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川西(六)康巴风情--甘孜州的文化精粹 摄影:钱文英

金戈

<p class="ql-block">甘孜州作为康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它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文化的魅力。从独特的自然景观到丰富的人文传统,从色彩斑斓的服饰到风格各异的民居,从热闹非凡的节日庆典到充满地方特色的艺术表现,甘孜州都无愧于被称为“康巴文化的心脏”。</p> 从新都桥镇到玉科草原。 <p class="ql-block">康巴藏区亦称康区或康巴地区,位于横断山脉的大山大河夹峙之中(即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部分)、凉山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西藏的昌都市,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区)。</p> 甘孜州道孚县协德乡境内的惠远寺。 <p class="ql-block">康巴藏区人杰地灵,山川壮丽。有嵯峨峭拔的冰山雪岭,奔涌腾跃的急流大川,澄澈湛蓝的高原湖泊,牛羊遍布的绿色草原;那剽悍粗犷的康巴汉子,婀娜多姿的藏族姑娘,以及那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p><p class="ql-block">路上走着的这几位藏民大妈,藏服下摆飘逸灵动,步姿优雅,不逊于T台上走秀的模特。</p> 在甘孜县来马镇丹霞驿站附近,偶遇一队去接新娘的藏民队伍正在路边休息,大家庆幸能沾上点喜庆,纷纷上前与新郎合影。 <p class="ql-block">在传统的习俗中,康巴汉子一般有“三件宝”,分别是头饰,护身符和刀子。有些康巴汉子还保留长发的习俗,头发多用黑色的丝缨盘成四瓣,六瓣和八瓣的莲花状,辫套上还会串上珊瑚,象牙环和金银质戒指为辫饰,戒指上镶嵌着珊瑚,最多镶有九颗,象征太阳和明月。这些饰物由于多为金银,玛瑙,珊瑚,象牙等贵重物品,甚至上面还有佛塔的造型的饰物。</p><p class="ql-block">这是接新娘队伍的新郎官。</p> <p class="ql-block">康巴汉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藏族男人的标志。“高大、威武、粗犷、豪迈”,这是人们对康巴汉子形象的由衷赞叹。</p> 影友与康巴汉子合个影。 <p class="ql-block">有句介绍川西甘孜地区人文景观的话:康巴的汉子、丹巴的美人。丹巴女人脸型圆润,五官协调,双眸有神,且“美在那直而挺的鼻梁”,许多人还有浅浅的酒窝。丹巴女子身高多在1.7米左右,挺拔而不失纤细,随着百褶裙迤地的摆动顿生风韵,显得格外靓丽。</p><p class="ql-block">在丹巴县城一个小食店,见到这位丹巴女子,征得她同意,拍了这张照片。</p> 太平洋电脑网摄影部落图片。 <p class="ql-block">甘孜惠远寺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协德乡境内,建于清雍正七年(1728年)。占地面积约500余亩,寺内有僧舍千余间。</p> <p class="ql-block">清雍正七年(1728年),清廷平定准噶尔之乱专门拨库银为七世达赖格桑嘉措驻锡而建立孜惠远寺。寺庙建成后,雍正皇帝钦定寺名,并手书匾额《惠远寺》,还派了1800名官兵把守寺庙。</p> 经过龙灯牧场,稍事休息。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司机是康巴藏族人,居住地在道孚县葛卡乡加拉宗村,我们要求顺道参观他所居住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康巴藏区的建筑中,无论是门、窗、檐等主要外部装饰,还是内部的结构和陈设,都充分保持了藏式建筑的风格。装饰色彩上,讲究鲜艳,讲究强烈的对比。使得建筑物显得更加醒目,更加奔放,表现出藏族人民热情、坦诚的襟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团友美女也学习手摇转经筒(也叫玛尼轮)。</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司机热情邀请我们到他家作客。这是他家的二层房屋。</p> <p class="ql-block">团友们在他家门前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二楼是主要居室,有餐厅、客厅、睡房、经堂。我们到来前,他的家人已准备好丰富的食品,招待我们。</p> 餐厅 餐厅 <p class="ql-block">餐厅。</p><p class="ql-block">康巴民居中的住室、客厅部分的彩饰装修异彩纷呈,就连横梁、天花板上都布满了彩绘雕饰。花花绿绿,勾金描银的藏式柜、桌、门、窗……镶珠嵌翠的铜壶、法器、玉樽、金佛……更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时下康巴地区富裕户渐多,古风盎然的藏式橱柜上又多出了彩色电视机、收录机、音响。</p> 司机的姨妈,来帮忙招呼我们。 <p class="ql-block">客厅。</p><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的整个二层楼,除了木地板外,四周墙壁、立柱外饰、天花,均用漂亮的木板装饰。</p> 客厅 <p class="ql-block">睡房</p> <p class="ql-block">睡房</p> <p class="ql-block">加拉宗村的外貌。</p> 离开加拉宗村后,向玉科草原行进。 道孚县玉科镇呷科新村是易地集中移民安置村,道路宽敞整洁,房舍整齐划一。 <p class="ql-block">玉科的这个村庄,是易地集中移民安置点,房屋规划整齐,统一规划、设计、建造,每户牧民自付30万元,就可获得一栋二层楼房,<span style="font-size:18px;">余额由政府全包。</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随意参观了这户牧民的房屋。这是他的储藏室,内中堆放有十多袋羊皮袋装载的酥油(羊皮袋表面有潮湿发酵物),还有大量粮食。</p> <p class="ql-block">有6捆条茶(用竹篦包装的茶叶)。酥油、茶叶、青稞,是藏民不可或缺的食品。</p><p class="ql-block">藏茶(如南路边茶)通常被压成茶饼或条状,装入细竹篾编织的长条容器中,每条可装约20斤以上茶叶。竹篾的透气性有助于茶叶在运输中保持干燥,同时韧性结构能承受长途驮运的颠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