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体温管理

林中路

<p class="ql-block">  新生儿的体温管理至关重要,因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出现低体温或发热,严重时可危及生命。</p><p class="ql-block"> 新生儿正常体温范围:腋温为36.5℃~37.3℃ , 肛温为36.8℃~37.5℃(更接近核心体温) </p><p class="ql-block"> 如果体温:<36.5℃(腋温),那么就是低体温了。出现低体温的原因主要是环境温度过低,如寒冷季节、空调不足等,还有就是保暖不足、感染、早产儿/低体重儿。低体温会对新生儿造成严重后果,如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硬肿症、甚至多器官衰竭。</p><p class="ql-block"> 那么,如何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呢?</p><p class="ql-block"> 首先,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保暖,擦干体表羊水,用预热的毛巾包裹,因为新生儿头部散热占30%,所以需给新生儿戴帽子。 早产儿/低体重儿则需放入预热的辐射台或暖箱。 </p><p class="ql-block"> 其次,要维持一定的环境温度,对于足月儿,室温应维持在24℃~26℃,湿度维持在50%~60%;早产儿则根据体重调整暖箱温度(如<2000g需中性温度环境)。 </p><p class="ql-block"> 再次,母婴皮肤接触(袋鼠式护理)也可维持宝宝体温,尤其对早产儿更有益。在给宝宝洗澡、检查时应快速完成,避免裸露时间过长而散热过多。 </p><p class="ql-block"> 新生儿出现了低体温怎么办呢? </p><p class="ql-block"> 轻度低体温(36℃~36.4℃)可加盖保暖毯,同时提高环境温度,加强母乳喂养来增加热量;中度低体温(32℃~35.9℃)可以使用预热暖箱或辐射台,每小时复温0.5℃~1℃;重度低体温(<32℃)需进行医疗干预(如温水浴、静脉补液),避免快速复温导致风险。 </p><p class="ql-block"> 如果新生儿体温>37.5℃(腋温)或>38℃(肛温)时,就预示宝宝发热了。</p><p class="ql-block"> 新生儿发热的常见原因有:环境过热,如包裹过多、高温天气等,另外,脱水及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也可引起新生儿发热。 </p><p class="ql-block"> 新生儿发热可能是严重感染,所以首先要排除是否是因为感染,如果有感染就需及时就医。 </p><p class="ql-block"> 新生儿发热可采取物理方法降温: </p><p class="ql-block">减少衣物或包裹,调节室温至22℃~24℃。同时可温水擦拭,应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除非明确感染,否则不常规使用退热药。 </p><p class="ql-block"> 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需暖箱维持中性温度(根据胎龄、体重调整,如28℃~34℃),至少每4小时监测体温一次。 出生后黄金1小时内延迟洗澡至体温稳定(出生6小时后),避免冷刺激。 </p><p class="ql-block"> 新生儿体温异常可能是严重疾病的信号,尤其是早产儿或感染患儿,所以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医疗干预,保持稳定的环境温度和科学的护理是预防体温异常的关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