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影倒映水中天 千燈古韵夢江南2025.4.28

CJ

<p class="ql-block">千燈古鎮位于長江三角洲,隷屬于江蘇省昆山市,离蘇州市中心35公里,距今己有2500多年的曆史,是愛国学者顧炎武的故鄉,又是昆曲的發源地。千燈原名“千墩”,名出吳越爭霸。</p><p class="ql-block">千燈古鎮上有七座建于明清時期的拱形環龍石橋橫跨与鎮中河道千燈浦之上。重要景點有顧炎武故居、顧炎武墓地、千年古塔——秦峰塔、顧堅紀念館。</p><p class="ql-block">2008年,千燈古鎮被評為国家AAAA風旅游景區和江蘇省人居環璄范例獎。</p> <p class="ql-block">千燈古鎮牌坊</p> <p class="ql-block">千燈古鎮入景區的步道</p> <p class="ql-block">牡丹亭位于千燈古鎮的恒昇橋西堍,南北大街交接的西苑路處小广場,是雙亭長廓的一部分。東頭是座四方亭,西頭是座六角亭,命名牡丹亭。牡丹亭不僅是一个供游客休闲歇腳的地方,更是昆曲的發源地,是千燈的標志性景點。</p><p class="ql-block">牡丹亭的建筑風格融合了江南水鄉的韵味和傳統文化的精髓。亭子上的雕刻精美,每一處細節都蘊含著匠人的心血和智慧。傳説中牡丹亭還有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据説有一對戀人在這里許下了永恒的誓言,并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牡丹亭&沿街商鋪</p> <p class="ql-block">千燈古鎮游客服務中心</p> <p class="ql-block">千燈游船碼頭</p> <p class="ql-block">小木船售票處</p> <p class="ql-block">游船</p> <p class="ql-block">到昆山品昆山咖啡售貨車&旅游大巴車</p> <p class="ql-block">戯臺</p> <p class="ql-block">恒昇橋是千燈古鎮上的一座重要橋梁,位于古鎮的千燈浦上,是清代的三孔石拱橋,具有古朴典雅的風格。恒昇橋的名字寓意步步高升,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恒昇橋不僅是千燈古鎮的標志性建筑之一,還在霧中探秘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游客可以在霧中漫步恒昇橋,欣賞水墨畫般的朦朧景色,感受古鎮的獨特魅力。此外,恒升橋与古鎮上的其他橋梁如方涇浜標和黿渡涇橋共同构成了“三橋邀月”的景觀,夜晚時分,月亮倒映在河面上,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恒昇橋</p> <p class="ql-block">凝薰橋是千燈古鎮的一座著名古橋,具有濃厚的古典韵味和曆史价值。凝薰標位于千燈古鎮的中心地帶,是這座江南水鄉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其拱橋設計獨特,站在橋上可以盡覽水鄉風光,感受那份獨有的宁靜和美好。</p><p class="ql-block">凝薰橋的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使其成為游客的必到之地。作為千燈古鎮的標志性建筑,凝薰橋不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堪技藝,還承載著丰富的曆史文化,游客可以通過凝薰橋,感受到千燈古鎮的古典韵味和曆史滄桑。</p> <p class="ql-block">石板街始建于南宋年間,明清年代進一步延伸修繕。民国初年,由方遠清發起,聘清朱家角名師王世昌設計修建,共鋪有石板2072塊,全長1500米,人稱“三里石板街”,是江南古鎮保存最長、最好、最完整的石板街,石板街所用之條石稱為“胭脂紅”。</p> <p class="ql-block">石板街沿街商鋪</p> <p class="ql-block">千燈古鎮(石板街畫廊、古戯臺、千燈館、街景)</p> <p class="ql-block">古井&永福井</p> <p class="ql-block">河道&恒昇橋</p> <p class="ql-block">古鎮店家&河道</p> <p class="ql-block">延福禪寺是位于江蘇省昆山市千燈鎮的千年古刹,為江南著名佛教圣地,兼具曆史价值与園林特色。</p><p class="ql-block">延福禪寺始建于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距今1500余年,曾名“波若寺”,宋代复名延福禪寺。由當地士伸王束舍宅捐建,后經王玨擴建,鼎盛時期禪房達1008間,香火旺盛。</p> <p class="ql-block">秦峰塔始建于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原屬波若寺(后更名延福禪寺),由僧人从義募資修建,因位于秦望山(一説秦柱山)之南而得名“秦峰塔”。</p><p class="ql-block">秦峰塔曆經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重建,元代寺院毀廢僅存塔身,明清修复。清咸丰十年(1860年)大火燒毀木构件,僅存磚塔主体。1994年全面維修,恢复宋代風格。2013年升格為第七批全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秦峰塔磚身木檐樓閣式方塔,七層四面,總高為39.5米(一説39.98米),塔刹鉄制,高7米,重3吨,由覆鉢、承露盤、相輪等組成,以四根“浪風索”固定。秦峰塔外方內八角(底層)逐層收分,每層設腰檐、平座、壺門,可登頂還眺。塔身鑲嵌44尊明代磚刻佛像,為佛教文化的重要實物。</p> <p class="ql-block">千燈古鎮的寶篋印塔是中国古塔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名為寶篋印經塔。該塔建于公元956年,由五代時期的吳越国王錢弘俶創建。寶篋印經塔因其形似寶篋,內藏印經而得名,同時受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造塔故事的啟發,也被稱為阿育王f合。此類古塔多以銅、鉄鑄造,外涂以金,因此又名金涂塔。</p><p class="ql-block">寶篋印經塔通常由基座、塔身、塔檐与塔刹四部分組成,特征是塔檐四角向上高高翹起。小型寶筐印經塔多為金涂塔,用于存放舍利,常置于佛寺或地宮中。大型寶篋印經塔多為石砌,置于佛寺院中,如潮州開元寺的四座宋代寶篋印經塔。