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5.1</p><p class="ql-block">真觉寺,五塔寺,因清乾隆十六年、二十六年(1751年、1761年),乾隆皇帝先后两次在此为其母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即《甄嬛传》中甄嬛的原型)举办60、70大寿庆典而辉煌。</p> <p class="ql-block">从紫竹院出来,沿南长河向东北方向步行不到1000米就到了真觉寺。该寺又称大正觉寺,俗称五塔寺,位于北京市动物园后面,紫竹院公园东面,南长河从门前流过。五塔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现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真觉寺主要建筑全部集中建于南北中轴线上,原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刚宝座、毗卢殿、藏经阁等建筑,主要建筑的两侧各建有体量较小的附属建筑,左右对称。真觉寺内的金刚宝座是中国建筑和外来文化互相结合的创造性杰作,也是现存的同类型塔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此参观游览80多分钟,返回。</p> <p class="ql-block">明永乐年间,印度僧人班迪达向明成祖朱棣进献五尊金佛和一幅印度式“菩提伽耶精舍”,即金刚宝座的建筑图样,被永乐皇帝封为国师,并下诏依此图形建造佛塔。</p><p class="ql-block">明成化九年(1473年),金刚宝座竣工,赐名真觉寺。</p><p class="ql-block">清乾降二十六年(1761年),清乾隆帝为其母后七十大寿重修真觉寺,为避清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名讳,改称大正觉寺。</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与义和团交战中,真觉寺受到战火波及,真觉寺建筑荡然无存,唯金刚宝座因全部是石质结构而幸存。</p><p class="ql-block">198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利用真觉寺旧址成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在金刚宝座东、北、西面共设7个石刻露天陈列区。同年10月7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正式对游客开放。</p><p class="ql-block">200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拨款对真觉寺进行全面修葺。</p><p class="ql-block">真觉寺的牌匾是巨赞法师手书。巨赞法师是位爱国僧人,建国初和赵朴初先生创办中国佛教协会并担任副会长。</p> <p class="ql-block">心珠朗莹殿墙(大雄宝殿)全用玻璃罩住了</p> <p class="ql-block">金刚宝座</p><p class="ql-block">由宝座和石塔两部分组成。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3米,通高15.7米。宝座高7.7米。宝座内部用砖砌筑,外部全部用青白石包砌。外部遍饰宗教题材雕刻,做法仿照印度模式,内容源自藏传佛教教义。雕刻技法采用中国传统雕刻手法,同时也吸收了古印度佛塔外表的繁缛雕饰,运用凹凸深浅的控制,使主题更加生动,并有一定的立体感。宝座最下面是须弥座式石基座,基座外表匝刻有梵文、佛像和法器等纹饰,基座上面为宝座的座身,座身分为五层,每层均有挑出的短石檐,檐头刻出筒瓦、滴水等建筑构件。工匠利用每层规律的出檐、平浅的浮雕花纹,避免了繁缛的表现,体现了中国传统程式化和含蓄的风格。雕刻布局运用了传统的对称手法,展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传统风格和中国建筑与外来文化互相结合的创造性。宝座上雕刻着上下五层佛龛,佛龛之间用雕有花瓶纹饰的石柱相隔,柱头雕出斗拱以承托短檐。每个佛龛内刻有佛像一尊,形态各异,号称千佛。并在最下面一层须弥座刻有梵文、藏文和各种宗教纹饰。须弥座中的五方佛坐骑雕刻,有大日如来狮子座、阿閦(chu四声)佛象座、宝生佛马座、阿弥陀佛孔雀座、不空成就佛迦楼罗金翅鸟王座,表现为狮子、象、马、孔雀、金翅鸟王等5种动物形象的雕刻。另外,宝座上还刻有八宝金刚杵、菩提树、法轮、花瓶、四天王、降龙伏虎罗汉、卷草纹等。