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历史之金中都

隅翁

<p class="ql-block">北京地铁右安门站为何叫景风门令人费解。</p><p class="ql-block">终于在金中都博物馆找到答案。1153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从黑龙江阿城迁都燕京。大兴土木修筑皇城定都北京,皇城东大门名为景风门。其位置正好是如今的右安门。或许是为彰显其城市历史文化,故起用金代旧名景风门。</p> <p class="ql-block">金朝政权存续119年,自1153年定都燕京至1234亡国在燕京执政81年。</p><p class="ql-block">金海陵王完颜亮弑君上位,改元天德。都城由上京(阿城)南迁燕京,改称中都。并将始祖以下诸帝墓葬迁至房山,毁掉上京旧宫殿和贵族府邸。即断绝自己的退路也熄灭了王公大臣的思乡之情。</p><p class="ql-block">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学习宋朝先进的治国之策,推崇儒教,崇尚佛教,尤其对全真派道教尊崇有加,大量兴修建道观。大定末年全真教丘处机受邀中都,对道教兴盛起到推动作用。特别是金章宗时期全真教发起人之一王处一来到中都,更是让道教兴盛一时。对稳固金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金中都修建规模空前,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宫殿云集,穷奢极侈。历史记载,动用军士民夫劳役达120万人。仅运一根大木耗银20万两,拖拉一辆满载木材的车需要500余人。“一殿之成以亿万计”,连宋人见了也为之惊叹。</p><p class="ql-block">统治者并非财富创造者,花费无不来自民脂民膏,百姓之苦难以想象。</p><p class="ql-block">据介绍金中都的建成,开创了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为元朝元大都和明清紫禁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纵观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史,每一次朝代更迭,成就统治者的同时都会给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物简介</b></p><p class="ql-block">完颜亮(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字元功,本名迪古乃,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人。金朝第四位皇帝、文学家。金太祖完颜旻之孙,太师完颜宗干次子,母为大氏。</p><p class="ql-block">天眷三年(1140年),完颜亮以宗室子官至奉国上将军。皇统四年(1144年),加封为龙虎卫上将军。后升任尚书右丞、平章政事、右丞相。皇统九年(1149年),完颜亮杀金熙宗自立,改元天德。完颜亮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推进女真社会发展和金朝封建化的措施,为金朝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贞元元年(1153年),将都城从上京会宁府迁至燕京,改称中都。正隆元年(1156年),迁葬始祖以下诸帝至大房山。正隆二年(1157年),毁上京旧宫殿和贵族府第及储庆寺。</p><p class="ql-block">正隆六年(1161年),完颜亮意图统一华夏,发大军南征南宋,在瓜洲渡江作战时死于完颜元宜等人手中,时年四十岁。死后先被追废为海陵炀王,不久被废为庶人。</p><p class="ql-block">完颜亮喜读书,有文才,工于诗词,史称“一咏一吟,冠绝当时”。代表作有《待月》,还著有《书壁述怀》《咏道驿竹》《过汝阴作》《题画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