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迎恩门复建竣工

刑警007

<p class="ql-block">吉林市迎恩门复建完工</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30日,天气多云,雾霾很重。根据预报为避阴雨,我赶在五一节前日,到临江门广场踏查拍照记录迎恩门复建工程。看到迎恩门复建工程围挡开始拆除,人们正在整理环境和铺绿化草坪。同时,临江广场地面大理石的更新换代也已接近完工。</p><p class="ql-block"> 由此,我第一次注意到临江广场不方不圆的核心构筑随地面南低北高,总体布局分为内外两部分,外圈为植物生态区,中部为人文活动场。西边有石阶步道连接广场内外,东南北林木花草中各有一座科技模型雕塑。其中,广场花坛簇拥的一艘钢管架构的观赏船内局部还能遮风避雨。东部还有个半地下的管理间和公共卫生间是我头一次发现。</p><p class="ql-block"> 这次由吉林市第一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捐赠并复建的迎恩门,是我市复建的第三座古城门,位于临江广场东南部。由于是按照迎恩门的原位置、原样式、原规格、原朝向,正面朝向西安路,一比一比例复建,两边还各修建长16米、宽8米的城墙及登墙梯,让迎恩门的坐标方位与周边建筑视觉不协调,冷眼初看有点别扭。</p><p class="ql-block"> 临江广场清代就是迎恩门的位置。1867清同治六年,吉林乌喇古城墙西扩时所建,原称大西门,俗称“西门脸”。有一层门楼,高12米。1754清乾隆十九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皇帝东巡吉林,曾被乾隆皇帝御旨率兵击溃尼泊尔入侵军,收复整治西藏的吉林将军福康安,为迎接乾隆皇帝莅临吉林乌喇,特将西门外至欢喜岭的土路修建成长3000米、宽8米的黄沙道,俗称西街或西大街(读“该”音,下同)。</p><p class="ql-block"> 当年,康熙皇帝首次东巡和乾隆皇帝巡幸吉林乌喇,都是经伊勒门、一拉溪、搜登站、大绥河驿站至欢喜岭,走西大街进大西门入吉林城的。因此,西大街改称迎恩街,大西门改称迎恩门。</p><p class="ql-block"> 西大街即迎恩街是西部村民往来吉林城的必经之路,清末民初时迎恩街已发展成热闹街区,不仅工匠作坊、餐饮店铺林立,而且宫庙会馆、民居菜地交织,日常人流涌动,商旅繁华。清代吉林籍满族名将金顺收复新疆牺牲后,其皇封祠堂就建在这里。 </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1952年迎恩街改称“西安路”,1974年由砂石路改建为柏油路。在长春路扩建和越山路修建之前,西安路始终是连接吉长公路南线吉林西出口的交通主干道。</p><p class="ql-block"> 1923民国12年,迎恩门城门楼被大火烧毁。1929民国18年,将迎恩门门楼拆除,改建成现代新式铁筋门,因紧邻江沿而改名称为临江门。1930年代随着吉林古城墙一并拆除,始形成扇状放射式广场,始称临江广场。</p><p class="ql-block"> 位于吉林市主城区西部松花江左岸的临江广场,南濒头道码头,一面临江五面临街,北临顺城街(与古城墙走向相同而名),东接江沿街(今松江中路),西南通船营街(今松江西路),西连长春路,西北朝向西安路。</p><p class="ql-block"> 早年的头道码头是松花江木排集散地,车船辐辏(fú còu,汉语古词,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条集中于车轴毂一样,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块)。冬季封江后,冰面上修建许多“水院子”,是接待运输马爬犁的旅店,到农历二月初开江前水院子烟消火灭,至丰满水电站建成后,吉林水院子销声匿迹。</p><p class="ql-block"> 1979年市政工程公司在临江广场修建周长257米,直径88米,占地面积6889平方米的花坛环岛转盘,临江广场始成为吉林市城区西部交通枢纽。随着长春路拓宽和临江门大桥建成等,临江广场经多次整修,比肩江城广场成为吉林市的门户和窗口。</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日10时58分,迎恩门在雨中举行落成开放仪式。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皮福生先生,用三言两语即说清了迎恩门的来龙去脉。</p><p class="ql-block"> 至此,迎恩门成为临江广场上的新地标,与毓文中学旧址、松江中路、头道码头遗址、临江门大桥、临江游园、清代古船厂遗址、西关宾馆小黄楼、吉林自来水厂博物馆,温德河湿地游园及吉海铁路总站旧址等,共同构成吉林市城区西部沿江左岸景观带,对助推我市文旅观光产业发展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 站在迎恩门城楼上向内观看,最先闯入视线的是毓文中学,创办于1917年3月,因曾是金日成的母校,1962年国务院外事办请示邓小平批准,将已编列为吉林市第二十二中的毓文中学恢复原校名。马骏、楚图南、郭沫若等都曾在此任教和从事革命活动。</p><p class="ql-block"> 睹物思事,1967年8月16日16时40分,吉林市“文革”红卫兵造反组织“造反公社”派学生自制燃烧瓶,纵火烧毁“井冈山”派学生所聚集的吉林十中教学楼,这是梁思成审定林徽因设计,张作相亲莅落成典礼的吉林女中大礼堂。</p><p class="ql-block"> 烧红眼的造反派在毓文中学门前拦截长春路消防中队前往灭火的五辆消防车。当场在临江广场砸毁两台,放汽油烧毁一台,抢走一台。打伤消防战士多人,重伤10人,绑架6人。其中,受重伤的姜广才、朱德夫被火烧牺牲,笔者借此文追悼缅怀,勿忘历史。</p><p class="ql-block"> 从临江广场返回江城广场的途中,我着重观看松江中路新建旅游驿站的工程进况。</p><p class="ql-block"> 五一劳工节前的松江中路清洁一新,花坛里新栽满鲜花,“千帆竞渡”雕塑新刷红油漆,市政府办公楼前门楣上方挂起“欢度五一”的标语。新建在松江中路福绥街口、越山路口和珲春街口的三处旅游驿站,虽然还在施工收尾,但均已开业迎宾。驿站的门楣上也分别亮出各自的名称,从西到东分别是“1929餐厅”、“乌拉塔娜文创商店”和“江畔荷叶烘焙坊”。少许游客已在驿站内外品尝美食、拍照打卡、休闲聊天或带孩子游玩。</p><p class="ql-block"> 作者:退休警官 王家富</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日</p> <p class="ql-block">以下图片均为网络截屏</p> <p class="ql-block">市一建公司领导介绍迎恩门工程</p> <p class="ql-block">迎恩门开门仪式</p> <p class="ql-block">文史工作者皮福生讲话</p> <p class="ql-block">迎恩门夜景</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我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1929餐厅驿站</p> <p class="ql-block">乌拉塔娜文创驿站</p> <p class="ql-block">江水上涨</p> <p class="ql-block">千帆竟渡</p> <p class="ql-block">江畔荷叶驿站</p> <p class="ql-block">松江中路花坛新栽鲜花</p> <p class="ql-block">新添景观</p> <p class="ql-block">榆树钱小时候抢着吃</p> <p class="ql-block">江边新添花坛景观</p> <p class="ql-block">花船</p> <p class="ql-block">江城广场之魂</p> <p class="ql-block">以下网络截屏图片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