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沙江是我国西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她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四省区,全长约2308千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前对于金沙江的记忆,最早的来自于小学课本上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但一直没见过金沙江长什么样。这次在云南三遇金沙江,总算对她有了一个直观的“管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遇金沙江是在4月12日我们从丽江前往泸沽湖的途中,汽车在一个观景平台停靠,开车的师傅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他也不交待停车的原因,把车门打开自己就下去了,我们看到司机走了,于是也就下车,顺着“观景台”的指示牌来到平台上,拍了两张照片也不知道眼前的河是什么,问了老板才知道是金沙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观景台位置的问题,能够看到的金沙江只有照片上这么一小段,这对于整条金沙江来说,连九牛一毛都说不上,也就难以谈对她的印象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有相当一段路汽是沿着金沙江走,我在车里也抢拍了几张照片,但效果都不怎么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遇金沙江是4月13日从泸沽湖回丽江的途中,汽车停靠在一个较大的观景台,这次看金沙江的效果比上次要好很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蓝天白云之下,两侧土黄色的山脉之间,一条宛如翡翠般碧绿的玉带镶嵌其中。都说金沙江因其水中含沙发黄而得名,但眼看到的哪有半点发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着这条碧玉带,不禁想起了“金沙江”江名由来的又一个传说:相传金沙江原名“丽水”,有一年,观音菩萨路过此地,见江水浑浊,百姓生活困苦,便用净瓶中的柳枝蘸了一点甘露洒入江中,江水顿时清澈见底,还从江底涌出了大量金沙,从此这条江就被称为“金沙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着江两岸黄色的山头和岸边荒芜的梯田,心中不由感慨:就在这样一条美丽的江两岸,却长不了庄稼,生不树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天时、地利、人和倒底缺少了哪一项,还是三样都缺?看来,绿化祖国、美化家园还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张照片是在经过跨金沙江大桥时拍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说前两次遇到金沙江还是“偶遇”的话,第三次就属于专程“登门拜访”了。因为,我们是去虎跳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开始江水仍然是很平缓的,但镜头前面就能看到由缓转急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江面越来越窄,落差逐渐加大,水流也越来越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望着眼前的激流,不由想起了篇头说到的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来到金沙江畔。国民党军队企图凭借金沙江天险围堵红军。红军在皎平渡等地,依靠7条小船,经过7天7夜,成功地将几万红军渡过金沙江。红军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为长征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水奔腾着、跳跃着,翻着白沫、冒着雾气,以雷霆万钧之力冲开层层阻挡,浩浩荡荡奔流而去。在她面前,任何企图阻挡她前进的力量都将被她碾得粉碎!孙中山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同样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