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关家垴——抗日战争中的一场惨烈战斗

山里人

<p class="ql-block">关家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是一个印象深刻的名字,也是一个刻骨铭心、痛心疾首的名字。原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我在涉县县委工作期间,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在涉县生活战斗的老一辈以及他们的子女,免不了谈及往事,抚今追昔,很多人都谈到了关家垴战役,一次刘帅长子刘太行来涉,在饭桌上闲谈,谈及关家垴战役时说,我爸爸一向谦和,有儒将之风,但关家垴战役我爸是坚决反对的,与彭德怀发生了十分激烈的争吵,甚至还摔了电话,也没有能阻止彭的决策,但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因此形成我八路军八个团近两万人的主力部队,也没有攻下仅500人的鬼子冈崎大队的阵地,造成我伤亡3000余人的惨痛结局。</p><p class="ql-block">从那时起探访关家垴抗日古战场,凭悼烈士的想法就蕴藏在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二0二五年四月下旬的一天,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拍即合,终于开启了关家垴之行。</p> <p class="ql-block">关家垴地处山西武乡县以东40公里,蟠龙镇砖壁村正北13里处,这一带崇山峻岭,沟壑纵横,是太行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区。</p> <p class="ql-block">1940年抗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前两个阶段的胜利后,日军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扫荡”,日军在1940年10月6日发动的对八路军总部所在的太行根据地“扫荡”失败后,日军又集结上万兵力于10月20日对太行区发动第二次“扫荡”。</p> <p class="ql-block">25日凌晨,冈崎支队从东崖底出发,“扫荡”赤峪、槐树坪一带,误打误撞地闯入了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的南口。</p> <p class="ql-block">冈崎发现黄崖洞地势险要,有重兵把守,猜测这里一定有重要机关,于是命令日军用迫击炮强攻。</p> <p class="ql-block">26日下午冈崎支队占领了黄崖洞兵工厂,将兵工厂设施全部破坏,并缴获了部分武器和物资。在得知八路军派援兵赶往黄崖洞后,冈崎支队迅速撤离,28日撤到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附近后,准备夺道武乡,退回沁县。沿着关家垴村下大道西窜时,遭到三八六旅一部侧击,被迫连夜进了山脊上的关家垴村。</p><p class="ql-block">此时刚打完榆辽战役的八路军第129师就在蟠龙镇附近休整。</p><p class="ql-block">彭德怀决心消灭这股日军,决不能让冈崎大队退回驻地,随即在八路军总部与左权等人研究具体作战计划。29日下午,彭德怀、左权、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先后赶到蟠龙镇石门村。当晚,彭德怀正式下达八路军总部的作战命令。</p> <p class="ql-block">关家垴地势易守难攻,垴顶是一块方圆几百亩的平地,其北面是断崖陡壁,东西两侧坡度陡峭,只有南坡比较平缓,南坡的对面是一个比关家垴更高的柳树垴,从柳树垴上可以用火力控制通往关家垴的小路。由于日军同时占领了关家垴和柳树垴,形成了以关家垴为主战场、柳树垴为外线战场的形势。</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参战部队8个团1万余人。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第129师386旅、新编第10旅各一部;第386旅旅长陈赓指挥第129师385旅一部和决死第1纵队25、38团各一部;彭德怀指挥炮兵团山炮连。第386旅772团和总部特务团从关家垴东北、东南侧攻击;第385旅769团从关家垴的西北侧攻击;决死第1纵队由南向北推进,在关家垴南侧对日军的左翼进行牵制;新编第10旅由西向东封锁日军西逃之路。</p> <p class="ql-block">日军被合围的冈崎支队,是临时抽调组成的大杂烩。支队长冈崎谦受为陆军中佐(死后被追认为大佐),支队本部第三十七师团一个步兵中队,独立混成旅第九旅团一个步兵中队,独要混成旅第四旅团一个步兵中队,独立混成旅第九旅团一个山炮中队,工兵一个分队,旅团无线电一个分队,战斗救护班、辎重兵一个分队,共计将校19人,下士官兵516人,马243匹(日本战史资料)。</p><p class="ql-block">冈崎支队觉察到了八路军的合围行动,连夜在关家垴、柳树垴两地构筑工事,挖了坑道,并拆下窑洞门窗架在坑道上,筑成了隐蔽所。日军在关家垴山顶的崖壁边沿,架起了多挺机枪,与柳树垴阵地构成了严密的火网,形成了坚固的阵地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10月30日凌晨4时,八路军总部指挥所发出了总攻击信号,八路军对关家垴和柳树垴同时发起攻击。</p><p class="ql-block">关家垴方向,八路军按照事先部署向关家垴发起攻击。由于地形对于八路军不利,武器装备也与日军存在差距,再加上日军飞机的不断轰炸,导致进攻进展缓慢,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负责东北方向进攻的新10旅28团因伤亡很大被772团替换下来。