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旧称镇筸城 ,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占地面积约10平方千米,由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地处武陵山脉南部、云贵高原东侧,因背依的青山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全都透着古城特色。古城现有文物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处,明清时代特色民居120多栋,各种庙祠馆阁30多座,是中国西南现存文物建筑最多的县。<br> 2004年底,古城入选湖南十大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5日,古城内沈从文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11月17日,古城被列入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之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24年2月6日,古城联合南华山神凤文化景区以凤凰古城旅游区的名义入选第41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凤凰古城东与泸溪县交界,南与麻阳县相连,西同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接壤,北和吉首市、花垣县毗邻,史称“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边”。这里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距铜仁凤凰机场27千米,怀化芷江机场57千米,张家界荷花机场280千米;G209国道与S308省道贯穿全境,枝柳铁路穿境而过。<div> <b>4月12日下午我们从湘西边城驾车到凤凰古城虹桥地下停车场,全程111公里,2小时20分抵达,我们到这家名为《福满楼民宿》办理了入住,民宿非常干净,布局得十分温馨,与老板沟通了一会行住事宜,4个大人两个标准间1晚十1天半专人导游十晚上景区大型文艺晚会十竹山苗寨景点门票总计800元,节前淡季游真划算。</b></div> <br> 虹桥原名卧虹桥,又称“风雨楼”,建于明洪武初年,位于是凤凰的中心。在虹桥上看整个凤凰城,沱江两岸的如画风景尽收眼底。虹桥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商铺和杂货店,二层是民俗文化楼,里面藏有从古到今所有关于虹桥风雨楼的书画作品。 这座横跨沱江的虹桥,是凤凰的标志性建筑。它始建于明代,桥上建有风雨楼,曾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如今,我们仍能在桥上品一杯清茶,看江水悠悠,仿佛穿越回那个马帮往来、舟楫如梭的年代。 凤凰杨家祠堂位于凤凰古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祠堂采用典型的四合院布局,占地770平方米。<br>祠堂包含大门、戏台、过亭、廊房和正殿。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祠堂不仅是杨氏宗族祭祠、议事的场所,也曾经是公众听书看戏的地方。凤凰古城在明清时期是大湘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有58座祠堂庙宇。杨家祠堂是凤凰城内保护最好的祠堂之一,也是唯一一家在古城内的祠堂,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如果恰逢节日,您还能看到端午赛龙舟的热闹场景,或是听到苗族青年男女在“赶边边场”时对唱的山歌。这里的每一处风景、每一段旋律,都在诉说着湘西人的热情与淳朴。 凤凰,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古城,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湘西的山水之间熠熠生辉。它的美,不仅仅是沈从文笔下那宁静悠远的边城风光,更是岁月沉淀后的古朴厚重,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渴望在这方诗意天地里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br> 而如今,随着旅游潮流的不断更迭,凤凰旅拍城应运而生,为这座古老的城池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成为了当下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胜地。它宛如一个时空交错的梦幻之境,将古韵与新风完美融合,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开启一场超乎想象的奇幻之旅。 万名塔,位于沱江沙湾北岸,与遐昌阁、虹桥相映。塔用青砖和混合沙浆以及钢筋混泥土砌筑而成。塔为六方、七级,每层六个翘角,且悬挂铜制风铃。塔高22.98米,一层直径4.5米,向上每层直径缩小0.3米。一层有楹联六副,皆为名人所题,或颂或感,风格各异。 