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01】</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一颗旅居洛杉矶的孤独灵魂,驱散寂寞最有效的武器,就是用美妙的音乐来平静安抚破碎的心和痛悔的灵;每当情不由己沉醉在音乐中,不能自拔,彻夜难眠,潸然泪下;一整天或日以继夜、连续多日研究与练唱一首歌,不为扬名立万,更甭提取悦媚俗,只求自得其乐;寻找福音,聆听主旋律,真的可以不吃饭、不社交,一边昏睡,一边听音乐,可谓称心如意;往后余生的日子,倘若没有音乐,必定会失魂落魄,似乎人生已无意义;不管这些音乐类型是民谣、流行、DJ还是摇滚,在我的心里,都是催眠曲,正常情况下喜爱音乐早已深入骨髓。</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曲优美的旋律飘进了我耳中“……有一天我们走不动了,另外一个时空再相守……”,偶然听到最近走红整个网络、城乡遍地都在播放的一首充满温情和感人又略带忧伤与悲戚的歌曲《搀扶》,这个词的释义乃是两个人用手轻轻架住对方的手或胳膊慢走,一般情况下多用在上了年纪的人身上。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歌曲,通过“风雨同路走”、“搀扶你的手到永久”等唯美的愿望,传递了一种善始善终、有头有尾、相伴到老的情感内容,放在哔哩哔哩、小红书、好看视频等多个平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据说在上个月最早发布的时候即获全网热播,迅速冲上音乐榜首,单平台播放量最高超过百万次,短视频平台也形成亲情互动,引发听众对纯洁爱情的创伤与追求一生稳定婚姻的反思。</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网传作者在去年终结了与发妻长达16年的婚姻,这段人生经历让他陷入对婚姻本质的深刻思考。尽管两个人曾经共度贫困与疾病(如作者2008年身患重病时,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然而婚姻终归还是破裂,痛苦和悲伤的情感变故,无意导致悲剧变成喜剧,成为他创作这首歌的题材。作者羡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诚爱情,对从一而终的婚姻向往与渴望直接催生了《搀扶》的创作主题。</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作者在医院偶遇一对搀扶就诊的银发夫妻,两双布满老年斑的手紧握在一起的画面给他带来强烈的灵感冲击。婚姻破碎的悲伤心情,被眼前一幕震撼灵魂的“生命图腾”感动得泪流满面,成为歌曲创作的核心意象。“今生还没爱够”、“死后也要葬在一个山头”等词,既是对自己中途“分手”的哀悼和耄耋伴侣“搀扶”着幸福走到尽头而形成的鲜明对比,这也是一刹那之间升华了境界,滋生了对长久伴侣的仰慕和憧憬。</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02】</b></p><p class="ql-block"><b>创作一首动人的歌,跟撰写一篇感人的散文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殊途同归的,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家庭记忆互相关连,也曾把对父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不幸遭殃也融入了词曲创作中,尤其是父亲病情恶化后仍保留的碎片记忆(如揣着发霉的绿豆糕留给爱人的细节),让他意识到《搀扶》在亲情中的重量。词曲的和声设计甚至参考了教堂唱诗班和声的声线,用来体现时间沉淀与空间加持力量。</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按照时空自然叙事,采用了即兴捕捉灵感的创作方式,不分昼夜随时录制旋律片段,同时将婚姻生活中的常规细节(“下雨撑伞”“缝补衣服”)与听众的共性心态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兼具个人自传性与普世共鸣的词曲。