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聊天:各聊各天

jm

<p class="ql-block">昨天王敏怡老师夫妻俩专程到金东方养老院来看老爸,王老师坐着轮椅,陈老师也已步履蹒跚,他们的女儿开车带他们来会老友,父亲激动不已,尽管苏州到常州的路程并不遥远,中间只隔着一个无锡,但在时间的长河里,他们俩的友情却跨越了整个人生,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如今的耄耋老人,他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奋斗和岁月的变迁。</p><p class="ql-block">王敏怡老师和父亲的缘分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疆哈密。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理想主义者最高的境界,也是充满希望的挑战。王老师 57 年进疆,父亲 61 年进疆,虽然时间上相差几年,但他们的命运却在哈密紧紧相连。他们都在中学里当老师,王老师教历史,父亲教政治,一个讲上下五千年,一个讲辩证法,一个是 1 班班主任,一个是2班班主任。</p><p class="ql-block">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他们共同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一起在文革的风波中坚守信念,见证恢复高考带来的希望,携手走过改革开放的春风,他们的事业和生活轨迹交织在一起,每家都有三个孩子,后来孩子们都回到内地工作,有了第三代第四代,子孙满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父亲 93 岁,王老师92 岁,他们早已回到故乡江苏苏州,安享晚年。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痕迹,却无法磨灭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父亲性格外向,容易情绪激动,而王老师则谦和谨慎。从年轻到年老,王老师一直在包容着父亲,劝说父亲。他比父亲小六个月,和父亲聊天时总是认真倾听,善意引导,他是一个非常顾及别人感受的人,知道父亲爱听什么,说话总是很谦虚,把父亲往高处说,自己则往低处说。他俩的说话方式一动一静,非常有趣。</p><p class="ql-block">在这次相聚中,王老师回忆起他们 62 年的友情,思路清晰,有细节,有总结。他讲述着那些过去的点点滴滴,仿佛那些过往的故事就在眼前。然而,当他正沉浸在中时,他的女儿打断了他。王老师只是温和地说:“让我说完。”这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他对这段友情的珍视和尊重。他们这一代人,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奉献给了哈密的教育事业,如今大部分人都离开了人世,他们两个还能相聚,感恩命运让他们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相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陪伴他们吃饭的几个常州舍友也被这场景深深打动。王老师的老伴陈老师笑着对女儿说:“你看你爸爸,耳朵听不见还给计老师说悄悄话呢!”是啊,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现在虽然老了,听不见了,但他们依然不急不缓地悄悄说着话,一个激动,一个冷静,只是现在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说什么并不重要,能不能听到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依然在说,他们有很多话要给对方说,这些话只有在老朋友面前才能说的掏心掏肺,畅快淋漓,这就是兄弟加朋友的情义,62年,多么漫长的人生,两个老朋友依然在用这种聊天方式维系着这份珍贵的情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一个圆,从终点回到起点,能有幸一直陪伴到尽头的人是有缘的。岁月可以带走他们的青春,却带不走他们之间那份深厚的情谊。老爸和王老师的故事 告诉我们,珍惜身边的朋友,珍惜那些陪伴我们走过岁月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