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缅怀之旅”,再访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叶拉布加行政区维亚茨科耶村阿穆尔河畔山地上的野营,是因为胜利广场上的纪念塔承载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这要从我的一份情节和情缘开始,我认识这座纪念塔的历史,源于父亲李思孝(又名江子华)和他的亲密战友与首长从这里走向二战战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为中国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国际第88特别旅)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9年5月6日至12日,“缅怀之旅”作为中国战士李思孝家属团走进黑龙江下游阿穆尔河支流山地上的胜利广场拜谒中国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英雄纪念塔,追寻父亲和他亲密战友与首长的足迹,参加这座“军事荣誉城市”的阅兵式和不朽军团游行。纪念塔展现的主题是《中国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英雄永垂不朽!》纪念塔讲述的故事,是那些不朽英雄用鲜血和牺牲熔铸了纪念塔的灵魂,他们之中绝大部分人为了消灭日本侵略者而在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热血,他们的名字鲜为人知,但英雄们血染的风采必将在历史的时空中定格,成为永恒!</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李思孝,又名江子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幸存者之一,作为一名中国战士李思孝履行了“军人的责任重于泰山的誓言”。粉碎关东军,突向哈尔滨,战士们突破了很像曼纳海姆防线只是更加强大的防御地幅,战士们用鲜血染红了自己的战旗而让战旗显得更加鲜艳夺目!</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3日,在莫斯科举行了苏维埃最高主席团、总参谋部和国防人民委员部的会议,斯大林签署了关于在远东结束战斗、取得胜利的№372号命令。这是斯大林以苏联最高统帅的名义签署的第一个命令,他在命令中向全体苏联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参加战争的苏联军人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文物以存史,文物以证史,文物以明史。文物实际上就是当时历史事件的实物遗存,更是当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价值。1945年8月23日,在远东第一方面军作战的中国战士李思孝被授予斯大林嘉奖令。这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当时在远东对日战争中的实物遗存,也是至今已知在远东战争中唯一授予中国战士的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为了保卫祖国</p><p class="ql-block">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元帅在1945年8月23日向远东第一方面军前线部队——李思孝同志发布最高统帅令</p><p class="ql-block">对您在远东同日本人的战斗中,发挥出色、做出杰出的贡献表示感谢!通令嘉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伟大的战无不胜的苏联红军和红海军舰队万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是中国战士和苏联红军战士一起打回东北和朝鲜向日本侵略者讨还血债!为早日结束战争,取得远东的胜利最好的例证,更是中国战士永恒的光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思孝,又名江子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作家《第88国际特别旅》作者康斯坦丁诺夫·根纳季,是我们的陪同之一,这是事先约定好的。康斯坦丁诺夫·根纳季是我们一家的老朋友,我们的友谊源于《第88国际特别旅》的英雄事迹。我们的老朋友腿脚略微有一点残疾,他十分健谈,有学者风度,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感觉轻松愉快。《第88国际特别旅》书籍的出版,得到中国有关部门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政府以及俄罗斯东部军区有关部门的支持,成为中俄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联邦特命全权大使李辉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州长维·伊·什波尔特,分别用中俄文提写序言,说明此书具有史料价值得到中俄政府的认可,这必将成为中朝俄三国人民之间世代友好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读者,您手中的这本书呈现的是一支特殊部队的历史,这支部队有两个番号——中国教导旅和远东方面军独立步兵第88旅,它承载着中(朝)俄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深厚的战斗友谊。</p><p class="ql-block">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英雄部队,部队将士在1931年至1945年间,转战于白山黑水,与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精神。在对敌斗争最艰苦的时刻,抗联将士得到了苏联政府和军队的支持,在俄罗斯远东辽阔而温暖的土地上得到宝贵的修整。在对日作战关键时刻,英勇的中国教导旅官兵协助苏联军队进军中国东北,并与苏军将士携手并肩,浴血奋斗,共同战胜日本侵略者,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要历史贡献,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p><p class="ql-block">本书的作者康斯坦丁诺夫·根纳季经过多年研究搜集和整理,掌握了大量关于中国教导旅的一手资料。书中珍贵的史料和图片再现了部队官兵的伟大功绩,歌颂了中(朝)苏军民在共同抗击日本军国主义过程中结下的牢固友谊。</p><p class="ql-block">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俄两国领导人相互出席对方举办的重大庆典,两国还共同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我很高兴看到《第88国际特别旅》一书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政府和中国驻俄使、领馆的共同支持下顺利出版,这是为中俄双方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中方愿与俄罗斯人民以及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一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维护和平,开创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联邦特命全权大使李辉</p><p class="ql-block">尊敬的读者!</p><p class="ql-block">在您手中的是一本独特的书。</p><p class="ql-block">今年是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战争结束70周年。1945年9月2日对远东地区人民来说是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正是在东方,始于1931年日本侵华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个策源地。临战前数年,这个东方近邻的侵略意图就在国际上制造着紧张气氛,而在整个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苏联被迫在远东边境地区部署军队,与百万日本关东军保持对抗。1945年8月9日凌晨,根据盟国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的协议,苏联军队突破日军防线,从陆海空展开对日军事打击,仅仅24天就迫使日本宣布投降。在整个战争史上,还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复杂的战役。担任这场战役的总司令是苏联英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p><p class="ql-block">这场速胜来之不易,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积累的战斗经验和得到的锤炼使苏联战士能够翻越大兴安岭陡峭的山脉、穿越荒凉的戈壁沙漠、强行渡过泛滥的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苏联红军凭借的不仅仅是本国强大的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和战争经验,还依靠中国和朝鲜的爱国将士,他们为把中国东北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而舍生忘死地投入战斗。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八月,一万两千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两万四千多人负伤。并不是所有中国和朝鲜同志都能迎来最后胜利时刻,但他们的战斗功勋和为全面战胜日本军国主义所作出的贡献将永垂史册。我们要向每位战士的卓越军功表达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这本书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后代的教导。我们追忆各民族人民在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斗争中立下的功勋,就是要教育青年一代珍爱和平,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去生活和工作。我相信,只有牢记历史,我们才能为未来关系的发展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州长维·伊·什波尔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抗日战争最凶险的时期,中共东北党组织和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部、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和第三路军总指挥部的代表与共产国际代表和苏联远东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达成协议,建立了“远在苏联的抗战根据地”实施战役战斗间的修整,开辟了新的战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维亚茨科耶村所属叶拉布加行政区阿穆尔河畔小村庄山地上的北野营,集结着中国教导旅和第88国际特别旅的英雄健儿,他们从这座“军事荣誉城市”走向二战战场解放东北和朝鲜。这就是纪念塔讲述的历史故事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思孝,又名江子华塑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