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是我国具有上千年历史的著名风景名胜区,初创于南宋时期的“西湖十景”是古代西湖胜景精华的典型代表。<br>三潭印月,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在西湖外湖西南部的小瀛洲岛及岛南局部水域,范围约7.67公顷,是杭州西湖最具标志性的景观。岛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传为苏东坡在杭疏浚西湖时所创设(现有石塔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br> 三潭印月位置图 三潭印月平面图 从雷峰塔看三潭印月 <b>小瀛洲岛</b><br>小瀛洲岛在明万历间(16世纪)浚湖堆土而成,呈“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田”字形格局,是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全岛以亭台楼阁配以传统花木构成色彩绚丽的景致,与岛内外水光云天相映,象征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蓬莱仙岛。洲上有遥碧廊、九曲桥、九狮石、竹径通幽、万字亭,岛中有东郎亭、迎翠轩、花鸟厅、御碑亭、我心相印亭、闲放台、先贤祠等。<br> <b>“小瀛洲”</b><br>乘船从北面登岛,游船停靠“小瀛洲”平台,横匾“小瀛洲”三字是著名书法家趙朴初所题。<br> 进入“小瀛洲”门厅,只见一幅图画立在眼前,上题“天水合璧”四字。该图是清康熙年间根据南宋“西湖十景”绘制的览胜图,彼时西湖只有小瀛洲和湖心亭,还没有阮公墩。 “小瀛洲”南面门庭上方悬挂“三潭印月”横匾。 <b>先贤祠</b><br>先贤祠” 位于“小瀛洲”南面,是一座清代风格的木构五开间歇山顶建筑,四面环廊,精致大气。该建筑是从先前的“彭公祠”改造过来,拆除了砖墙,改为玻璃格栅窗,成为了一座通透的敞轩。早在辛亥革命胜利时期,这里就奉祀反清复明的四位浙江大学者黄宗羲、吕留良、齐周华、杭世骏。<br> 在先贤祠的南面悬挂着中国书协主席张海的隶书匾额“湖毓高行”,南门楹联是晚清军事家、书画家彭玉麟撰联,江苏著名左笔书法家费新我书:“来往游人,须知爱惜花柳;春秋佳日,切莫辜负湖山。” <p class="ql-block"><b>九曲桥</b></p><p class="ql-block">先贤祠前面是九曲桥,桥南竖立“九狮石”,两边各有一亭,右为“开网亭”,左为“亭亭亭”。九曲桥为石柱石板桥,长18米,宽2米,形成迂余逶曲的园林空间,三回九曲,起到了扩大空间、延长欣赏时间的作用。“开网亭”与“亭亭亭”一高一矮,一东一西,遥相呼应,互为衬托,相得益彰,无论选址、营造,都十分讲究与自然的有机结合,也是西湖景致中少有的一组亭的对景。</p> <b>九狮石</b><br>“先贤祠”正南九曲桥前,有一块大石立在水中,名“九狮石”。上有九只形态各异的狮子,有的形似,有的神似,仔细辨认很有些意趣。九狮石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高约3米,宽约1.8米,整体造型玲珑错落,面面可观,似乎有九只调皮的小狮子在盘叠嬉戏。这是采用江南园林造景艺术中的传统技法,将“皱、漏、透、瘦”的太湖石堆叠成景观小品。<br> <b>开网亭</b><br>“九狮石”之西的三角亭叫“开网亭”,取自佛教“网开一面,普度众生”之意。该亭楹联“一檐虚待山光补;片席平分潭影清。”是说这个亭子可以包容更多的湖光山色,片席之地平分了清澈的湖水。<br> <b>亭亭亭</b><br>“九狮石”之东的四角亭叫“亭亭亭”,亭名取自明代聂大年的“三塔亭亭引碧流”的诗句。这三个“亭”字词性不同,一个“亭”是动词(通“停”),一个“亭”是形容词(亭亭玉立),最后一个“亭”是名词(亭子),同字不同义。这座亭的亭联是:“两岸凉生菰叶雨;一亭香透藕花风。”是彭玉麟撰写的,意思是:雨过后,野茭草透出凉意;和风吹来,满亭都是荷花的清香。<br> 九曲桥南石板桥 <b>四敞亭</b><br>四敞亭在九狮石南。位于小瀛洲岛正中。因居中四通,故名“四敞亭”。亭四面均有题额,“东朗”、“南舒”、“西清”、“北畅”,点出了亭子方向的景观特色。<br> <b>御碑亭</b><br>御碑亭位于我心相印亭北,是一座高约7米的六角石柱攒尖亭,亭子中央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三潭映月”四字,是清朝康熙帝巡游西湖时亲笔题写。石柱上刻有两副寓意深远的对联:“明月自来去,空潭无古今”;“潭月澄心印,湖光豁性灵”。<br> <b>我心相印亭</b><br> 我心相印亭在御碑亭南。“我心相印”是佛教禅语,意思为“不须言,彼此意会”,也即通常所说的“心心相印”之意。亭前有石栏,凭栏瞭望,湖中三石塔亭亭玉立在眼前,广阔的湖面与远近景色也历历在目。<br> <b>阮公墩</b><br>阮公墩是位于西湖中一座绿色小岛,是西湖著名的三岛之一。据记载:自清朝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主持以浚所出的葑泥堆筑成了岛。为纪念他对浙江文化发展、保留古代文籍以及治理西湖的功绩,将该岛命名为“阮公墩”。1982年,为开发旅游资源,在这面积8.5亩的岛上,增添1000多吨泥土,周围块石加固,修建了“忆芸亭”、“云水居”、“环碧小筑”等,形成颇具特色的“绿树花丛藏竹舍”的水上园林。因岛外碧波粼粼,岛上草木葱葱,故名环碧庄,称为“阮墩环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