《搀扶》这首歌曲是多重情感交织的结晶,看看吧:婚姻破裂的遗憾、对永恒爱情的向往、怀念亲情乃至无私奉献、社会观察的温情触发、家庭记忆的深度挖掘,作者已化悲痛为力量,通过音乐将个人情觞转化为对《搀扶》这一人类共通情感的赞颂,终于成就了这首爆棚歌曲,拨动听众那根柔软的心弦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再从优美的音乐创作和编排来讲,《搀扶》极其巧妙地融合了美声与通俗的技艺,营造出和谐而丰富的声乐氛围。这首歌由马健涛作词作曲演唱,具有鲜明独特的鼓点节奏感及悠扬的弦乐相辅相成,增添了层次感与立体感,富有特色的嗓音和深情的演绎,注入了音乐的灵魂,每一个音符都处理得哀而不伤、恰如其分,足以令歌曲中想要传递的美好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虽然难度不算大,但在某些关键音节上颤音运用得当,使得曲调的流畅感人,起到了扣人心弦的效果。</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搀扶》的歌词,以简洁细腻的道白倾诉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向往、希望两个人一起风雨兼程、生死相依的珍贵情感。“……搀扶你的手到永久,相约今生会一起走,今生我们还没爱够,死后也要葬在一个山头……”,表达了在逆境中携手同行的忠贞不渝的爱情信念,这样质朴直接的表述,特别容易勾起听众对于纯洁爱情和牵手一生的温暖回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03】</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搀扶》的旋律宛如小河流水一般优美动人,轻松流畅,听完歌曲给人的直感犹似干渴武士喝下了一碗“心灵鸡汤”,觉得浑身舒爽之极。音乐是一种无需文字就能穿透人的心灵的奇妙语言,像一泓清沏的泉水,轻轻滋润干枯心田,洗刷干净疲惫的灵魂。无论是欢快的旋律,还是深情的低吟,音乐总能让勤劳善良的人在某个瞬间停下脚步,静静感受生命的美好。音乐带给人的快乐,那是用语言难以形容的乐趣,节奏感妙不可言,既不急促迅疾,让人紧张焦虑,又不缓慢舒徐,使人拖沓疲软。在冲向高潮部分,旋律不断上扬,节奏感层层递进,营造了一种自然冲动与令人怦然心动并顿生希望。</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搀扶”的行为蕴含着多重的思想维度,主要表达一种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和患难与共的情缘,包括忠诚不二、不离不弃与始终如一的爱情观,还有亲情及友爱的相互支撑,彼此成就,荣辱与共,以及对于事业或生命的坚守承诺。说一千、道一万,从表面上看,大抵可以解读三种含义,用简单明了的话说:首先是亲密关系中的共同担当,其次是人际联结的精神共鸣,然后是超越困境的心灵力量。</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不过,千万别疏忽了《搀扶》歌词巧用比喻爱情的相濡以沫,「多年前我牵了你的手,从此后我们风雨同路走」展现了承诺式爱情——从主动选择到共同承担的意志。这种情感强调了三个特征:责任与守护的厚重感,区别于瞬间的激情,体现为日常生活的缝补衣衫、雨中撑伞等细节堆砌。时间考验的升华:皱纹成为情感积淀的见证,衰老被描写成神圣化的生命联结。跨越生死的承诺,继承传统文化中连理枝的象征体系,构建永恒性情感的意象。</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当然,其中还有父母与子女之间跨越生命周期的责任和义务传递,如「你的美依然在我心田」可以逐渐转换为血脉认同的特殊关系。反功利友情,当代社会最为稀缺的是非交易性道义支持,具体表现为突破短期利益考量的纯粹友情陪伴。作者通过在医院碰巧看到了一对银发夫妻的互相“搀扶”触发灵感,暗示社会普遍存在的情感缺憾与渴望压抑。生命坚守的力量之源,存在更深层哲学层面,有识之士便总结了“搀扶”被赋予三重精神价值:就像抗争命运的精神符号,「管它天不长地不久」否定习以为常的宿命论,构建人力对抗荒谬怪诞的隐喻。延续性生存意志,从肉身搀扶到「另一个时空再相守」的想象,展现人类突破有限性的永恒冲动。群体心理映射,高离婚率社会背景下,作品引发情感共鸣的本质是对稳定关系的集体潜意识诉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