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D.H.劳伦斯(1885-1932),英国著名小说家.</p><p class="ql-block">诗人、戏剧家和画家,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独特、最有争议的作家。1885年,劳伦斯出生于英国诺丁汉郡的伊斯特伍德村,从小与母亲关系亲密。1911年母亲去世后,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p><p class="ql-block">从1914年起,劳伦斯开始靠写作谋生,1915年和1916年,分别完成了其重要的作品《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但《虹》被禁,也没有出版商愿意出版《恋爱中的女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劳伦斯开始了流亡生活,于1925年回到欧洲。1928年,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遭禁。</p><p class="ql-block">在劳伦斯近20年的创作生涯中,这位不朽的文</p><p class="ql-block">学大师为世人留下了十多部小说、三本游记、三卷短篇小说集,数本诗集、散文集和书信集及多幅美术作品。劳伦斯生前曾抱怨,三百年内无人能理解他的作品。但从20世纪60年代其作品开禁之后,他立即成为人们熟悉与喜爱的作家,其作品也跻身名著之列,成为20世纪世界文坛上最有天分与影响力的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内容简介——</p><p class="ql-block">《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劳伦斯的最后一部小说。作品描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贵族克利福德的妻子康妮与守林人梅勒斯之间充满生命激情的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康妮嫁给了英国贵族克利福德·查泰莱为妻,但新婚不久克利福德便在战争中负伤,腰部以下永久瘫痪。性功能的丧失导致了克利福德感情的枯竭和性格的刁钻自私,这使康妮倍感煎熬与窒息。康妮对庄园新来的守林人梅勒斯一见倾心,经常悄悄地来到守林人的小屋与其幽会,尽情享受原始的充满激情的、彻底的性生活。不久,康妮怀孕了,为了避人耳目,康妮来到威尼斯度假。就在此时,守林人尚未离婚的妻子突然回来,公开了守林人与康妮的私情。这迫使梅勒斯不得不向克利福德辞职,并按他先前和康妮的约定,在伦敦相会。肉体的结合再次唤起了他们的百般温情,坚定了他们</p><p class="ql-block">抛弃旧生活、开始新生活的决心。</p><p class="ql-block">《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经问世,即因为书中大量的性描写而遭到查禁。在上世纪60年代的英国,针对该书是否可以全文出版,引发了一场震惊全球的出版公案。在长达6天的法庭辩论中,有35位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神学家、</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出版商等出庭作证。法庭经过审理后得出结论:“书中描述性生活的部分,都被仔细地织入二人的心理关系、背景和由之产生的自然演变之中,但因为它们仍是整个关系中的一部分,因此该书绝对不是耽溺</p><p class="ql-block">的或纵欲的。”这场官司的胜利,结束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历经磨难的命运。一时此书的各种类型、各种版本纷纷出现,畅销全球。</p><p class="ql-block">《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以性爱小说而闻名于世的,然而,作品中的性已不再是单纯生理意义上的性,劳伦斯已赋予它严肃而深邃的寓意。劳伦斯认为科学、机械败坏了文明,戕害了人性。他反对理性,赞美性爱,他认为:“性与美是同一个事物,正如火与焰是同一个事物一样。”在劳伦斯笔下,性爱是作为人的自然的天性、作为一种生命的原动力而展现的,他认为“性本身并不肮脏,只有当对待性的人自己</p><p class="ql-block">堕落时,性才变得肮脏了。因此性不等于色情,更有异于淫秽,一定的性的吸引是人类生活中的无价之宝。”劳伦斯以其独特的抒情笔调,将梅勒斯与康妮的性关系描写得那么神</p><p class="ql-block">圣、自然、纯洁,一切都顺理成章、浑然天成。这正是该书深受读者喜爱、畅销不衰的深层次原因。</p> <p class="ql-block">读后感——在机械荒原上,触摸生命的体温</p><p class="ql-block">劳伦斯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为淬火之刃,剖开维多利亚时代禁欲主义的伪善表皮,将工业文明侵蚀下人性异化的溃烂伤口暴露无遗。康妮与守林人在林间小屋的交融,绝非耽溺于肉欲的迷醉,而是一场静默却汹涌的文明反叛——当克利福德蜷缩在轮椅上,用机械冰冷的智性傲慢丈量世界,康妮却在泥土与草木的芬芳中,重新捕捉到生命最原始的悸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些浸透诗意的情欲书写,恰似现代人重寻存在本质的寓言。工业文明将人锻造成精密的齿轮零件,唯有在肌肤相亲的震颤里,在自然野性的怀抱中,被规训的灵魂才能挣脱理性的桎梏,重获作为"完整的人"的尊严。康妮的觉醒之路,如同高悬的明镜,映照出每个困在现代性牢笼中的个体,对真实生命本真状态的永恒追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氤氲在文本中的情欲迷雾,实则是劳伦斯精心构筑的对照图景:工业文明的铁锈与人性的炽热在此激烈碰撞。初读时,直白的情事描写如烈酒灼烧,撕开文明社会的遮羞布;再读方悟,这分明是被异化的灵魂,对机械冰冷世界的惨烈叛逃。查泰莱夫人在林间的喘息,是生命本能对枯萎文明的叩问,更是深植于每个现代人血脉中,对真实与鲜活的永恒渴望。在机械轰鸣的时代,这部作品以体温与心跳为火种,照亮了对抗世界荒芜的精神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