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国际花展

耄耋老贺

<h1><b>2025上海国际花展以“花开新天地”为主题,在上海植物园和黄浦新天地设立双主会场,花展展览总面积达到390公顷,为历届之最。这项新纪录的幕后推手是全城布展模式。除2个主会场外,另设5个分会场、15个城市主题节点联办。今年花展首次取消“主题花”,用“百花齐放”取代“一枝独秀”。</b><div><b>黄浦新天地为城市主会场,世界花园板块。分别邀请了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5个国际设计团队参展。演绎花展的科技内核与城市基因。</b></div><div><b>我因住处离该板块较近,近顺路沿黄浦新天地、思南公馆、复兴公园走了一圈,拍了些照片,与大家分享。</b></div></h1> <h1><b>上海新天地是中外客人必到的网红打卡点。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且中西融合的综合性城市公共空间。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一步跨进每个建筑内部,却都是非常现代和时尚的。</b></h1> <h1><b>新天地及附近的商家们也“美”了起来,纷纷打造别具一格的橱窗花艺。</b></h1> <h1><b>在新天地区域范围内,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有一幢坐北朝南沿街布置的采用砖木结构一底一楼旧式 建筑——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才是“新天地”的 所在。</b></h1> <h1><b>一大会址纪念馆。</b></h1> <h1><b>一大会址周边盛开的牡丹。</b></h1> <h1><b>国旗两侧的花坛</b></h1> <h1><b>“猫之秀场”花园<br></b><b>设计单位: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四设计研究院 王丹宁团队<br></b><b>花园将猫咪的特性与公园景观相结合,营造了一处展示猫咪个性、促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空间,积极传递和谐共生的理念。</b></h1><br> <h1><b>“爱不忘”的花园呼吁人们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群体。走入“记忆的门”,花园内墙爬满了色彩鲜艳的绣球花、风铃草,与外墙千篇一律的金属色形成强烈反差。上海水石景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张淞豪表示,外墙和内墙分别象征得病后和记忆里的世界。</b></h1> <h1><b>湖岸小景</b></h1> <h1></h1> <h1><b>“昆虫酒店”花园<br></b><b>设计单位:彩色星球×上海黄浦区艺直当代艺术中心×传粉昆虫守护者联盟<br></b><b>鉴于传粉昆虫对植物繁衍、农作物生长及人类食物供应的关键作用,且其面临诸多生存威胁,项目旨在通过设计,为传粉昆虫构建适宜的栖息环境,如打造多样的植物群落,为其提供食物与繁殖场所,保障传粉昆虫种群的稳定,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b></h1> <h1><b>“鸢尾咖啡”花园<br></b><b>设计单位:lab d+h李中伟×瑞金医院卢湾分院<br></b><b>花园将瞳孔(iris)与鸢尾花(iris)的意象巧妙融合,寓意对视觉健康的关注与守护。整体设计以鸢尾花为主体,通过蓝紫色系花卉的层次铺陈与动态光影变化,营造独特的视觉体验。<br></b><b>花园周围布置以鸢尾花为主的花境,利用蓝紫色系花卉的搭配,营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感。<br></b><b>花园内设有一座由镜面不锈钢打造的大型旋转装置,名为“瞳”。装置表面映射周围的鸢尾花境,旋转时形成流动的动态视觉效果。</b></h1> <h1><b>花展内的美化红千层、熊耳草、大花葱、秋英花。</b></h1> <h1><b>各色绣球花。</b></h1> <h1><b>毛地黄、风铃草、高翠雀花</b></h1> <h1><b>太平湖</b></h1> <h1><b>“时光花园”由知名园艺博主谢璕、夏慕蓉等联合小红书共同设计,黄浦绿化部门给予设计主题,鼓励设计师创新。谢璕曾获得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汉普顿宫花展口袋花园银奖。“时光花园”围绕生态可持续、自然主义风格以及成长主题展开。以“破茧成蝶”为概念,通过花朵冲破装置寓意“突破”,色彩渐变寓意“转变”,象征自我突破和转变的成长过程。</b></h1> <h1><b>“间庭”花园<br></b><b>设计单位:日本株式会社日建设计公司(nikken sekkei ltd)金香昌治团队<br></b><b>日本“间庭”花园则借“市松模样”图案,探讨人与自然的联系。借鉴日本传统缘侧空间的生活方式,通过精心规划植物景观,让游客运用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感受植物与自然。<br></b><b>“市松模样”是日本传统的图案,常出现在和服、建筑装饰中。