桥洞流过,酾水十四道,故称十四门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桥体东西走向,为石构平梁桥,全长约95米,双分水尖船形墩,双石梁桥面,桥面宽1.74米,共用石梁28根,每墩上架两条巨大的石板,每条石板重量不低于10吨,桥不设栏杆。 </p><p class="ql-block"> 据传始建于唐代,再修于宋代,有说法称宋元丰二年(1079年)动工,至元丰八年历时七载始成,另一说为建于南宋淳熙四年至八年(1177—1181)。清代山洪曾冲垮一墩,1928年乡贤林文英捐资重修,改成13孔,在第14孔桥墩上改为石堤与桥相接,1988年再次重修加固。</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台风“海葵”引发洪水,十四门桥第七桥墩被彻底冲毁,第五、第六、第八桥墩被冲击,四根石梁断裂。2024年9月启动修缮,2024年12月14日顺利完成修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据传始建于唐代,再修于宋代,有说法称宋元丰二年(1079年)动工,至元丰八年历时七载始成,另一说为建于南宋淳熙四年至八年(1177—1181)。清代山洪曾冲垮一墩,1928年乡贤林文英捐资重修,改成13孔,在第14孔桥墩上改为石堤与桥相接,1988年再次重修加固。</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台风“海葵”引发洪水,十四门桥第七桥墩被彻底冲毁,第五、第六、第八桥墩被冲击,四根石梁断裂。2024年9月启动修缮,2024年12月14日顺利完成修缮。</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十四门桥是联结旗山可溪两岸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代沟通闽江南港南岸与西部山区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 十四门桥承载着当地百姓深沉炽烈的乡愁,历代文人骚客途经时多有吟唱,如明嘉靖丙戌科状元龚用卿曾作七言绝句描绘此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89年,被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1月,被列入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入选福建省河湖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