</p> <p class="ql-block">石塔</p><p class="ql-block">位于琉璃罩亭左右偏后和北面,共五座,密檐式。石塔平面呈方形。中央的一座高8米,13层密檐,塔顶是铜质的覆钵式塔刹,传说印度高僧带来的五尊金佛就藏在这座塔中。四隅的塔高7米,11层密檐。五座塔的塔身雕饰以五方佛坐像为主要内容,佛像共计1561尊。在佛塔的须弥座束腰部位,雕刻有五方佛的坐骑以及法器图案,佛龛内均有佛像。另外,佛塔还雕刻了大量梵文、藏文,更加突出了藏传佛教的建筑文化。中央石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一双。</p> <p class="ql-block">金刚宝座塔是古塔中的一种特有建筑形式,其主要特点是主供五方佛。即在金刚座上矗立五座塔——中间一座大塔,环列四座小塔。五座佛塔建在一个方形台上,方形台象征着释迦牟尼打坐时的石台,五座古塔象征五方佛祖。中国国内现仅存真觉寺金刚宝座、碧云寺金刚宝座、西黄寺清净化城塔、妙堪寺兰若塔及慈灯寺金刚舍利塔等为数不多的几座。</p> <p class="ql-block">金刚宝座塔前有一清代石雕云鹤八卦香炉,是1998年海淀区海龙大厦工地出土的。</p><p class="ql-block">该香炉为圆鼎式,双耳残缺,高194、残宽137、径121厘米,系五供中供,分香炉与座两部分,三兽足双曲附耳,周身满雕满饰,口饰缠枝,颈饰圆涡纹,耳饰宝相花,腹饰仙鹤云纹、八卦符号。园座口沿饰缠枝,颈饰海棠线,肩饰云纹,底足圭角云纹,灰白色大理石质。</p> <p class="ql-block">金刚宝座南面有佛像80尊,北面有佛像83尊,东西两面每面有佛像109尊,佛龛之间以雕花石柱相隔。金刚宝座须弥座上除装饰有天王、罗汉等法相,法轮、金刚杵等法器外,还装饰着宝相花、佛八宝以及《吉祥海赞》藏文和梵文经咒等。这些装饰性极高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宝座的庄严与高贵。</p> <p class="ql-block">宝座南北辟券门,内设过室、塔室、塔内中心柱、佛龛、佛像等。拱门券面上也刻有狮、象、孔雀、金翅鸟王等图像纹饰。南面券门上嵌有“敕建金刚宝座大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二日造”石额。塔室中心有一方形塔柱,塔柱四面各有佛龛一座,龛内原有佛像已不存。在过室的东西两侧,各有石阶梯44级,盘旋而上,通向宝座顶上的罩亭内,现在不对游客开放。罩亭为琉璃砖仿木结构,亭之南北也各开一座券门,通向宝座顶部的台面,台面四周都有石护栏围绕。</p><p class="ql-block">导游忽悠:11月初2日是什么日子呢?这可是成化皇帝的生日。过去,皇帝的生日被称作万寿节。要是去佛寺,你会发现,好多香炉上都刻着个日子——四月初八。为啥好多寺庙的香炉、供桌,只要标有日期,大多写着4月初8日呢?这一天啊,是佛诞日。在佛诞日给佛像贴金之类的,不就是给佛祖生日献礼嘛。</p><p class="ql-block">如今,大明成化九年11月初2日是成化皇帝的生日,这能不能看作是一份生日礼物呢?要是认同金刚宝座是生日礼物,有人送礼,自然得有人收礼。我建了一座塔,而在大明成化九年十月初二日前后,成化皇帝说不定就站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验收他的礼物呢。(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后更名朱见濡,年号成化,世称成化帝。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母为孝肃周皇后,明朝第八位皇帝)。</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金刚宝座是真觉寺内的核心建筑,成化九年(1473)建成,为明代砖石结构、无梁殿的典范之作。它的造型仿古印度佛陀迦耶大菩提大塔式,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米,通高约15.7米。外形为四方台型,顶都比基都收进约半米,既稳固又庄重。南北立面各辟有一个券门。其建筑外形可分作下层宝座和上层五塔两都分。进入宝座南门,有一方形过室,顶都有蟠龙藻井。塔室中央竖立着方形塔柱,塔柱四方各设佛龛,塔室高穹顶,过室两侧各设石阶四十四级,藏在东西两面的墙体之内,蜗旋而上可达宝座顶的疏璃罩亭。顶平为台,分布五座高达两丈的密檐小塔、琉璃罩亭,历时五百余年,坚固不摧,被誉为北京古建筑中运用结构力学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万国来朝</p><p class="ql-block">乾隆帝,这位孝顺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位有底线的君王。