设计师运用鸢尾、茉莉、知风草等植物,结合“市松模样”的布局,营造出宁静、简洁且富有禅意的空间,展现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理念。</b></h1> <h1><b>“感知城市”花园<br>设计单位:美国aecom公司lee parks团队</b><div><b>花园巧妙地借助太平桥绿地天然的蝴蝶造型,在蝴蝶眼睛、触角和口器等关键位置精心设置展示花园。景观设计元素的灵感源自蝴蝶的感官,在这里,你可以感知气味、风和阳光,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开启一段探索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奇妙旅程。</b></div></h1> <h1><b>湖畔遍植各色鸢尾、唐菖蒲和玉蝉花。</b></h1> <h1><b>“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花园<br></b><b>设计单位:法国ter(岱禾)景观与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br></b><b>花园灵感源于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文学作品《a room with a view》,将对风景的感悟融入设计;同时借鉴梵高等画家作品的艺术氛围以及中西方传统造园经典特色,打造法国印象派花园。整个花园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诠释了法国印象派花园的独特魅力。通过三重绘画作品,打造三进景观空间,让人沉浸式体验法式印象派花园的优雅与惬意。</b></h1> <h3><b>对岸的一大会址纪念馆。</b></h3> <h1><b>花园内的月季和玫瑰花。</b></h1> <h1><b>斐波那契立体花园<br></b><b>设计单位:新加坡雅诗柏设计事务所<br></b><b>新加坡展园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斐波那契数列(0,1,1,2,3,5,8,13…)在自然界展现的美感,是数学与美学的完美交融。展园中的“风动雕塑”,以新加坡国花“胡姬花”与鼠尾草的形态为灵感,通过轻盈的动态结构,捕捉风的律动,仿佛让花朵在永恒中盛开。通过具有黄金比例的立体花园与艺术装置的交相辉映,让自然与艺术在动态与静态之间达成微妙的平衡,为观者带来一场沉浸式的感官体验。</b></h1> <h1><br></h1> <h1><b>另东台路设置了8天的花卉市集,吸引60多家品牌共创,70余个摊位展销上百种逾80万株时令鲜花绿植,我限时间未去。</b></h1> <h1><br></h1> <h1><b>太平湖上的间隙喷泉</b></h1> <h1><b>同事拍的太平湖夜景灯光喷泉视频。</b></h1> <h1><br></h1> <h1><b>作为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重要地标,思南公馆则化身为一个露天设计展的公共空间,临街外墙爬上一只毛茸茸的“大橘猫”,“时光八音盒”呈现蜕变之美,复古电视机诉说百年风华。花展期间,思南公馆还将举办多场自然主题的读书会和诗歌论坛,让市民游客在赏花的同时感受艺术的熏陶。</b></h1><br> <h1><b>思南公馆复兴路口的那个“跳舞的女孩”很漂亮,这个转角路口每次的设计都很有新意。</b></h1> <h1><b>在思南小广场的复古电视机中呈现,风格涵盖爵士、歌剧、音乐剧及民谣,将带来花卉艺术与音乐的双重体验。</b></h1> <h1><br></h1> <h1><b>去思南公馆千万不要错过思南路上的周公馆,两者相隔几步之遥。图为小同学作讲解导游。</b></h1> <h1><b>周公馆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位于上海思南路73号、71号。1946年~1947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在这里工作、生活,并曾在此接待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吴铁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钧儒、黄炎培等交换意见。</b></h1> <h1><b>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同志作为共产党的代表曾驻在重庆、南京等地,其住所当时都被称为“周公馆”。</b></h1> <h1><b>如果你在上海,想找一个既有浪漫气息又充满神秘感的地方,那复兴公园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作为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法国古典风格园林,这里仿佛是一个小巴黎,充满了浪漫的色彩。</b></h1> <h1><b>作为花展的核心,黄浦主会场将思南公馆与复兴公园串联成生态叙事轴。思南公馆是上海石库门建筑的活化石,复兴公园则是法式园林的典范。在花展期间,这两个地标仿佛进入了一个平行时空:一边是流动的当代艺术,另一边是凝固的自然史诗。</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