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坡山村四季分明,春季油菜花漫山遍野,夏季向日葵盛开,秋季贡菊花争艳,冬季雪景如画。这里还是黄山市百佳摄影点之一,尤其以云海日出和夕阳美景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村内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错落有致。古老的石板路和斑驳的墙壁展现了浓厚的历史气息。2019年,坡山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2020年,该村作为第二批村落单馆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坡山村从曾经的荒山野岭逐渐发展成为乡村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和自然美景。</p> <p class="ql-block">清晨,坡山村被薄雾笼罩,连绵起伏的山峦与村庄若隐若现,远处山脉在阳光下显得宁静而神秘。云海缭绕于山谷间,层叠起伏的群山被轻柔地包裹其中,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山谷间弥漫着薄雾,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若隐若现,天空呈现出淡蓝色调,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层层叠叠的山峰上覆盖着浓密的树木,低处的云雾缓缓流动,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片云海与山峦相映成趣的画面,云海与山峦相映成趣,仿佛一幅天然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云上坡山”创意照片展示区内的宣传牌,上面附有一幅黄绿色调的照片,并配有游客们的评论及点赞互动记录。这幅照片展示了坡山村的自然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p> <p class="ql-block">游客沿着狭窄的老式街道行走,两侧墙壁斑驳,显得古朴沧桑。古老的石板路和斑驳的墙壁展现了浓厚的历史气息。</p> <p class="ql-block">古朴的老宅门上贴满了红色春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透露出浓厚的传统气息。这些春联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展现了坡山村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中国龙川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境内的旅游景区。龙川景区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氏宗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奕世尚书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徽商胡炳衡故居和徽商纪念馆、胡宗宪少保府、乡贤祠、澄心堂纸作坊、水街、灵山庵等景点组成,徽文化底蕴深厚,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龙川景区被正式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p> <p class="ql-block">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蜿蜒穿过古镇,两岸绿树成荫,石阶整齐排列,人们或散步或拍照留念,在这里享受悠闲时光。</p> <p class="ql-block">胡富纪念馆占地约800平方米,展厅面积200多平方米,分为四个展区:“少年神童、大器晚成;公正执法、平反冤狱;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勤政廉政、爱民如子”。通过图片、视频、雕塑、实物、场景等多种形式,借助声、光、电、影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直观地展现了胡富勤政廉政的感人事迹。胡富(1454—1522),字永年,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官至户部尚书。</p> <p class="ql-block">奕世尚书坊是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为纪念胡富和胡宗宪两位尚书而建的石雕牌坊。该坊四柱三门五楼式构造,高10米,面宽9米,进深3米,以花岗石为构架,整体结构稳重端庄。奕世尚书坊不仅是一座纪念性的建筑,更是明代徽派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牌坊上的雕刻精细入微,包括“双狮滚球”、“双龙戏珠”、“麋鹿相谐”等图案,配以云纹、如意纹等装饰,显得威武传神。小额坊上则雕刻着楼台亭榭、人物掌故和吉祥戏文,刀法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牌坊的书法也极为讲究,正中装置的“恩荣”匾四周盘以双龙戏珠纹,下方花板南北两面分别镌书“奕世尚书”和“奕世宫保”,为明代书法大家文徵明手书。</p> <p class="ql-block"> 都宪坊为纪念明代副都御使胡宗明而建。该牌坊属于明代牌坊等级中的第三等(“圣旨”级),即家族申请、皇帝恩准后自费建造的荣誉性建原坊。此坊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现存的都宪坊为景区管理部门复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王群安国家一级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少保府其实是胡宗宪抗击倭寇的一个纪念馆展览馆。胡宗宪是龙川的骄傲,所以参观胡宗宪少保府是必须的. 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明朝嘉靖年间的抗倭名臣,官拜兵部尚书衔任浙江、福建总督。胡宗宪是将钓鱼岛划归中国领土的第一人。明神宗谥之襄懋。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的《筹海图编》,书中“图以志形胜,编以纪经略” ,有地图114幅,约26万字。在“沿海山沙图”,标明了中国福建省罗源县、宁德县沿海各岛,其中就有“钓鱼屿”、“黄尾山”和“赤屿”等岛屿。这一重要文献说明钓鱼岛在明代就已被作为中国领土列入中国的海防区。日本最早“发现”钓鱼岛,是在日本吞并琉球国,改为“冲绳县”之后的1884年,比《筹海图编》文献中记载该岛的时间迟322年,胡宗宪一生英勇抗倭事迹被历代家乡人民所传颂。</p> <p class="ql-block">乡贤祠是龙川村的一个文化圣地,集中反映了龙川自晋代以来的杰出人文历史。乡贤祠内供奉的是那些品学兼优、政绩杰出的人物,他们在殁后由地方官吏报请立牌入祠,春秋时节进行祭祀。</p> <p class="ql-block">龙川乡贤图</p> <p class="ql-block">胡氏宗词位于龙川河与登源河相交的河口处,砖木结构,三进七开间,由影壁、泮池(龙川河代替)、平台、门楼、天井、廊庑、祭堂、厢房、寝室、特祭祠等十大部分组成。纵深84米宽24米,总建筑面积1564平方米。祠堂建筑雄伟,前进为重檐歇山式高大门楼,门楼后为有12根方石柱的回廊。中进为正厅(享堂),由大小14根圆柱和21根“冬瓜梁”纵横构筑而成。后进是寝室,分上下两层。祠堂内有精雕细刻的梁托、灯托、雀替、额枋、云板和众多的落地隔扇门,或刻人物故事,或刻花鸟虫鱼兽,或刻云雷如意。该祠堂初建于宋。明嘉靖间,兵部尚书胡宗宪对祠堂进行一次大修缮,故建筑具有明代风格。清光绪24年(1898年)重修一次,但仍保持了明代徽派建筑与雕刻艺术的风格,线条粗犷,作风淳朴,是徽派古建筑艺术砖木石雕的宝贵遗产。1988年1月,该祠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宗祠正厅两侧隔扇门裙板木雕荷花图,技艺精湛,形象逼真,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美轮美奂,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完美艺术体现。</p> <p class="ql-block">丁家祠堂二进三开间,从规模到建筑特色与胡氏宗祠相差甚远。龙川村虽为风水宝地,胡氏家族也是人丁兴旺,但胡家历代以经商为主不甚发达。为使后代繁荣昌盛特地请先生观看风水,先生认为:村貌为船形,胡姓一家在船上象浮萍一样飘来飘去不稳定,需要姓丁的人家相助,因为丁家可以象船锚一样将船稳住,唯有照此办理胡氏家族才能飞黄腾达。经先生指点后胡家从外地请来一户丁姓人家落户于村中。但胡家又怕丁家抢了好风水将来超越胡家,于是在丁家第一代祖坟上动了手脚,让丁家每代只生一个儿子成为单丁,至今丁家在龙川已延续到24代,代代单传。 胡家则从此日益发达起来,修建祠堂时胡家为表示对丁家的感恩和尊重,修建了这座丁家祠堂,丁家祠堂的门坎虽然比胡家高,但它的屋檐只有胡家祠堂的一半,这叫明升暗降;天井也比胡家小好多,天井称为名堂,因此胡家是大名堂,丁家则是小名堂;而且横匾上的帮字一撇没有出头,喻示丁家帮人不要帮出头。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