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赏花

人面桃花

<p class="ql-block"> 四月赏花</p><p class="ql-block">作者:崔广建</p><p class="ql-block">摄影:崔广建、孙玉枝</p><p class="ql-block"> 曾记得2023年的春天,天气湿润,春雨绵绵。连绵不断的春雨一直延续到夏初的麦收时分。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发霉的味道,甚至待收的小麦都已发霉变质,烂在地里,无法收割。两年之后的春天则恰恰相反。2025年冬春之际,鲜有雨雪,偶有一场小雪的突袭,也会引起人们心情的一阵沸腾。开春之后的郑州,几乎更是滴雨未下,土地干旱得处处冒烟。强烈的阳光普照大地,温度骤升。由于缺水,有的地上的绿草已经枯黄,蔫蔫地即将死去,不禁使人心中焦虑万分。曾记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喜雨亭》一文这样写道:“……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忧者以喜,……”毕竟,文中所记载的旱情一个月之后便缓解了,而这里的情形尤甚,已愈数月无雨,且旱情仍将持续,着实令人堪忧。</p><p class="ql-block"> 鉴于旱情的严重,我每天都会给我家门前的无花果树、花椒树、月季花、小草浇水。看着绿油油的树叶和碧绿的小草,心中感到格外地高兴。看到枯黄的杂草,心中不免有些悲哀,顺势将水浇下去,以期它们能够茁壮生长,心中暗暗祈祷,祈盼春雨如约而至,以解燃眉之急。可是,望着漫天黄沙掠过的晴空,阳光依旧刺眼,丝毫不见滴雨,顿生绝望之情。不禁想起《明史》记载的明末陕西大旱的情形:明末天下大乱,首先从陕西开始。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发生大旱,次年即崇祯元年,继续大旱,延安府地区,一年中没下过一滴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百姓争抢采摘山间蓬草而食。十月以后,蓬草已尽,便剥树皮而食。到年终,树皮吃尽,又掘山中石块而食。石块性冷味腥,吃一点就饱了,过了几天,腹胀下坠而死。一些百姓不甘心饿死,开始相聚为“盗”,劫掠富户。……可见,在古代,如果天下大旱,颗粒无收,民不聊生,便会出现人相食的情形,更有甚者,天下大乱,民众起义风起云涌。</p> <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暮春时节的月季花期还是如约而至。月季花是郑州的市花,在各大公园、街头巷尾,你都会目睹月季花的芳容。而我们有幸在四月的最后一天,游览了郑州南郊的南环公园,再次领略了一番花海的盛况。</p><p class="ql-block"> 沿着环形步道缓缓而行,道路两旁绿草如茵。草地上,细细的管子喷出清水,浇灌着干涸的土地。前方不远处的土坡上,大红花朵挂满枝头,肆意绽放。南环公园的月季花色调单一,只有大红和粉色花朵,不像月季公园里的花卉,色彩斑斓,千姿百态。这里的花树高过一人,花朵艳丽。圆形的花瓣层层叠叠,片片相依,花团锦簇,红艳妩媚。红花与绿叶交相辉映,下有绿草陪衬,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丝毫不见干旱的影子。可见,月季花的生长遵循规律,不以旱情而不生,不以烈日而不开。这时,西风乍起,黄沙弥漫天空,天色渐呈暗淡之色,阳光依旧灿烂,照耀着干涸的大地,也照耀着一朵朵红色的鲜花。</p> <p class="ql-block">  南环公园内丛林密布,花径小道比比皆是。在这里,你感觉不到灼热的阳光照射,因为处处青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再加上密布的水系,公园中央湖泊纵横,流水潺潺,湖畔杨柳依依,芦苇丛生,清风习习,扑面而来。鸭子在水中游弋,悠哉游哉。在极为干旱的季节,身在此处,宛如置身于江南水乡,碧波荡漾,波光潋滟。漫步在苏园,亭台楼阁倒映水面,回廊蜿蜒曲折,曲径通幽。门廊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苏园的花园小巧玲珑,中有假山,旁有花树,一派江南园林的景象。有几对新婚的夫妇在拍结婚照。新娘一袭洁白色的婚纱,端庄秀丽,新郎一身笔直的西服在身,英俊潇洒。真心祝愿这几对新人喜结连理,爱意永恒!</p> <p class="ql-block">  南环公园除了有千朵万朵的月季花,还有花墙般绽放的蔷薇花。蔷薇花似群星璀璨,坠满花枝绿叶,又如繁星点点,盛开在暮春暖阳。淡淡的清香四溢,你陶醉于花海,又可以从容不迫,尽情观赏。这里游客稀少,没有摩肩接踵的感觉。你又可以踱步蔷薇花廊,静静地走,细细地看,漫天花朵在风中摇曳,你缓缓走向前方不远处的小桥流水,亲近水畔浮萍,一览水面的浮光掠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