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形䃮之行‖攀登五云岭

乌龟坪

<p class="ql-block">五云岭,处湖源乡乡政府东8.5千米。南朱成淳四年(1268)《临安志》卷八十四“真如禅院”条中载:在县东南百二十里大源村。山有五峰,故名五云。”</p><p class="ql-block">岭在五云山侧,故名。明万历七年(1579)《富阳县图》清光绪三十年(1904)《富阳县與地小志》图、光绪三十二年(1906)《富阳县志》图中均有“五云岭”标载。是湖源乡新三村五云岭脚自然村东通诸暨市应店街镇五云村大佛头山脚自然村的通道。岭顶海拔614米。岭长约1000余米。岭西为直鸠,岭西北为野均。岭顶南偏西山峰为鸭均大山,东北之山峰为大龙岗。岭西至五云岭脚自然村约1.5千米。岭东南至大佛头山脚自然村约为2千米。</p> <p class="ql-block">五云岭,是壶源山区,在通公路前,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早年的壶源山人出行,第一是走水路,靠乘筏(排),但水流宽急的时候,走水路是有风险的,所以壶源山人出行,会选择第二条路,翻山岭,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陆路。由于壶源山区基本属于山丘地带,一出门,不是水路,靠乘筏,纤夫拉,要么就是走山路翻岭,靠双脚走,双肩扛(挑),才可以把山内的货物向外销售,把山外的货物向里内运回。而五云岭从冠形䃮翻岭,一面可以通诸暨应店,一面可以通富阳常绿,萧山临浦等地。</p> <p class="ql-block">壶源山,是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但也是个与世隔绝,与世无争,远离硝烟的地方。在古代也是个仙人隐居之地。</p><p class="ql-block">如传说中的李重耳,黄石公,古城村的李氏先辈李南峰,南宋时工部尚书臧承谦,坑口李氏始祖李吉显(名家荣)公等。</p> <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由于壶源山是个适合隐居的世外桃源,因此这里被称作“栖鹤”,顾名思义就是仙鹤翔集之地。栖鹤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具体由徐承诏在1025年(北宋天圣三年)因仰慕紫阆山水而迁居至此,并以“高贤鹤驾”自诩,将村命名为“栖鹤里”。</p> <p class="ql-block">到了解放初期,五云岭也是金萧支队一条重要的活动路径。据说当年的冠形䃮,李家两个村庄,时常有金萧支队人员在此活动,由于他们“打土豪,分田地”深得人心,所以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和支持。所以李家和冠形䃮,与窈口,马剑一样,成为了革命红色基地。</p> <p class="ql-block">五云岭顶,有一座财神殿庙。据李郁富讲五云岭顶的财神殿庙特别灵验,这座庙规模虽然小,但登山拜财神的人特别多。如今虽然拜佛求神的老爷爷老奶奶由于腿脚不方便,不怎么来登山求拜,但哪些儿孙们,为还得父辈们的一些心愿,也会亲自上山来,为父母,为家人保得一方平安。</p> <p class="ql-block">登五云岭,我就想起了徐灿灿编著《富阳县舆地小志》其中有一首诗写道:</p><p class="ql-block">珠坑西嶺號山茅,東首李家路尚遙。</p><p class="ql-block">直向顔家橋上去,冠形䃮戴五雲高。</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日假期,我们来到湖源冠形䃮,参加李鞉李宗勉研究会李氏宗祠文化交流。下午活动结束后,李鞉李宗勉研究会和富阳职协户外(杭州九区户外)一起参加了爬山活动。</p> <p class="ql-block">当我踏上五云岭的登山小径,便仿佛一头扎进了大自然的怀抱。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摩挲得光滑平整,蜿蜒着向山林深处伸展。路旁,翠竹挺拔修长,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低声诉说着山林的秘密。</p><p class="ql-block">郁只见郁葱葱的树木遮天蔽日,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一地细碎的光影。不知名的野花肆意绽放,红的、黄的、紫的,点缀在草丛间,散发着阵阵清幽的香气。耳边,鸟鸣婉转,与潺潺的山溪流水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曲灵动的乐章。远处山峦层叠,云雾缭绕,如梦似幻,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美得让人心醉。</p><p class="ql-block">踏上五云岭的云梯,就像开启了一场与自然的亲密对话。脚下的石径,因岁月和行人的打磨,带着古朴的质感,高低错落间,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两旁的草木肆意生长,藤蔓缠绕在石块与树干上,像是大自然随手编织的绿色绒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大的树木撑起一片阴凉,阳光努力穿透层层枝叶,洒下的光斑在地上闪烁跳跃。不知名的野草在石缝中倔强挺立,叶片上还挂着清晨的露珠,在光线的折射下,宛如细碎的水晶。耳边,除了同伴的脚步声、谈笑声,便是风吹树叶的簌簌声和偶尔传来的鸟鸣,声声悦耳,让人的心也跟着沉静下来。置身其中,仿佛远离了尘世喧嚣,只余这满目的绿意与宁静,让人沉醉不知归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刚爬到五云岭顶,只见那座不远处的财神殿,在一片葱郁的竹木环绕之中呈现。这座财神殿外观并不华丽,墙体是柔和的粉色,在阳光下透着古朴的韵味。屋顶瓦片层层叠叠,虽有些岁月痕迹,却也为它增添了几分沧桑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殿门微微敞开,似在邀请着人们入内探寻。门口那块“五云岭顶”的木牌,静静诉说着此地的所在。周围弥漫着山林特有的清新气息,偶尔还能听到竹叶沙沙作响。走进殿内,供奉的财神像庄严肃穆,金身熠熠生辉,香炉中香烟袅袅,仿佛承载着人们对财运亨通的祈愿。来此的人,在这静谧的氛围中,怀着敬畏之心许下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希望财神能庇佑自己诸事顺遂、财源广进。</p> <p class="ql-block">众人在五云岭的这处歇脚地停下脚步。阳光透过茂密的竹林,洒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像细碎的金子铺在地上。大家倚靠着山石,身旁的草木散发着清新的气息,混合着泥土的芬芳,萦绕在四周。 </p><p class="ql-block">有人惬意地闭上眼,享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舒爽;有人拿出水,仰头畅饮,解去一路的疲惫;还有人笑谈着路上的趣事,欢声笑语在林间回荡。手中的登山杖随意地靠在一旁,似是也在这难得的休憩时光中放松下来。周围静谧安宁,只偶尔传来几声鸟鸣,仿佛时间都在此刻慢了下来,让这群登山客尽情舒缓身体的劳累,积蓄继续前行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