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花事——金银花

子了

<p class="ql-block">  时光如白驹过隙,从惊蛰的春雷初鸣,到春分的昼夜平分,再到清明的雨落纷纷,转眼便迎来了谷雨时节。春雷唤醒沉睡的万物,早春的寒意渐渐褪去,天地间满是蓬勃生长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  三月初,低头可见鲜嫩的荠菜绿意盎然,抬头望去,山坡上的桃花在风雨中绽放,粉红的花瓣诉说着春日的妩媚。三月末午间的雨水浸透泥土,我家小院那株金银花便悄悄萌动。藤蔓相互缠绕着舒展筋骨,叶芽如点点碧玉缀满枝头。待到四月初,叶腋间已钻出米粒般的青点子,谷雨过后更抽成三寸长的玉簪模样。花蕾初绽总在午后四时光景,雪白的细长喇叭吐着金蕊,两三日便染作金黄。今年头茬花开得格外早,晨露未晞时采下的花苞,还沁着草木特有的清苦。</p> <p class="ql-block">  通常情况下,金银花是5月下旬现蕾,十五日后便成花,小满至芒种开第一茬,七月、八月时再绽第二茬。二茬花开后便会结果,花朵凋谢,子房发育成果实。九月果实成熟待秋意渐浓,蓝黑色的果实垂坠藤间,果实内部包含着金银花的种子。十月下旬霜降过后随着气温降低,金银花植株的生长速度逐渐减缓直至停滞,部分叶片开始变黄、枯萎并掉落,植株进入休眠期。减少水分蒸发和养分消耗,此时金银花植株生理活动减弱,储存养分,为来年生长做准备。霜降后藤条却仍倔强地攀着青翠。正如它被唤作"忍冬"的旧名,纵使寒霜覆地,也要把生命活成温柔的抵抗。</p> <p class="ql-block">  金银花之名颇具深意,“金”与“银”堪称世上最珍贵之物,而金银花能将“金”“银”二字皆占,足见其不凡。关于金银花名字的由来,流传着不少传说。</p><p class="ql-block"> 其一,相传在宋代,河南密县黄池一带爆发瘟疫,许多人染病。当地一对善良的孪生姐妹金花和银花,为救助乡亲,四处寻找治病草药。她们在一处山崖边发现一种藤本植物,其花成对生长,香气扑鼻。姐妹俩将花采回熬成药汤给乡亲服用,病人逐渐好转。然而,姐妹俩却因长期劳累和接触草药染上瘟疫,不幸离世。为纪念她们,乡亲们便将这种草药命名为“金银花”。</p><p class="ql-block"> 其二,金银花原名“忍冬”,因其藤条即便在冬天也不会枯萎,始终保持青绿,展现出耐寒的特性。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植物的花初开时为白色,之后会变为黄色,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出,成双成对、形影不离,如同金、银二色相伴,于是称其为“金银花” 。</p> <p class="ql-block">  在日常生活中,金银花药用价值极高,使用方法简便,深受百姓喜爱,是家庭中常用煮泡水饮、清热解毒的中草药。金银花首载于《名医别录》,被列为上品,在宋代《苏沈良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方书中开始有较多应用记载。1963年,《中国药典》首次收载金银花,明确了其药用价值。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性甘寒,归肺、心、胃经,既能在温病初起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又能化解疮痈肿毒,可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等病症。</p> <p class="ql-block">  采摘金银花也颇有讲究,要赶在朝露未晞之时,此时带露的花苞药效最佳,《农政全书》里说“采花曝干,色久益鲜”。我因时间有限,选择了一种快捷方法:采摘→用清水冲洗→上锅蒸10分钟→烘干→用玻璃瓶储存,这样可以保持色泽鲜干,待夏日食用。</p> <p class="ql-block">  金银花身为草木攀援于篱落之间,向来是山野之物。前日菜场偶遇卖花农妇,青竹筐里新采的金银花要价二十五元一斤,而超市、药店的干金银花价格在100多元左右,且分不同等级。想象一下,若在疫情期间急需,其价格或许真能与金银相仿不是吗?</p><p class="ql-block"> 忽觉"忍冬"二字别有深意——草木穿越寒暑的坚韧,何尝不是对无常世事最温柔的抵抗呢。待来年惊蛰雷动,这满架藤蔓又要将金玉之色,遍染人间春色。</p>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 16:00</p><p class="ql-block"> 写于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