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中条记

刘震

<p class="ql-block">邹中条,原名邹本长,又名邹平,1928年1月生于新化县木山铺(今冷水江三尖镇木山村)。幼年父母双亡,家产被人侵夺大半,与弟邹寿长(后参军抗美援朝)相依为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4年,邹中条考入因战乱迁至新邵县黄土冈(现坪上镇黄土村西冲学校)的省立六中。受校长张干及其他教师进步思想影响,组织“青年自救会”。因读报得知中条山大捷,深受鼓舞,遂改名“邹中条”,立志复兴中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4年底,生活困顿的邹中条弃学从军。在洛阳加入国军青年军2106师搜索营,任上等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7年7月,因不满国军腐败,在豫东移防时投奔晋冀鲁豫解放区,进入军政大学学习。次年2月结业后,军区政治部批准其前往湖南敌占区开展地下工作,并接受其入党申请,成为候补党员,待革命成功后转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8年夏,受江汉军区第三军分区城工部副部长蔡树彬和郭伯城委派,邹中条返回新化县开展地下工作。与杨定、杨宏共同创立新化人民自救会(后更名为湘中人民自救会),并以“公和福”杂货店为联络点,筹集资金、购置武器,袭击伪军,开展武装斗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9日,邹中条率队攻打土坪金矿公司,缴获多件武器。同年4月,在中共邵阳、新化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开展迎解支前工作。8月下旬,组建新化游击队,后正式成立新化县地方兵团突击大队,邹中条任大队长,下设两个中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21日,邹中条与杨定率队发动“河东武装暴动”,夺取永清、永安乡公所枪支,撤退途中遭国民党军警围堵,伍蔚湘、伍芬阶等多人被捕杀害,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底,邹中条率突击大队协助解放军147师进攻新化国民党驻军。10月,147师攻入县城,新化第二次解放。其间,突击大队在地下党组织和147师领导下,侦察敌情、缴获武器、释放被捕人员、抓获特务,为解放新化立下功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后,新化地方兵团突击大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化县大队,邹中条任大队长。不久,邹中条被送往军政大学湖南分校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邹中条1952年转业考入湖南大学铸工班,1954年毕业后,在华中工学院及湖北孝感柴油机厂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工作,成果显著,多次获奖。1981年当选孝感县政协第六届委员,1983年当选湖北省政协第五届委员,评为高级工程师,离休后仍从事科技咨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中,新化地方兵团突击大队被误定为地方游杂武装,邹中条等人遭受不公正待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3年12月5日,中共新化县委印发077号文件,明确突击大队为地下党领导的游击武装组织,对其成员予以平反,确认邹中条的党员身份及工作时间,享受离休待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新化县志》、湖南文史资料选辑▪总第19辑《我所知道的新化两次解放》、冷水江市老促会编纂的《冷水江革命老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