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春挥手,与夏相守 5月5日立夏

太ってくる

<p class="ql-block">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p><p class="ql-block"> 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p><p class="ql-block">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p><p class="ql-block"> 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p> <p class="ql-block">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p> <p class="ql-block">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夏,在古语里是大的意思。万物至此已经长大,得名立夏。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中国只有福州至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呈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景象;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关于立夏,元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为:“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之意,是说春天的植物到这时已经长大了。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万物繁茂,始于立夏。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p> <p class="ql-block">立夏这天,许多地方有吃“立夏饭”、吃蛋、秤人和尝三新等习俗。</p><p class="ql-block">进入立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