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之旅(三)东方佛都

光*春

<p class="ql-block"><b><i>走进东方佛都</i></b></p> <p class="ql-block">(1)谈及乐山之行,乐山大佛必定是众人首屈一指的打卡地,这一点毋庸置疑。乐山大佛凭借极高的知名度与独特的神秘色彩,成为四川乃至全国的标志性景观。其正式名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又被称作“凌云大佛”,在古代还被叫做“嘉州大佛”“弥勒大像”。由于佛像坐落于四川乐山,久而久之,人们便统一称其为“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坐落于四川省乐山市岷江东岸的凌云路,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之处的栖鸾峰下。</p><p class="ql-block"> 早上我们从成都出发,130公里的路程感觉还是有点漫长。乐山大佛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露天摩崖石刻造像,它依山傍水,临江开凿,气势恢宏。因这尊弥勒佛坐像是坐东朝西,不少人会按常规方位,误将其说成坐北朝南。所以,很多人到了大佛前就真的就找不到北了。</p> <p class="ql-block">(2)去过乐山的人,没有目睹过乐山大佛真容的人不多;而即便没踏上乐山这片土地,也有不少人通过影像,领略过大佛的风采。80年代初,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一部融合武打、悬疑与惊险元素的影片《神秘的大佛》。该片由张华勋执导,刘晓庆、张顺胜,以及葛优他老父亲葛存壮等主演 。</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时代,《神秘的大佛》火遍大江南北,尽管电影票价仅两毛钱,票房却突破亿元。影片拍摄时,剧组直接在乐山大佛上下取景,用实景勾勒出扣人心弦的故事。要知道,这种拍摄方式在如今来看,那可是相当的 “奢侈”。出于对乐山大佛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如今即便投入再多资金,也难以获批在大佛区域进行拍摄。</p> <p class="ql-block">(3)自峨眉山第一座佛教寺院问世后,周边寺庙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逐渐形成了早期佛教文化的鼎盛之地。随着交通与文化的交融发展,这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佛文化被广泛用于扬善治恶,而乐山大佛正是这一文化脉络中最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这座世界最大石刻弥勒佛开凿于唐开元初年(713年),由海通禅师发起建造,历经三代工匠接力雕琢,耗时整整90年,至贞元十九年(803年)方才竣工。这段跨越近一个世纪的建造史,不仅凝聚了无数工匠的智慧与汗水,更将“山即是佛,佛即是山”的东方哲学具象化—71米高的巨佛临江危坐,双手抚膝,双目微阖,以超越时空的慈悲俯瞰着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的奔涌交汇。</p><p class="ql-block"> 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中国佛教艺术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守护的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4)34年前,我曾前往乐山,有幸目睹乐山大佛的尊容。那时,景区参观人数并不多,我和几位同学得以从大佛头部到脚下,仔仔细细地将其游览了个遍。当时景区还没有设立任何围栏,游客都能与大佛亲密接触,我们五人还站在大佛的大脚上合影留念,用照片定格了大佛的宏伟。</p><p class="ql-block"> 如今故地重游,导航提示抵达终点时,我们来到景区北门,其实这相当于景区后门,停车依然是个难题。我们跟着人流七拐八绕,竟从一家商铺穿了进去,才来到景区广场。这里位于大佛身后的山脚下,远远望去,广场上空烟雾缭绕,售卖香火的摊位,似乎在暗示进山得先点花钱。山脚下,上百级台阶直通山腰,51米高的药佛金光闪耀,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广场南侧设有售票处,这里售卖的主要是“东方佛都”(地宫)门票,还有一种能同时游览东方佛都和乐山大佛的联票。看到这些,我心里犯起嘀咕,这“地宫”会不会是消费陷阱?可别被忽悠了。不过,两个景区对60 - 64岁老人实行半票优惠,65岁以上老人可免票游览 。</p> <p class="ql-block">(5)提及乐山,人们往往将目光聚焦于乐山大佛,却鲜少有人知晓与之毗邻的东方佛都,实则是一处被严重低估的佛教艺术宝库。这座与乐山大佛共享世界文化遗产殊荣的4A级景区,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乐山之行不可错过的深度体验。