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劳动节曙光白狮山寺行记》

品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民超]

<p class="ql-block">《甲辰五一访白狮山寺行记》</p><p class="ql-block">曙光村外觅禅踪,白狮悬寺隐青松。</p><p class="ql-block">牧童偶现金身像,碑碣长铭石老功。</p><p class="ql-block">红墙新染古庵净,碧嶂遥连帝子峰。</p><p class="ql-block">道光坟草埋旧事,犹说湘军杨氏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注:此诗以五一探访白狮山寺的所见所感为经纬,熔铸历史传说与现实景观。首联点明寻访时地,颔联用牧童发现佛像典故作因果对,颈联以"红墙新染"呼应文中新刷漆的观察细节,尾联将道光古墓与湘军杨岳斌家族史勾连。全篇贯彻"步履丈量时光"的行走主题,在空间移动中完成时间维度的历史穿越。</p> <p class="ql-block">今天,2025年5月1日(农历4月初三),"五.一"劳动节,上午完成了″搬砖"设计任务后,还是决定出去爬爬山,亲近大自然,享受山水之美景,以身入境于"佛教"净地---曙光"白狮山寺"。</p> <p class="ql-block">白狮山寺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白狮山寺的具体建立时间没有详细记载,但根据《白狮山建庵记》碑文,寺庙的建立与一位名叫石老五的牧童有关。石老五在白狮山上发现金身佛像,信众因此聚集并建立了寺庙‌‌。</p> <p class="ql-block">白狮山悬寺虽小,却能容纳万千思绪。站在寺庙高处,远眺群山,苍翠欲滴,奇峰怪石尽收眼底。这里不仅是一个修行的圣地,更是一个放松心灵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徒步路线有两条:</p><p class="ql-block">①从吉首曙光村出发,沿着通往红枫林场的道路前行约1公里,在高速高架桥下方找到一条小路,沿着这条小路上山,到达木材厂后,右转上山,继续前行至天王庵堂。从庵堂右手边的小路上山,大约徒步40分钟即可到达。这是今天步行的步履总结脚步丈量計时数据。</p><p class="ql-block">②从曙光公交停车场右侧机耕道沿着高架桥方向直走到天王庵堂右转上坡有路标残旗(可远眺高架桥下及对面的强虎村、庄稼太平营)盘山而上约30分钟即可到达白狮山寺。</p> <p class="ql-block">登顶不远处即可看到一棵青松树,白狮寺就在转角处30米左右沿着人工铺好崖壁小路直走个两分钟就可看到寺庵堂主体建筑,竟然发现庵堂墙体新刷了一素古阳红墙漆,使得庵堂更清新宁静些了。</p> <p class="ql-block">下山后在曙光村悠转了下,没有发现什么古建筑老宅,倒是在村头的小拐坡发现了一座年久失修、不起眼的前清古墓,碑文正中"皇清待赠妣考杨公昌華老大人墳之墓",左碑文:殁于大清′道光七年(清代道光1827年,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清代第八位皇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p> <p class="ql-block">右碑文:生于1745年,清代乾隆皇帝(1736年~1799年弘历皇帝)历史期间,足见曙光村的历史沿革应该是概括为两点:‌由清代军事驻地冲角营演变而来‌,且为清末湘军名将杨岳斌(原名杨载福)的家族聚居地‌。</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和宁静,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无论是为了修行还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白狮山悬寺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