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风化雨润泽盛国千秋文化,光影生花记录敦化卌载风流。当四月的柳絮漫过敖东古城,当晨钟在六鼎山巅敲响新的年轮,我们以镜头为笔、光影为墨,在时光的长卷上展开一场跨越四十年的对话 —— 这是属于敦化的时代相册,更是一座城市与时代共振的精神史诗。</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前的那个春天,注定被载入史册。1985 年,延续了 104 年的 “敦化县” 褪去旧裳,以 “敦化市” 的新姿拥抱改革开放的春风。这不仅是行政区划的更迭,更是一声向未来的宣言:从阡陌纵横的农耕之地,到活力奔涌的城市新区,大德敦化的建设者们以 “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魄力,在 12000 平方公里的沃土上播下梦想的种子。开发区的第一根桩基、六鼎山的第一缕佛光、老城区的第一次拆迁改造…… 每个 “第一次” 都在时光里定格,成为城市成长的胎记。</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风雨兼程,敦化的每一寸土地都刻满奋斗的年轮。看那开发区的塔吊曾是地平线的新标点,如今已化作高楼林立的现代新城;六鼎山的晨钟暮鼓里,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让历史活色生香;商贸物流的车轮碾碎了闭塞,乡村振兴的画卷铺展着希望 —— 稻田里的机械化耕作代替了牛耕人锄,光伏板在山岗上织就 “蓝色海洋”,老旧小区的改造让万家灯火更暖,民生工程的清单写满幸福指数。勤劳智慧的敦化人用双手改写地理,更重塑了城市的精神海拔:从 “苦寒之地” 到 “全国百强”,从 “山区小城” 到 “东北明珠”,每一步攀登都凝结着汗水,每一次突破都闪耀着初心。</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沧桑巨变,终究要回到 “人” 的故事里。摄影师的镜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他们蹲守过凌晨四点的街头,拍下清洁工唤醒城市的第一帚;他们追逐过迁徙的雁群,定格下生态敦化的诗意留白;他们凝视过老兵的勋章,让历史的荣光在褶皱里流淌;他们捕捉过广场上的广场舞影,让平凡的快乐成为时代的注脚。那些金黄的稻穗、似雪的梨花、唱晚的渔舟,是大自然对奋斗者的馈赠;那些厂房里的焊花、实验室的微光、校园里的笑脸,是城市向未来的告白。120 幅照片,120 个切片,拼贴出敦化的血肉与灵魂 —— 这里有拓荒者的茧,有奋斗者的汗,更有建设者眼中永不熄灭的光。</p> <p class="ql-block">站在撤县建市四十周年的节点上,镜头依旧对准这片热土:塔吊还在旋转,汗水仍在挥洒,故事仍在发生。愿这台视觉盛宴,成为照亮前路的星火,让我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对当下的热忱、对未来的憧憬,继续在 “海东盛国” 的故土上,用奋斗续写更璀璨的篇章 —— 因为,每一个认真活着的人,都是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每一束为梦想闪烁的光影,都在编织着属于敦化的盛世长歌</p> <p class="ql-block">今日的展览,是一次回望,更是一声号角。当我们在光影中重逢昨日的自己,看见的不仅是城市的变迁,更是 “大德敦化” 精神的传承:是 “崇文尚德、开放包容” 的气度,是 “务实创新、担当奉献” 的品格。那些定格的瞬间,既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 期许乡村更富、城市更美,期许民生更暖、文化更兴,期许每一个敦化人在时代的浪潮中继续书写传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