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女上学记(三十六)——独立行走

熊记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个值得铭记的特殊日子。为何说它特殊呢?且听我细细道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夜幕降临,我们一同前往游乐场。外孙女骑着她的小自行车,以往,我总会与她并肩前行,在她骑车时,适时提醒她注意方向,同时也好保护她的安全。然而今晚,她却用小手示意我走到她身后。尽管她还无法清晰说出“我要独立骑自行车”这句话,但那股渴望独立的劲儿,我却真切地感受到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了游乐场,她欢快地奔向秋千。我在一旁静静观察,只见她心无旁骛地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自如地荡来荡去,那模样仿佛一只自由翱翔的小鸟,尽情享受着这份无拘无束的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的成长,恰似一场挣脱怀抱、追逐独立的奇妙旅程。看着外孙女依依今日这般显著的变化,我的思绪不禁飘到了她弟弟恒儿身上。这个小家伙,就在今天,也勇敢地挣脱了大人温暖的怀抱,开启了独立行走的新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爱人带着恒儿回来时,满脸喜悦地对我说:“你知道吗?恒儿今天在小区里自己走了将近二十分钟呢!他呀,死活不要我们抱,就一门心思要自己走。”其实我心里早有预感,这一天迟早会来,可万万没想到,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见证他迈出这意义非凡的独立步伐,着实令人欣喜万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了验证爱人的话,我呼唤在地垫上玩耍的恒儿。他听到我的声音,立马从地垫上站起身来,晃晃悠悠、步履蹒跚地朝着我走来。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小心翼翼,却又无比坚定。当他成功扑进我怀里时,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仿佛在骄傲地宣告:“爷爷,你看,我能独立行走啦!”</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依依的独立性愈发凸显,恒儿也学会了独立行走,这两件事让这个劳动节变得格外特殊,充满了纪念意义。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独立探索是他们掌握技能、获得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的本能。就如同前几天我读过的一篇文章中,作者朱小毛老师与孩子的对话所揭示的道理一样。</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孩子问朱老师:“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朱老师说,在我们自身之外,并不存在某种固定不变的“适合我自己的学习方法”。所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非刻意去寻找就能得到的。它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我观察、自我体验,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改变,逐渐形成的。这就如同孩子学走路、学骑车,只有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才能真正掌握技巧,实现独立。换句话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在学习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此刻你学习时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当下最好的方法。倘若你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那就大胆去尝试改变,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探寻出最有利于自己学习的方式,如此便足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忽视了孩子独立自主探索的能力,总是迫不及待地给他们各种指导。我们自认为这是为孩子好,殊不知,这种以控制为特征的“好心帮助”,很可能换来孩子的抵触情绪,更严重的是,会让孩子丧失探索未知的欲望。</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几天,我陪恒儿玩耍时,他的小手不小心被快要闭合的抽屉夹了一下,疼得他哇哇大哭。今晚,他又对抽屉里的“宝贝”产生了兴趣。我们一起打开抽屉,玩了一会儿里面的小玩意儿。当我准备关上抽屉时,我惊喜地发现,他没像上次那样伸手进抽屉,而是迅速缩手,静静地看着抽屉关上。显然,上次的“夹手”经历让他吸取了教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倘若我们当时只是一味地给他讲道理,而不让他亲身体验,结果可能就会适得其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曾说过:“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孩子的独立行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塑造。在确保孩子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给予他们更多展示生命独立自主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这应是每一位教育者坚守的准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