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五四精神 绽放青春力量”——兴业县葵阳镇大恩中学2025年4月29日校园活动

大恩中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精神,点燃了民族觉醒的火炬。2025年,为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进一步团结动员全校广大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技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特举办“传承五四精神 绽放青春力量”纪念五四校园活动,提升文化底蕴,展示我校的青春风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开始团委副书记曾柳茜和同学们学习五四青年节来历</p> 百年回响,青春启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伊始,师生代表以沉浸式话剧《觉醒年代》拉开序幕:师生通过配音重现北平街头振臂高呼的场景,台词“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激荡人心。不禁让我们感慨:“课本里的文字突然有了温度,仿佛触摸到了先辈们滚烫的信仰。”</p> 知识问答:以赛促学,夯实精神根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通过趣味问答、互动学习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五四精神内涵,激发爱国情怀与创新意识。五四精神不仅是历史书中的名词,更是青春行动的坐标。愿每位学子以知识为剑,以理想为帆,在新时代书写属于自己的“五四答卷”。</p> 跳竹竿:从“开合有序”到“青年担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竹竿舞为载体,将传统民族体育与红色基因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场场兼具文化深度与青春活力的校园盛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竹节的清脆声响与五四精神的激昂旋律交织,传统文化正以青春姿态完成现代转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言:"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竹竿舞与五四精神的深度融合,正是新时代青年传承文化根脉、勇担历史使命的生动注脚。</p> 抛绣球:绣球传五四,青春绽新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抛绣球起源壮族,绣球纹饰常以“团结”“吉祥”为主题,凭借其文化内涵与竞技特性,成为传承五四精神的创新载体。抛绣球作为传统体育项目,其“精准投掷”“团队协作”“文化传承”特性与五四精神高度契合。</p> 排球击水瓶:以球为媒,传承五四薪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拘泥于传统规则,自由击球、创意得分,笑声与呐喊声交织,让竞技充满活力。这场活动不仅是体育的较量,更是精神的传承。正如五四先驱李大钊所言:“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p> 投篮:以篮为笔,书写青年担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篮筐似象征“旧思想枷锁”的铁链,投中“破壁篮筐”可解锁“五四勋章”,寓意打破束缚、勇往直前。以篮球为纽带,让五四精神在青春热血中生生不息,激励青年学子以奋斗之姿书写新时代答卷。</p> 趣味套圈:以圈为刃,破茧向新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趣味竞技+红色教育”为双引擎,将套圈游戏升级为精神传承的载体。活动以“爱国为基、团结为绳、创新为圈”为核心,通过创意规则设计,让青年学子在“套圈破圈”的趣味中感悟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当套圈精准落下击中目标的瞬间,犹如解锁五四精神关键词,寓意青年打破桎梏、拥抱进步。</p> 盲人敲鼓:以鼓为媒,叩响时代强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通过蒙眼挑战传递“破除蒙昧、追求光明”的五四精神内核。让五四精神在蒙眼击鼓的勇气中焕新,激励青年学子以“心眼联动”的智慧,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答卷。</p> 滚水瓶:以瓶为舟,触摸时代脉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爱国不是口号,是滚水瓶停稳时的专注与坚持。”这场活动以滚水瓶为媒介,将五四精神从历史书页中“滚”入现实。滚瓶终会静止,但精神的火种,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中生生不息。让我们以滚瓶的坚韧,共同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p> 蒙眼踏圈:以蒙眼之态,见破局之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与者在蒙眼状态下于划定圈内保持平衡与稳定。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暗含对青年成长的深刻启示。蒙眼踏圈在黑暗中前行,五四精神在光明中传承。当青年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时,他们正在重演百年前先驱者“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的壮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年前的呐喊仍在回荡,而今日校园中奔走的脚步,已是新的答案。当青年将历史的精神化为此刻的担当,便是对五四最深情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文字:林文燕</p><p class="ql-block">图片:宣传组</p><p class="ql-block">初审:谭月</p><p class="ql-block">终审:倪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