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相国寺原址为战国时期魏公子信陵君的故宅,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创建“建国寺”,后毁于战火。唐代长安元年(701年),高僧慧云募资重建,因挖出北齐旧碑仍沿用“建国寺”名。</p> <p class="ql-block">北宋时,大相国寺占地540亩,辖64座禅院,僧众千余人。是京城最大寺院及全国佛教中心,被誉为“皇家寺”。</p> <p class="ql-block">唐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李旦为纪念其以“相王”身份即位,钦赐寺名为“大相国寺”,并亲题匾额,自此成为皇家寺院。</p> <p class="ql-block">大相国寺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现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珫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p> <p class="ql-block">大相国寺是北宋时期的国寺,《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故事情节说的便是这里。</p> <p class="ql-block">《琉璃铁塔》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通体褐色琉璃砖砌成,砖面浮雕飞天、麒麟等图案,榫卯结构精密,历经千年地震、洪水等灾害仍屹立不倒。</p><p class="ql-block">塔身设计兼具科学与艺术价值,采用绝缘琉璃砖防雷击,圭形门增强稳固性。</p> <p class="ql-block">铁塔建于公元1049年,素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是中国最高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琉璃砖塔,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砌褐色琉璃砖,浑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该塔整体造型秀丽挺拔,琉璃构件光彩亮丽,整个塔身由下至上逐层递减,形成自然收分,呈现出宋代佛塔刚劲有力的轮廓特征。</p> <p class="ql-block">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据《佛祖统纪》第四十六卷记载,宋仁宗赵祯下诏重建开宝寺塔。建造时,针对木塔易于失火和不耐风雨侵蚀的缺陷,集思广益地设计出各种仿木塔结构的琉璃构件,这种琉璃件具有优良的防水隔热性能,又耐风雨侵蚀而且色泽鲜艳,既保持了木塔精巧秀丽的造型,又避免了易燃易腐的不足。重建时塔址从福胜院移到上方院内,塔名仍称"灵感塔",亦称"上方寺塔"、“开宝寺塔”,又因塔的外表全部以褐色琉璃砖瓦镶嵌,远看近似铁色,故俗称"铁塔"。开宝寺亦称为铁塔寺。新建的琉璃塔乃照灵感塔式样,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现高出地面55.08米。通体全是琉璃砖砌成,每块砖上都有图形,有的是佛像,有的是罗汉,有的是飞禽,有的是走兽,奇形异状,精巧美观。上方寺旧有漆胎菩萨500尊并转轮黑风洞,洞前有白玉佛,后殿内有铜铸文殊普贤二菩萨骑狮象甚高大,莲座前有海眼井,世谓七绝。宋末寺毁塔存,金人重修寺院,改名“光教寺”,元代称“上方寺”,元末兵毁,井已填失。</p><p class="ql-block">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决口大水淹没开封城,该寺房屋全部冲毁,只剩下琉璃塔完好无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