随即投入战斗的772团伤亡也极大:战至中午,772团1营1连只剩3人、3连只剩3人、4连只剩10余人,至14时,1营参加进攻的部队只剩6人;负责西北方向进攻的385旅769团被日军火力压制,因地形所限无法继续进攻; 先前攻上关家垴的特务团,在大部队发起攻击后继续向日军发动攻势,因受地形限制及重武器缺乏,无法压制日军的火力,未能给日军以致命打击,但自身伤亡在不断增加。</p><p class="ql-block">柳树垴方向,负责东面的25团连续发起7次攻击,负责西面和西北面的38团和16团1个营也组织了4次强攻,均无法拿下柳树垴。由于伤亡太大,八路军被迫停止了对柳树垴的攻势,只以少数兵力牵制敌人。</p><p class="ql-block">关家垴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强攻下屡攻不克,双方进入僵持局面。</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进攻受阻,且伤亡较大。在前方指挥作战的陈赓和刘伯承先后向向彭德怀提出了意见,认为此处的地形对八路军十分不利,要改变战术打法,建议部队撤围,另寻战机。但彭德怀态度坚决:认为冈崎大队所剩人已不多了,不能给冈崎喘息的机会,要一鼓作气坚决消灭冈崎。</p> <p class="ql-block">刘伯承被彭德怀的倔劲气得发抖,说彭德怀是在负气蛮干,早晚会把八路军的家底拼光。彭德怀则说,拿不下关家垴要撤了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p> <p class="ql-block">陈赓大将与彭老总也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两个团打没了,有的连队只剩下几个战士了,关家垴地形险要,不适合打攻坚战,没有重武器,换个地方,我陈赓亲自把冈崎脑袋,给你拿来”。彭则说“陈赓,你给我听好了,部队今天就是拼光了,你也得给我拿下关家垴”</p> <p class="ql-block">陈赓对刘伯承大发牢骚,“师长,这是打的什什么鸟仗,再这样下去,我的旅就拼没了”。但是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陈赓和刘伯承只得组织部队继续攻击。</p> <p class="ql-block">经过10月30日一天的激战,日军仍占据着关家垴和柳树垴的主要阵地。同日129师385旅和新编第十10阻击日军援军的战斗也打响,与此同时更多的日军援军正在向关家垴赶来。形势紧迫,彭德怀下令向敌人发起第二轮总攻,务必全歼冈崎大队。同时彭德怀将负责八路军总部首长安全保卫工作的特务团警卫连也派出投入战斗。16时在炮兵部队的掩护下,八路军772团、16团、38团、25团各派出一营,协同769团再次向关家垴和柳树垴发起攻击。八路军先后发起了18次冲锋,参战部队伤亡极其惨重。最终利用769团在佯攻火力掩护下挖通的暗道,八路军才在夜里冲上关家垴山顶的主阵地,与日军展开近距离部搏杀。虽然日军指挥官冈崎谦受阵亡,但日军仍有组织的抵抗到了31日天亮。</p><p class="ql-block">日本《福冈联队史》载,冈崎大佐是在对山西省洪水镇附近的共军即刘伯承指挥的一二九师作战中失去了生命,一开始他在在阵地前砍杀,一颗子弹从其左颊削下一片肉,坚强的大佐“嗯”了一声蹲下来,很快站起来喊到,冈崎不要紧,跟我上!又冲到了共军阵地的深处,联队官兵蜂拥而上,摧毁了共军的前沿阵地,冈崎大佐让卫生兵做了简单包扎。冈崎大佐一边激励部下官兵,一边不顾伤势冲向对方,持枪的部下一倒下,他就拿起枪拼命扫射,但是共军采取人海战术,没完没了的蜂拥上来,冈崎大佐头部再次中弹倒地。</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前来支援的日军两个支队也离关家垴越来越近。考虑到八路军部队伤亡太大,再加上白天日军有飞机支援,31日下午4时彭德怀发出了撤退了命令,八路军部队向关家垴的西面和西北面转移。晚6时日军在柳树垴和关家垴的残余部队汇合后于11月1日前往洪水镇附近集结。</p> <p class="ql-block">关家垴战斗从10月30日4时开始,至31日下午4时结束,历时36个小时,八路军共歼灭日军冈崎大队500余人(日方数据为此战损失151人,其中死亡50人,负伤99人,下落不明2人),八路军伤亡600余人(更多的说法伤亡人数在3000人左右)。</p><p class="ql-block">关家垴战斗中八路军1万余人对日军500余人,占绝对优势,但未能全歼日军,对于彭德怀预设的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终结日军以大队为单位就敢进入根据地“扫荡”的作战模式的目标并未能实现。</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在回忆录中称,关家垴战役是他戎马生涯中的四次败仗之一。</p> <p class="ql-block">11月11日上午,刘伯承师长、李达参谋长带领参战部队营以上干部到关家垴敌人阵地现场研究敌我战术,日军在山顶平地上仿“八卦阵”挖了圆形核心工事,三道交通壕环绕指挥所,壕内每100米左右又挖一个猫耳洞,每个洞容纳3至5人,主要交通壕用门板覆盖,工事构筑讲究规范。日军善于利用地形构筑的临时工事、暗堡掩体、合理配置火力的实例,让八路军将领叹为观止,深受启发。</p> <p class="ql-block">站在关家垴山顶,极目远眺,群山巍峨,沟壑纵横,似万千八路军将士驰骋纵横。仰望纪念碑,正面由薄一波题写“关家垴战役纪念碑”,背面由彭德怀题写“烈士之血,革命之花”溜金大字闪闪发亮,碑后关家垴阵亡将士墓冢庄严肃穆,不禁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思绪万千。《我们在太行山上》的歌曲久久在耳畔回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