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陕西关中平原的西部,坐落着一座古城,巍峨秦岭矗立在古城之南,涛涛渭河穿城而过。宝鸡,这座看似普通的城市,却承载着中华文明最厚重的记忆。这里的黄土之下,埋藏着打开中华文明基因密码的钥匙。从唐代发现的十面石鼓,到清末出土的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再到六十年代出土的何尊,每一件文物都如同一位沉默的史官,用独特的语言讲述着中国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时间回溯到唐代,在古陈仓石鼓山发现的十面石鼓,又称陈仓石鼓,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 《猎碣》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鼓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自明清以来,一字抵万金,创下中国文物史上的奇迹。以其上篆刻的石鼓文被誉为"中国文字之祖"。这些神秘的文字符号,比甲骨文更为古老,是研究汉字起源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石鼓文古朴雄浑的线条,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最初的样貌,是中华文明源头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这十面石鼓,一千多年来,历经战乱动荡,颠沛流离,命运多舛,但终于得以保存了下来,尤其是在1933年,石鼓南迁先运至上海,1937年因战事紧张,石鼓乘火车至徐州转宝鸡。石鼓出世离乡,历经劫难,千年之后始得回归故里,然石鼓并未久留故乡,数天后换乘汽车到汉中,又至成都,转而暂存峨眉。翻山越岭,千辛万苦,从宝鸡到峨眉,多走了1000公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资源。为什么不留在它的故乡宝鸡呢?如果留在宝鸡,石鼓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保存,当年的决策者实在是舍近求远,多此一举。</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石鼓又被运到重庆,北归时因其重不便水运,再登公路而行至南昌,改乘船而至南京。解放后,复归北京,1958年陈列于故宫箭亭。石鼓是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的文物瑰宝,我称石鼓为中国文物皇冠上的一颗璀璨钻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末,宝鸡出土的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和虢季子白盘震惊学界,被誉为"国之四大重器"。这些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对于研究西周时代的历史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大盂鼎高102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虢季子白盘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达215.3千克,盘上的111字铭文,记载了虢季子白受周王赏赐的荣耀;毛公鼎的499字铭文,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最长的铭文,堪称西周时期的"尚书",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三大镇馆国宝之一;散氏盘上的铭文则记录了土地纠纷的调解过程,展现了西周时期的法制文明。这些铭文珠玑罗列,锦绣横陈,在极粗质中见出极精到,这是“散氏盘”铭文的魅力之所在。</p><p class="ql-block">这些青铜重器被称为清末四大国宝,他们不仅是工艺的巅峰之作,更是文字的载体,文明的见证,在中国出土文物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何尊,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今陈仓区)贾村镇,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何尊出土并被文物机关发现后,最初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直到1975年,学者马承源在清理何尊底部时,发现了"宅兹中国"四字铭文,这一发现犹如惊雷炸响。"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就这样在宝鸡的土地上重见天日。何尊瞬间从一件普通青铜器跃升为国宝级文物,成为当代最炙手可热的文物明星。"宅兹中国"这简短的四个字,却承载着三千年前先民对"中央之国"的认知与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早的文字见证。</p><p class="ql-block">宝鸡为何能如此密集地出土国之重器?这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密不可分。宝鸡古称"陈仓",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周人从这里走向中原,建立礼乐文明;秦人从这里起步,最终统一中国。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华文明从萌芽到成熟的关键阶段,是名副其实的"青铜器之乡"和"中国"概念的诞生地。</p><p class="ql-block">我曾几十次站在石鼓阁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包括最早没在金台观的宝鸡博物馆和公园路的青铜器博物馆旧馆)的展厅里,凝视这些穿越时光的文物,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石鼓上神秘的符号在演绎文字起源的故事。虢季子白盘上的文字在诉说贵族的荣耀,毛公鼎上的长篇铭文在讲述治国的智慧,何尊底部的"中国"二字在宣告一个文明共同体的形成,而这些文物不是冰冷的器物,而是活着的文明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记忆。</p><p class="ql-block">宝鸡的黄土之下,埋藏的不只是金属与石头,更是一个文明的精神密码。从"宅兹中国"到今日中国,三千年文明绵延不断,这些文物就是最有力的见证。它们告诉我们:中国不是凭空而来的概念,而是有着深厚历史根基的文明共同体;中国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传说,而是有实物可证、有文字可考的真实历史。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宝鸡出土的这些国宝重器,正以它们独特的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最真实的中国故事。</p><p class="ql-block">虽然这些国之瑰宝、中国文物皇冠上的钻石,它们的真身都离开了宝鸡,远赴台北北京和上海等地,但宝鸡展出的复制品,同样光彩夺目,几可乱真,它们会让你流连忘返,过目不忘。更何况,当前最红最火的文物,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何尊",千载难逢的留在了宝鸡,何尊不但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更成为了宝鸡城市的名片,为宝鸡添了光,增了彩,也让更多的游客为一睹"何尊"之尊容,前来宝鸡,了解更多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增添文化与艺术的修养,提高审美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看中国 来宝鸡",宝鸡张开双臂,欢迎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