为了纪念他的母亲崇庆皇太后七旬万寿,他创作了《胪欢荟景图》。这幅画册共有八开,分别描绘了乾隆帝举行朝贺、庆寿、筵席、游乐等活动的场面。</p><p class="ql-block">《万国来朝》描绘了各国使臣前来祝贺乾隆帝的宏大场面,展示了清朝的威仪和盛世气象。虽然其中有许多想象的成分,但画面的壮观程度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珠联璧合</p><p class="ql-block">《合璧联珠》描绘的是城墙外前的大吉之象,官员们来往祝贺,天呈瑞象,五星汇聚,寓意着国家的繁荣和稳定。</p> <p class="ql-block">寿宇同游</p><p class="ql-block">《寿宇同游》画面中乾隆帝与群臣、家眷一同游览园林,展现了皇室园林的优美景色和乾隆帝的闲适生活。</p> <p class="ql-block">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厘延千梵</p><p class="ql-block">寓意清净、宁静和博大的智慧。</p><p class="ql-block">“厘延”中的“厘”字有治理、整理之意,象征着有条不紊的管理和清晰的思路;“延”则表示延长、延续,寓意着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进步。整体来看,“厘延”寓意着在治理和延续中保持清晰和有序的状态1。</p><p class="ql-block">“千梵”中的“千”字象征着博大、宽广和丰富,意指心怀宽广、财源广进;“梵”字则代表着清净、寂静和内敛,象征着与世无争、心平气和的心态。整体来看,“千梵”寓意着协调能力强、勤于学习、诚实守信的品质。</p><p class="ql-block">将“厘延”和“千梵”结合在一起,寓意着在治理和延续中保持清净和宁静,同时具备博大的智慧和内敛的心态。这种组合象征着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能够有效地治理和延续事物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香林千衲</p><p class="ql-block">《香林千衲》画面以茂密的树林和众多的僧人为主题,寓意乾隆帝对佛学的尊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回人献伎</span></p><p class="ql-block">《回人献伎》展示了回民艺人向乾隆帝献上歌舞表演的情景,体现了清朝时期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九老作朋</span></p><p class="ql-block">《九老作朋》此画以九位老者为主题,他们或品茶、或下棋、或赏景,展现了乾隆帝对老人的尊重和关怀,传递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优良品德。</p><p class="ql-block">乾隆帝不仅在物质上给予母亲最好的待遇,还时常陪伴在侧,亲自照料。在一些重要的庆典和仪式上,乾隆帝都会亲自为母亲敬酒、献礼,以表达对她的尊敬和感激。但同时,他也坚守着一位帝王的底线和原则。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必须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不能因个人情感而偏袒或放纵。即使面对母亲或亲人的请求,如果涉及到原则问题,他也会坚决拒绝,不会妥协。就这一点而言,乾隆帝确实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帝王歌功颂德,是我们的传统。对他们杀人放火的恶行,奢侈糜烂的生活,残酷压迫和剥削穷人的本性,不可掩盖。</span></p> <p class="ql-block">法相法器</p> <p class="ql-block">班禅十世所奉燃灯佛</p> <p class="ql-block">装饰艺术</p> <p class="ql-block">药师佛</p> <p class="ql-block">宝座之上有五座密檐小塔,中塔13层,四角的小塔各11层。五小塔以中、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五个方位布局,塔座、塔身、塔刹遍饰雕刻,塔刹由仰莲、相轮、华盖、宝珠构成塔身每层均刻有佛像,龛龛相连;塔座每面开龛刻佛像一尊,龛两边雕饰菩萨、菩提树等;中塔须弥座南面正中刻佛足印及佛八宝,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五方佛祖</p><p class="ql-block">在六米高的宝座外部,装饰有五层佛龛,宝座层与层之间有石刻椽子、勾头和滴水组成的仿木结构屋檐。