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凡是到西藏来旅游的人都会到拉萨的布达拉宫广场来拍照留念。布达拉宫被游人拍照过的照片估计要超过千万次。</p> <p class="ql-block"> 这是早晨、傍晚、不同角度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不同游客均会在这里拍照、打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 摄影人在布达拉宫广场上的摄影姿势,知道为什么要以这样的姿势拍照吗?</p> <p class="ql-block"> 只为能拍出有倒影的效果来,有人特意带来纯净水浇在花岗岩地砖上用来拍照,其实这样的效果并不理想。广场上有几块黑色的大理石地砖,下图就是利用大理石地砖用手机拍出来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在布达拉宫广场的西侧有个小山包(药王山),那里聚集了很多人在排队拍照,为的是拍出和50元人民币相同角度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由于布达拉宫内部是禁止摄影摄像的,所以只能在外面拍摄几张。</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布达拉宫后面的一个人工开挖的水塘。</p> <p class="ql-block"> 从布达拉宫后面出来的下山的小道旁,墙壁上有些佛像壁画,有些人会在壁画前虔诚地用额头触碰墙壁,以示对佛主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朝着布达拉宫方向磕长头的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 昭 寺</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是拉萨市内的一所藏传寺庙,始建于七世纪土蕃王朝鼎盛时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由松赞干布建造,最初叫"羊土神变寺",1904年宗喀巴大师举行传昭大法会,后改名为大昭寺。</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门外专门辟出一片空地作为"磕长头区域"。</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一个缺氧但不缺信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寺院内部也是不允许拍照,所以大家都遵守寺院的规定,只能在进门后的院子里拍照。</p> <p class="ql-block"> 进院子后,排队进入寺院的内部参观、朝拜。</p> <p class="ql-block"> 寺院内部一间间的佛堂和莫高窟的洞窟很像,但规模要小一些,莫高窟的洞窟里一般中间是一尊佛像,四壁及顶部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而大昭寺内的佛堂里几乎供奉的都是佛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八 廓 街</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是围绕在大昭寺院外的一条街,街道两边几乎都是藏式建筑,商业氛围浓重。</p> <p class="ql-block"> 这里旅游打卡的游客众多,也有外国朋友在这里参观。</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上有一处"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1750年农厉十月初三,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以宣诏为名,将悖逆不道的西藏郡王珠而默特那木扎勒诱至衙门口击杀。但二位大臣也在之后的变乱中罹难。为彰扬和纪念二位驻藏大臣的事迹,乾隆皇帝将驻藏大臣衙门搬迁至珠而默特那木扎勒旧宅,并将衙门改建为双忠祠,并勒石立碑以记之。</p><p class="ql-block"> 民国政府时期,驻藏大臣衙门先后用作政府邮局、警局和不丹政府驻藏机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3年,拉萨市委、市政府对"衙门"进行了修缮、展品征集,这座历经沧桑、设立最早、且唯一幸存下来的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上还有一处陈列馆"朗孜夏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郎孜”藏语意为光辉的顶峰,“夏”藏语为府邸。“郎孜夏”系堆龙德庆区郎孜家族驻拉萨的府邸。位于八廓街,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从十七世纪起这里成为西藏地方政府主管拉萨市政务的机构、司法机关,也是旧西藏在拉萨市内设立的一所监狱。</p> <p class="ql-block"> 这所监狱在解放前平均每年抓捕600名所谓罪犯,其中入狱人员大多为农奴。</p> <p class="ql-block"> 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发布命令解散夏地方政府,朗孜夏也同时关闭。1999年正式成立为朗孜夏陈列馆,同年被列为拉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朗孜夏陈列馆内有关押犯人的监房、官员审判处及狱卒的住地。在这里你可以大致了解旧西藏农奴制下农奴遭受的残酷制度。</p> <p class="ql-block">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和朗孜夏陈列馆规模都不大,但是都值得一看,对我们了解西藏有一定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 在八廓街你还能看到几个髙髙的经幡柱,每个经幡柱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例如下面这个经幡柱,是拉萨民众对六世达赖喇嘛的转世期盼多年,公元1720年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从四川理塘辗转抵达拉萨,在布达拉宫顺利举行坐床庆典,民众心愿遂成,在大昭寺旁建立格桑达尔钦经幡柱,以此庆祝和纪念。</p> <p class="ql-block"> 在八廓街上你能看到从早到晚都有人在顺着同一个方向在行走,他们不是在散步而是在转经。</p> <p class="ql-block"> 对于这种传统习俗人们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我更愿意用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一首诗来进行解读。</p> <p class="ql-block">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p><p class="ql-block">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p><p class="ql-block">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p> <p class="ql-block">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p><p class="ql-block">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p> <p class="ql-block">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p><p class="ql-block">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p> <p class="ql-block">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p><p class="ql-block">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p> <p class="ql-block">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p><p class="ql-block">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p><p class="ql-block">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p> <p class="ql-block">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p><p class="ql-block"> 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喜乐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