</p><p class="ql-block"> 东方佛都坐落于乐山大佛山后,与前山的弥勒巨佛形成“一佛一都”的格局。其核心景观“地宫”完全依托山体原石凿刻而成,总长近千米的洞窟内,300余尊佛像或立或卧,或庄严肃穆,或慈悲含笑。最震撼的当属万佛洞,洞中万尊佛像姿态各异,最小者仅拇指大小,却五官清晰,衣袂飘飘,令人叹为观止的雕刻技艺,完美诠释了“一佛一世界”的禅意。</p><p class="ql-block"> 这座1994年建成的现代石窟群,巧妙融合了敦煌、云冈等石窟艺术精华,同时融入创新元素。其中,长达27米的卧佛堪称亚洲室内第一大卧佛,其神态安详,衣纹流畅,在光影映衬下,仿佛进入永恒的涅槃之境。与乐山大佛的雄浑大气不同,东方佛都以精雕细琢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多元魅力。</p><p class="ql-block"> 尽管与乐山大佛仅一门之隔,东方佛都却常被游客忽略。建议游览时购买联票,先登乐山大佛俯瞰三江,再探秘东方佛都的地下佛国。两处景区相得益彰,既能感受唐代摩崖造像的磅礴气势,又能领略当代工匠对佛教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让乐山之旅成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p> <p class="ql-block">(6)乐山素有"半城烟火,半城佛"的美誉,自唐代海通禅师开建乐山大佛起,佛教文化便与这座江畔古城血脉交融。1994年建成的东方佛都,为这座城市的佛教文化谱系续写了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这座以"佛"命名的艺术殿堂,将传统造像技艺与现代美学完美融合。在苍翠山林间,一尊卧佛绵延173米,神态安详地横卧山腰,衣袂与山体植被自然交融,呈现"山为佛,佛为山"的奇观。与之毗邻的释迦牟尼坐像高达33米,端坐于900平方米的洞窟中,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洞内坐佛。其右手施无畏印,左手结与愿印,双目低垂间流露着超越时空的悲悯。</p><p class="ql-block"> 穿过药师佛殿前的千级石阶,步入总长1200米的地宫,恍若踏入佛教艺术的时光隧道。万佛洞穹顶繁星点点,3198尊佛像依岩而凿。沿着光影流转的甬道前行,依次邂逅十八罗汉洞的生动群像、千手观音洞的震撼阵列,在暖黄色灯光下,仿佛正以永恒的姿态诠释着"诸行无常"的佛理。</p><p class="ql-block"> 这里建议朋友们清晨先登乐山大佛观三江日出,午后漫步东方佛都感受光影变幻。联票可享两景区优惠,65岁以上长者凭身份证免费。</p> <p class="ql-block">(7)在乐山大佛身后的山体腹中,隐藏的这座神秘的地下宫殿即是:乐山地宫,又称万佛洞地宫。这座庞大的石窟群依天然溶洞凿刻而成,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最初作为保护乐山大佛的隐秘工程,它既是供奉佛像的修行道场,也是战乱时期隐修者的栖身之地。现存洞窟中,仍可见明代修缮的斑驳岩壁,印证着其跨越千年的沧桑变迁。</p><p class="ql-block"> 现代意义上的"东方佛都地宫",是在古地宫基础上扩建的佛教艺术建筑群。80年代末,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担任总艺术顾问,带领四川美术学院团队开启这项浩大工程。艺术家们采用"以洞养洞"的传统技法,巧妙利用天然溶洞结构,耗时6年完成总长1200米的洞窟体系。洞内300余尊造像融合敦煌的飞天飘逸、麦积山的秀骨清像、云冈的雄浑大气,又独具现代审美意趣。感受着"地上大佛-地下佛都"的立体佛教文化体验。</p><p class="ql-block"> 在地宫内游览需两个小时左右,部分洞窟需弯腰通行,身高的游客要注意安全。洞内恒温18℃,夏季可携带薄外套。</p> <p class="ql-block">(8)作为深度游,必须要把佛都与大佛时空对话呼应起来。东方佛都之所以被誉为"佛都",源于其规模宏大、内容广博——山体内外分布着众多世界顶级的佛教石刻艺术瑰宝,既有全球最大的洞内坐佛,也有国内最精美的微型万佛阵列。面对如此博大精深的佛教艺术,若缺少专业讲解,游览往往流于表面。建议聘请景区讲解员(费用约100元/5人),通过生动讲述佛像背后的典故与艺术特色,将静态造像转化为可感知的历史文化长廊,这是其一; 二是景区游览路线错综复杂,曲径通幽的洞窟与迂回山道极易让人迷失方向,由专业讲解员按照时间规划的专属路线,可覆盖卧佛、地宫、万佛洞等核心景点,既避免重复往返,又能深入领略每个洞窟的艺术精髓。游览结束后,可通过连通通道直达乐山大佛景区。若选择继续参观大佛,建议错峰前往,清晨或傍晚不仅能避开拥堵的九曲栈道,还能欣赏"金佛沐晖"的壮丽景观。当我们驻足观景台,俯瞰三江汇流的壮阔,仰望巨佛的慈悲法相,尘世的纷扰仿佛都化作岷江的浪花,在这一刻,天地与心灵都归于澄澈。</p> <p class="ql-block">(9)此次乐山之行,我们偶然选择了逆向而行(由后至前),却意外发现了这座被时光尘封的佛教艺术秘境。