</p><p class="ql-block">千燈古鎮的寶筐印塔不僅是當地的文化瑰寶,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藝朮的杰作,它的存在展示了古代文明的輝煌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延福禪寺</p> <p class="ql-block">延福禪寺</p> <p class="ql-block">延福禪寺</p> <p class="ql-block">延福禪寺</p> <p class="ql-block">延福禪寺</p> <p class="ql-block">延福禪寺</p> <p class="ql-block">延福禪寺</p> <p class="ql-block">顧炎武故居位于江蘇省昆山市千燈古鎮,占地面積60畝,建筑面積5450平方米。故居包括顧炎武起居生活區、顧炎武祠堂、顧炎武墓地和顧園等多个景點,形成墓、祠、廳一体的園林布局,是千燈古鎮的主要景點之一。</p><p class="ql-block">顧炎武故居的建筑風格為五進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自東而西依次為水墻門、門廳、清廳(轎廳)、明廳(正廳、楠木廳)、住宅樓,北側有背弄連接灶房、讀書樓和后花園。故居前与石板街相接,后与顧炎武墓地和顧園相連。該區域主要再現顧炎武居家生活、讀書的場景,各廳為陳列有顧炎武先生的塑像、手跡、著作、生平事跡和国內外對顧炎武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p><p class="ql-block">顧炎武故居在“文革”期間曾遭到破坏,經過多次修繕,現己成為重要的曆史文化遺産。1956年顧炎武墓及祠堂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1987年、2000年昆山市分別拔款進行重建和形葺,使其得以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顧炎武(原名絳,字宁人,號亭林),1613年生于昆山千燈鎮,少年時參加复社,清兵南下時參加抗清斗爭。他遍覽曆代史乘、郡縣志書,著述甚丰,提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激勵著每一代的仁志之士。</p> <p class="ql-block">顧炎武故居及墓地、亭林故居南宅修复記</p> <p class="ql-block">顧炎武故居</p> <p class="ql-block">顧炎武故居</p> <p class="ql-block">顧炎武故居</p> <p class="ql-block">顧炎武故居&顧園</p> <p class="ql-block">顧園</p> <p class="ql-block">顧園</p> <p class="ql-block">顧園</p> <p class="ql-block">顧園</p> <p class="ql-block">顧園</p> <p class="ql-block">顧園</p> <p class="ql-block">亭林墓(顧先生亭林暨配王碩人合墓)</p> <p class="ql-block">顧堅紀念館位于千燈古鎮棋盤街轉折處西側,北离延福寺、世界第一玉佛不遠,南近秦峰藝朮館,環境非常幽靜。紀念館原是顧炎武12代孫顧子玉的三妹夫家謝宅,建于民国初年,為一幢四開間三進磚木結构樓房。建国后,該宅曾作為人民銀行營業處、供銷社臨時經銷部、總工會俱樂部、鎮文化站等。2002年至2003年,經過一年的落架維修,現成為三進兩樓、中天進后花園的古建宅園,外觀粉墻烏瓦,古朴典雅。</p><p class="ql-block">紀念館大門上方懸挂著紅底金字的“顧堅紀念館”匾額,由昆山書法家、千燈鎮旅游顧問程振旅手書。館內布置了聯合国教科文組織2001年頒發的世界首批“人類口述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內容,包括与昆山相関的資料和照片等。館中設有小戯臺,用于江南絲竹、評彈曲藝、戯劇表演等文化活動。</p><p class="ql-block">顧堅:元未明初戯曲家,昆山千燈人,自號“風月散人”,精于南辭,善作古賦,為昆山腔的創始人之一。他著有《陶真野集》10卷和《風月散人樂府》8卷,但今己不存。顧堅紀念館不僅紀念了這位偉大的戯曲家,也展示了昆山的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顧堅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千燈古鎮余氏典當是華東地區保存最完整且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被譽為“中国第一當”。</p><p class="ql-block">余氏典當始建于明未清初(約1619年),由徽商余愛山及其后代在千燈鎮吳家橋經營典當業并逐步發展而來。典當由余愛山的第二代傳人余尚德于清順治年間(1646年)營建,建筑群沿河自東向西延伸七進(現五進),融合了徽派与蘇派的建筑風格。</p><p class="ql-block">典當三面高墻環繞确保財産安全,后設“更樓”,用于夜間巡邏,內部結构复雜,形成“亞”字形走馬樓,房間達120多間,被稱為“迷樓”。</p> <p class="ql-block">典當以“四水歸堂”天井院落為單元,体現徽商崇尚的幾代同堂習俗,第一進為典當鋪“頭埭(收兌典當場所),柜臺設計高1.8米并設有欄杆以保護內部隱私。門楣磚雕寫“積善餘慶”(寓意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內部木雕裝飾精細(如松、竹、梅歲寒三友圖案),体現了主人對忠孝仁義的重視。</p><p class="ql-block">2006年被到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是研究明清時期典當業与徽派建筑的重要實物資料。內部陳列包括清代余先生蜡像、古董展示等,還原了當時典當業的運營場景。</p> <p class="ql-block">《興遠記》是不是千燈古鎮上原來清代的馬宅?</p> <p class="ql-block">河畔長廊</p> <p class="ql-block">河畔長廊</p> <p class="ql-block">百年奧灶面館</p> <p class="ql-block">奧灶面</p> <p class="ql-block">祈愿樹</p> <p class="ql-block">恒昇橋</p> <p class="ql-block">COCO奶茶鋪</p> <p class="ql-block">花橋公交站&地鉄站</p> <p class="ql-block">延福禪寺</p> <p class="ql-block">延福禪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