吊脚楼群坐落在古城东南的回龙阁,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该吊脚楼群全长240米,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 <br>这种建筑,分上下两层,俱属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它上层宽大,下层占地很不规则,上层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考究,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下层不作正式房间,但雕刻也很精美,有金瓜或各类兽头、花卉图样,并通过承挑使之垂悬于沱江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当雨后初晴,沱江之上升起了一层薄雾,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倒映在水中时,整个建筑群就像一幅隽永的画卷,使人百看不厌。 凤凰古城,占地面积约10平方千米,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万寿宫等建筑。<br>古城明清时代特色民居120多栋,各种庙祠馆阁30多座,是中国西南文物建筑最多的县份。城内还有古色古香的石板街道200多条。凤凰古城以回龙阁古街为中轴,连接无数的石板小巷,沟通全城。回龙阁古街是一条纵向随势成线、横向交错铺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来便是热闹的集市。<br><br> 白天的凤凰如诗,夜晚的凤凰似梦。当暮色降临,万盏灯火次第点亮,沱江化作一条流淌的星河,吊脚楼的倒影在水中摇曳,宛如一幅流动的油画。此时,您不妨乘一叶小舟,顺流而下,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凤凰古城北门城楼本名“璧辉门”,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曾是出城的必经通道。 漫步古城,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沱江两岸的吊脚楼群。这些木质结构的楼阁,一半悬于河岸,一半立于水中,靠粗壮的杉木柱支撑,历经百年风雨依然稳稳伫立。它们不仅是苗族、土家族建筑的智慧结晶,更是一幅活着的民俗画卷。 沱江跳岩古城人气旺盛的风景之一。这是一座古道桥梁,最早建于唐代,是乾州进入当时的五寨司城的必经之路。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重修,仍是凤凰至乾城的古道。跳岩最初由四十多个红色长方体岩墩子组成,每墩相距二尺,便于乡民肩挑背驮入城,但每年涨洪水时总有跳岩石墩被冲倒或冲走。民国时期,县长李宗祺让在跳岩上架以木板,这比以前行走更为方便,但仍连墩带跳板被冲走。1950年,凤凰县人民政府成立,又重新补缺换新将石墩加大,将两个墩子联成一个,跳岩全长100米,共15个岩墩,上铺厚实的木板,并以铁链在河底从岩上打眼,用铁丝系紧,跳岩坚固牢实,保存完好,如今不仅仍是两岸人民来往的要道,而且成为凤凰古城颇具民族特色的亮丽风景。 田家祠堂位于沱江北岸的老营哨街,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为时任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的凤凰籍汉族人田兴恕率族人损资兴建。民国初,湘西镇守使、国民党中将田应诏(田兴恕之子)又斥巨资最后修建完工。这是一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氏族祠堂建筑群。有大门、正殿、戏台20多间屋宇,并有天井、天池、回廊,还设有"五福"、"六顺"两门。<br> 祠堂大门前有有六级用红砂石条砌成的扇形台阶。阶前有一块较宽的空坪,大门建筑三间,中间大门呈八字形,两边次间均为青砖砌就,原有石象一对、石鼓一双,极具气派。 您知道吗?这座小城虽地处偏远,却孕育了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熊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艺术大师黄永玉等名人。沈从文先生曾在《边城》中写道:“一切光景静美而略带忧郁,随意割切一段勾勒纸上,就可成一绝好宋人画本。”而凤凰,正是他笔下那个纯净而温柔的梦。 2000年秋,为了进一步改善群众过河的条件,也为了更好地美化装点古城,凤凰县拨款在老跳岩几十米距离的河下游,新修了一道双墩跳岩,两排跳岩相隔一尺左右,一高一低,并排而立,横跨江上,每排跳岩66墩,一字列于江面,每个石墩之间的距离也就一小步左右,来的走一排,去的走另一排。 <b> 凤凰古城《凤凰样子》实景演出</b><br>来到凤凰古城,怎能错过《凤凰样子》这场大型实景演出呢?<br>演出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大部分:<br>1️⃣ 室内演出:带你领略湘西的独特民俗,包括娶亲、湘西赶尸等传统表演,精彩纷呈。<br>2️⃣ 室外活动:篝火晚会、烟花秀、打铁花等,让你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凤凰古城的魅力。 朋友们,凤凰的故事,是江水写就的,是岁月雕琢的。它不只是一座城,更是一本翻不完的书、一首唱不尽的歌。愿您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边城记忆,带走一份关于山水、人文与慢时光的感动。“等一城烟雨,只为你;渡一世情缘,只和沱江。”我是第三次走进凤凰,又在凤凰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凤凰古城值得大家一游!<br> 下一站洪江古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