沿着唐代工匠的凿痕拾级而上,穿梭于现代艺术家精心打造的洞窟之间,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在岷江之畔悄然展开。东方佛都不仅是乐山大佛文化谱系的重要延伸,更以当代艺术语言重构了佛教造像的美学范式。</p><p class="ql-block"> 在海拔307米的栖鸾峰腹地,当代工匠们以惊人的毅力复刻了唐宋摩崖造像的巅峰技艺。他们采用高浮雕技法,在坚硬的红砂岩上雕凿出仪态万方的佛国世界:27米长的涅槃卧佛衣纹流畅如行云流水,33米高的释迦牟尼坐佛更是目光悲悯似穿透时空。尤为震撼的是那万佛洞穹顶,难以想象艺术设计,把3198尊微型佛像采用"分块组合、逐层递进"的圆雕工艺。展现了"芥子纳须弥"的禅意美学。</p><p class="ql-block"> 这座占地800余亩的佛教艺术殿堂,已成为研究中国摩崖造像艺术的"活化石"。如今其价值不仅在于万尊佛像的视觉震撼,更在于它见证了当代工匠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创新。当我们站在连心山顶俯瞰全景,乐山大佛的雄浑与东方佛都的灵秀交相辉映,岷江的涛声仿佛在诉说:真正的文化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让古老智慧在当代语境中重获新生。</p> <p class="ql-block">(10)走出了东方佛都,好像翻阅了佛国的一部现代史诗。在乐山大佛的璀璨光环之外,东方佛都以其惊世骇俗的艺术创造力,构建了一座属于新时代的佛教艺术殿堂。这里除了震撼就是惊艳,真的无愧为"中国第五大石窟"的地下宫殿,它以其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成为解读中国佛教文化的当代密码。</p><p class="ql-block"> 从地宫入口处的氤氲香火到洞窟内的璀璨灯光交相辉映,处处都营造出亦真亦幻的佛国意境。创作者巧妙融合中国传统造像技法与西方解剖学原理,把1.2公里的洞窟融入其理念之中,雕琢出的上百余尊体量巨大却不失精微的佛像,其比例精准,超越古今历代造像工艺。</p><p class="ql-block"> 从穹顶构建出的“众星拱月”的立体空间,到柔和的灯光从顶部倾泻那时刻,仿佛整个洞窟都被赋予了生命的律动。一幕幕,一尊尊,怎么不能你心动。创作者将敦煌壁画的平面叙事转化为立体空间的艺术创新,不仅填补了中国石窟艺术中"洞窟群"的空白,而且还给东方佛都的每一段创作誉为“神来之笔”。</p><p class="ql-block"> 这座耗时十载建成的佛教艺术综合体,是对云冈、龙门等四大石窟的当代致敬,更是一次大胆的艺术突破。当我们站在连心山顶极目远眺,乐山大佛的雄浑与东方佛都的灵秀在岷江上空交织,仿佛看见中华文明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的精神桥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感谢您的浏览和关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0 海南</p> <p class="ql-block"><b>【人物介绍】</b>刘开渠1904年—1993年,男,安徽萧县人</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雕塑艺术家:早年毕业于北平美术学校,毕业后任杭州艺术院图书馆馆长。后赴法国,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归国后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其艺术风格融中西雕塑手法于一炉,手法写实,造型简练、准确、生动。</p><p class="ql-block">主要创作作品:《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等一批反映抗战题材的艺术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负责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工作,并创作其中的《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及《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等浮雕作品。</p><p class="ql-block"> 刘开渠先后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杭州市副市长、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还担任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主任等。著有《刘开渠美术论文集》,出版有《刘开渠雕塑集》《刘开渠雕塑选集》等。</p><p class="ql-block"> 以其名字命名的刘开渠奖、刘开渠根艺奖,分别代表着中国雕塑界和中国根艺美术界的最高奖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