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去年5月1日,我一个人去了偏岩,喜出望外,她就是我正要找寻的那个幽静、苍桑的古镇模样。当晚,本打算订间临水的房间,枕水听风,寻梦偏岩。可转念一想,这样静谧的景致和潺潺的流水,不要因我的情有独钟而专享。今日暂别,他日邀约。于是乎,今年的“五一”节,我再次携九、十道友,临水听浪,凭栏闻莺,把这美丽的景致和情愫,分享给了寻幽探古的人儿。</p><p class="ql-block">偏岩因“偏”而得名。偏岩古镇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东北部,距北碚城区约46公里,重庆市中心50公里。因镇北有一处倾斜高耸的岩壁而得名“偏岩”。古镇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1655年),乾隆二十四年(1755年)建镇,2005年并入金刀峡镇。古镇青石板街道、竹木结构店铺、吊脚楼等依山傍水而建,黑水滩河穿镇而过,兼具西南古朴与江南灵动的风格,属重庆保存较完好的清代古镇之一。</p><p class="ql-block">偏岩因“偏”而幽深。当日清晨,我们一行从中心城区出发,公交、轻轨联运接递,经停五十多站,时近中午才到达黑水滩河边,略显倦态。当大家目睹古树石街,耳闻流水鸟鸣之时,顿感清心爽目,怠意浓消。试想,正因为古镇地势偏远,交通偏缓,才保留了小镇的幽深和静谧,使人可以听清潺潺的流水和啾啾的鸟语,才可以尽情的享受爽朗的清风和飘逸的茶香。如果摩肩接踵、吆喝贯耳、油烟四散,我才不会光顾再三的。</p><p class="ql-block">偏岩因“偏”而浓郁。漫步在黑水滩河的亲水步道上,我惊奇的发现,崖旁百年,两百年的黄葛树,并不高大挺拔,而是横势向河间延伸、铺展,两岸的枝叶相互交织牵手,楞生生把整条黑水滩河拥闭成了浓密、沁心的绿色隧道。鸟儿不需飞翔,而是漫步其间,坐享清闲。春夏季节,河水刚刚漫过人们的脚踝,于是就有了孩童在水中捞鱼戏耍,大人在河间喝茶玩牌的画面。犹其是那万千条苍老黝黑的黄葛树根,穿透岩壁,纵横交错,象极了饱经风霜的百岁老人的手掌或筋脉。放眼望去,分明是一幅饱醮翰墨、穿越古今的中国画卷,让人赏心,使人悦目。人在河边走,心在画中游。</p><p class="ql-block">偏岩因“偏”而少商。该镇以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静谧氛围著称,适合休闲避暑、历史探访和艺术创作,是重庆主城区周边小众极具原生态魅力的古镇。下得车来,我们沿着街边的风雨长廊,自由穿越而行,既不担心风雨冰雪,也不惧骄阳烈日,更不会因沿街店铺出店经营,游人东跳西窜,打翻店家摆置的商品什物,招致口舌或赔偿。进得古街,武庙、禹王庙、古戏楼(万年台)等古迹幽森庄严。知了猴、知善堂、枝芽里等店铺窗明几净。王豆花、小米排骨、酥香麻花等美食清香诱人。街面移步易景,一店一面。游人闲庭信步,穿行今古。“永泰米花糖”的铺面太小,门前无法摆放花草。店主别出心裁,在立柱和墙角边辟出约30厘米见方的地厨,种上几株月季,鲜花探出头来,清香点点,仿佛向游客们招呼:欢迎你们来到古镇---枕水听风,寻梦偏岩。</p><p class="ql-block">向偏岩古镇的守护者和建设者致敬,正是你们未被过度商业化的开发胸怀,原生态般保留了戏楼、茶馆、杂货店等市井生活,才保护了古镇的历史和未来,留住了游客的脚步和胃口,弥漫了小城的烟火和情怀。</p><p class="ql-block">偏爱偏岩,择日再来。</p><p class="ql-block">乙巳四月初四,王尚祥游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