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鹭岛丽源

大妞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丽源常驻鹭岛,但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姑娘。</p><p class="ql-block"> 她的父母都是北京某高校的教授,家中三兄妹,她排行最小。三人皆为人中龙凤,哥哥身高一米八五,姐姐与她也都接近一米七,三人走在一起,自成一道亮丽风景。姐姐与哥哥都按部就班地考入名校,入职国家机关,端上“铁饭碗”。只有丽源,自小倔强,偏要“逆风而行”。</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她选择了鹭岛这座海滨城市,读的是新闻系,住的是潮湿的学生宿舍,一头扎入南方的艳阳与海风中。那时,她就说过:“我要的不是安稳,是风。”</p><p class="ql-block"> 大学四年,她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俊美的外形、出众的口才,吸引无数追求者。她最终选中的是隔壁海洋学院的一个宁波小伙,家境优渥,长得也精神。丽源说:“他老在海上,不碍事,关键是有钱。”一语道尽她的现实与清醒。</p><p class="ql-block"> 这个宁波小伙,毕业后上船跑远洋,不久便在鹭岛为丽源购下一套两居室结婚房。而她,也顺利进入鹭岛广播电台,成为最年轻的新闻播音员。</p><p class="ql-block"> 随着电台升级为电视台,她直接坐上了晚间主播的位置,一时风头无两。</p><p class="ql-block"> 丈夫在海上,她在电视里,一个走万里海程,一个掌一城话语。他们仿佛成了鹭岛的现代版“牛郎织女”。</p><p class="ql-block"> 丽源聪慧干练,很快在主持界站稳脚跟。而她对政治人物的兴趣,也让她在政商圈人脉中如鱼得水。曾有位挂职副市长的“某圈二代”成了她的男闺蜜,不时从城郊带来大笔购物卡与高端信息。她总说:“我心中无鬼,收点小恩惠也无妨。”</p><p class="ql-block"> 然而,丈夫的质疑,家庭的缝隙,也为他们的婚姻埋下疏离的阴影。</p><p class="ql-block"> 生育期的短暂退场后,丽源发现新人辈出,主播席位早被瓜分。她不服,联络台内骨干,成立“专题部”,专攻民生议题。</p><p class="ql-block"> 这个部门几乎就是她一人之力撑起。她下小巷,上市府,采访市长局长,调解邻里纠纷。节目风格犀利热辣,口碑极佳,被百姓称为“铁嘴丽源”。她成了鹭岛最有话语权的女主持之一,电视台门口常有人送花献殷勤,愿意接送她上下班的豪车排成车队,她依旧会开着她的小捷达扬长而去。</p><p class="ql-block"> 这一段,是她人生的第一次巅峰,也是最具力量感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丈夫退下远洋职务,移居日本做起中日贸易,丽源也曾带着儿子数次过去,一度考虑定居。但儿子极度不适,厌学、易病、不愿亲近父亲。</p><p class="ql-block"> 无奈之下,丽源带儿回鹭岛,重新回到电视台。可此时的她,已被逐渐边缘化。节目自负盈亏,资源向年轻貌美者倾斜。她眼见一个个主播被金主包围,名车香花轮番登场,却无力抗衡。</p><p class="ql-block"> 丈夫后因病早逝,她在日本为其操办后事,回鹭岛那年,恰是她人生中最寂寞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2005年,鹭岛交通广播与电视台合并,丽源敏锐地抓住机遇,接手交通节目制作。她再次出镜,与交警共同执勤,实地采访,主持交通热线,风采再现。</p><p class="ql-block"> 这是她人生中的第二次辉煌。她稳坐交通台主持人“第一椅”,连续八年,用熟悉的嗓音重新赢得观众信任。</p><p class="ql-block"> 2022年,丽源以正高级播音指导身份平稳退休。那天,她轻轻合上麦克风,关了灯,接过后辈们递过来的大丛玫瑰花,一个人离开了她坚守三十七年的战场。</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丽源,像一艘停靠的老船,不再起锚,却依旧完整而坚固。</p><p class="ql-block"> 她偶尔回北京老宅陪伴年迈双亲,偶尔在儿子儿媳出差时去帮他们遛遛狗,鹭岛养猫种花,在昆明、三亚避暑过冬。朋友一拨拨换,心境一层层稳。她曾谈过一段山东富商的恋情,终究未果。她不再执着于婚姻,笑着说:“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p><p class="ql-block"> 电视台的年轻人依然请她指导,偶尔她也会回去讲讲稿子、批批语调。大家尊重她,却再也无人知晓她当年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可她自己记得。</p><p class="ql-block"> 她记得市长在节目中点头致谢的瞬间,记得市民因她一句话而找到解决方法的微笑,记得在鹭岛清晨录音时那声最干净的海鸟鸣叫。</p><p class="ql-block"> 一个寻常下午,丽源背影笔直地坐在鹭岛轮渡口边的咖啡馆,望着窗外游人如织。随手在餐巾纸上写下:</p><p class="ql-block">少时北地雪,执意向南行。</p><p class="ql-block">千帆逐浪去,一语动人心。</p><p class="ql-block">红颜曾照市,铁嘴唤民情。</p><p class="ql-block">人散名犹在,台灯映独影。</p><p class="ql-block">浮生六十载,波折亦安宁。</p><p class="ql-block">情淡如白水,志坚若松青。</p><p class="ql-block">花落非惆怅,风来亦笑迎。</p><p class="ql-block">海边人已老,风里自坦行。</p><p class="ql-block"> 海风从她额前吹过,带着海盐与岁月的味道。她微笑着披上外套,迈步离去。背影被落日拉得很长很长,像一段未完的传说,沉默地延伸向光影交错的鹭岛街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