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富阳初夏游记:李氏宗祠与五云岭的文化之旅

乌龟坪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今入初夏,时逢“五·一”的假期,杭州市富阳区李鞉李宗勉研究会文化交流活动,在富阳区湖源乡冠形䃮李氏祠堂举办。来自杭州、富阳、衢州等地的李氏宗亲,专家、学者,以及富阳书画老师和富阳区李鞉李宗勉研究会成员,均出席了此次活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首先开展了由李增江、娄永根、蔡乐群、萧永年、李志荣等书画活动。大家围观在书画老师,一边欣赏,一边摄影拍照,并且也为书画老师们的大爱精神点赞。</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一行人沿溪边的村道,慢慢地向冠形䃮的村口抵达,共同探访了矗立于村口路边的两块安详躺卧的石头。李百田率先引领讲解道:“其中一块石头的形态宛若公子所佩戴的书生帽,即公子帽;另一块则酷似官员头顶的乌纱帽。正因如此,我们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谚:‘公子戴沙帽,当官不要靠。’至于冠形䃮的由来,乃是因这些石䃮的形状与帽冠相仿,故而得名。”并且也提到了一些冠形䃮的民间传说,比如曾在洙坑溪边栽有“一桃一柳”的自然景观。还有观音菩萨用手指轻轻一点化,溪里的石头就变成了粽子叶(富阳话粽子捏榻)。故而有传,冠形䃮雅化观音榻。</p> <p class="ql-block">然后,我们一路折返,低头望向洙坑溪,眼前展现出一条绵延不绝的溪流,其长度竟达三百米之远。溪流下方的石头紧密相连,宛如一张铺展在溪底的石床,既平坦又光滑,石床上几乎不见沙石的踪迹,偶有几处散落,也显得错落有致。随后,孙柏平率先行动,他脱下鞋子与袜子,赤脚踏入了溪流之中。见状,我们也纷纷效仿,脱下鞋袜,沿着溪流悠然逆行而上。这样的经历,恍若带我们穿越回了童年时光,重温了在小溪中嬉戏的那份纯真与快乐。</p> <p class="ql-block">最后,众人返回李氏祠堂,首先向李氏历代先祖,特别是冠形䃮的先辈们进行祭拜。随后,我们在由无数张四方形会议桌拼凑而成的大会议室内落座,共同回顾并总结了这一季度的工作进展,深入探讨了接下来工作的方向与策略。同时,我们也详细记录了今天活动的执行情况。在此过程中,大家积极交流,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了需要补充和完善的意见。并且也邀请了大学生代表的发言。</p> <p class="ql-block">最终我们登到了山顶,山顶上有一座寺庙,庙里有五尊菩萨,观音是认得的,中间的财神,他们说了,我也算是认识了。但其余三尊,我就分辨不清了。这么小小的一间山庙,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庙,李郁富说是财神庙,那就权当是财神庙,希望他能保护我平安发财,万事大吉。歇了一会儿,顶礼膜拜了几下。这里是山顶也处于Y字型的路口,而一面下诸暨,一面去了常绿,庙的背后是一座尖峰,不知道是不是张宪诗中所指的《栖鹤峰》,被收录于《古城八景诗》之一。原诗如下:</p><p class="ql-block">辽东失却丁今威,赤壁梦里横江飞。明河舟头槎已烂,千岁去家今始归。晴峰历历入云小,独立秋空望华表。华阳真逸上清来,铁笛一声山月晓。</p> <p class="ql-block">其内容翻译如下:辽东故地难寻隐士丁今威,赤壁旧梦中,犹见你横舟踏浪的英姿。银河渡口的仙筏早已腐朽,千年游历后,你终踏上归途。晴日下的群峰入云渐微茫,你独倚秋穹,凝望故国华表。宛如华阳洞,天降临人间的真逸,铁笛声里,看山月破晓清辉满裳。据说,这条五云岭古道,是当年壶源山里人,进出的重要交通要道,外出经商,肩担着货物必须翻山越岭来回。每当想起这儿,就会潸然泪下。还有金萧支队为了消灭反动派,翻越此岭,也是重中之重。我们今天虽然不用万里长征,也不像老一辈那样吃苦,但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老一辈人开拓起的新路。因此今天攀登五云岭,除了是一种体验外,那也是学习老一辈人“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次旅行不仅是一次文化与自然的双重洗礼,更让我深刻体会到老一辈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冠形村的山水人文,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