南北两面有佛像163尊,东西两面有佛像218尊,共有381尊佛像,龛与龛之间由仿花瓶式柱子和一斗三升斗拱相隔。佛像是五方佛坐像,按五尊一组循环排列。</p> <p class="ql-block">宝座东面</p> <p class="ql-block">宝座东北角</p> <p class="ql-block">宝座西北角</p> <p class="ql-block">银杏,树龄600年</p> <p class="ql-block">常生之根</p> <p class="ql-block">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和压迫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有功有过,作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不可能热爱人民,阶级矛盾,不可调和。</p> <p class="ql-block">电视剧《甄嬛传》中甄嬛的历史原型</p><p class="ql-block">为雍正帝的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她原为四品典仪之女,13岁入雍亲王府为侍妾,因照料患病时期的雍正而地位提升,诞育乾隆后被封熹妃,最终成为清朝最长寿、最有福气的皇太后。</p><p class="ql-block">钮祜禄氏(1693-1777)出身满洲镶黄旗,曾祖父遏必隆为康熙朝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其父凌柱仅任四品典仪官,家族地位较清初已明显衰落。1706年,13岁的钮祜禄氏通过康熙选秀落选后,被分配到雍亲王府担任侍妾(格格),长期负责杂役工作。</p><p class="ql-block">在王府前十年,她因出身平凡且无子女,始终未能获得正式封号。1704-1711年间,钮祜禄氏需参与挑水、洗衣等体力劳作,与仆役无异。重大转机发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胤禛患时疫期间,钮祜禄氏日夜贴身照料,最终助力其康复。此举赢得胤禛信任。1711年诞育弘历(即乾隆),但其地位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才因康熙赏识弘历而提升。</p><p class="ql-block">雍正继位后,她先封熹妃,同年晋贵妃。1730年孝敬宪皇后去世后成为实际后宫掌权者。乾隆即位后尊为崇庆皇太后。八十大寿时乾隆着彩衣起舞,4次随乾隆南巡,受清宫最高规格奉养待遇,最终以86岁高寿成为清代最长寿皇太后。</p> <p class="ql-block">有梵文的两尊雕像</p> <p class="ql-block">综合碑刻区</p><p class="ql-block">此处展出系本馆收藏的北京地区综合有代表性的碑刻26座,如修桥、补路、治河、兴办教育等活动的记事碑刻、会馆碑刻。其中两通体型巨大的卧式普胜寺创建碑和重修碑、高大宽厚的雍正御制广宁门石道碑形制尤为特殊。</p> <p class="ql-block">耶稣会士碑区</p> <p class="ql-block">祠墓碑刻区</p><p class="ql-block">古时在祠庙或墓地内设有碑刻,比如墓碑、神道碑、功德碑、诰封碑、赐谥碑等。碑刻的内容多以溢美之词叙述死者的生平、表彰逝者的功绩、以及宣布其死后追授的荣誉等。本区域陈列20座明清以来北京地区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功绩碑或祠墓碑,如索尼诰封碑、傅恒生祠碑等。</p> <p class="ql-block">雕松鹿纹石香炉</p> <p class="ql-block">显亲王富寿石享</p> <p class="ql-block">这个石像后面的石门是明朝司礼监秉笔太监高忠的墓门。高忠为人正直,在嘉靖二十九年,蒙古兵越境烧杀抢掠边境百姓的时候,高忠横刀立马,全副武装,上阵几番拼杀,立下战功,保卫了京城。</p> <p class="ql-block">御制隆福寺碑</p> <p class="ql-block">寺观碑刻区</p><p class="ql-block">北京地区的的寺观碑刻比较多,石刻上的碑文记述了寺庙庵观的建置、沿革及修缮、佛事等活动。这个区陈列了北京地区寺观碑刻计33座,其中尤以隆福寺双碑、嘉靖大德显灵宫双碑对于研究北京地区的宗教发展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北京石刻文化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