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祥商,是名扬海右、声震齐鲁的豪门望族,也是富甲一方、货通中外的伟商巨贾。这个发轫于明末、崛起于清中期、鼎盛于民国初的商界传奇,恰似《史记·货殖列传》中走出的商贾群像,以地缘为经,以血缘为纬,以业缘为梭,织就了一幅跨越三百余年的商业锦缎。他们既承孔孟遗风,恪守"忠恕"之道,又在商海浮沉间淬炼出独特的祥瑞文化,让“瑞蚨祥”的金字招牌,如《清明上河图》中闪亮的店铺招牌,在历史的长卷中熠熠生辉 1928年的北京瑞蚨祥 祥商三百余年的商业成就,与其独特的商业文化和信仰息息相关。如瑞蚨祥在商号取名上引经据典,独具匠心,“开分子”分配惯制、“请春酒”等生活习俗也与众不同。 宣统二年(1910年)《中国经济全书》中这样记载:“山东帮亦称祥帮,盖沿山东济南府店号祥字之旧名。数百年来,未经改变。”民国九年(1920年)林修竹著《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对孟氏祥字号(也称孟氏祥帮)的经济实力更有详细的记载:“数十年来,章丘商帮隐然有左右济南经济之能力。故由商致富者,实繁有徒,如旧军孟氏所设之绸缎茶庄,不仅济南一隅首屈一指,即京津一带,亦独树一帜,其尤著者也。”可见,在当时孟氏祥商就颇有影响力。 瑞蚨祥中的“蚨”字来自《搜神记》中“青蚨还钱”的典故 《搜神记》书影 晚清著名书法家华世奎题写的“瑞蚨祥”手稿原件 瑞蚨祥标识 部分祥字号印章 <font color="#ed2308"><b> 一、商号取名的艺术</b></font><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 商号的名称是一张价值独特的商业文化名片,寄托了商家的经营期望。商家为商号取名,往往是煞费苦心、深思熟虑的。孟家将商号取名为“瑞蚨祥”便是如此。“瑞蚨祥”中的“蚨”,晋代干宝在《搜神记》中记载:“南方有虫,名青蚨,形似蝉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故《淮南子》以之还钱,名曰‘青蚨’。”钱用完了还能再飞回来,而且“轮转无已”,这显然是一种神话传说,但是寄托了人们钱能生钱的美好愿望。孟家选用“蚨”字,希望自己投入的商业资本能够返还,而且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形成资本与利润之间的良性循环,暗合《周易》"生生之谓易"的循环往复。其实,“蚨”、“祥”二字是瑞蚨祥继承了老号“万蚨祥”的遗产。“祥”和“瑞”都表示吉利、吉祥,“祥瑞”表示好事情的征兆或迹象,将这两个字的位置前后对调,既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又读起来十分押韵,琅琅上口,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瑞蚨祥”象征着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幸福祥和。这种取名方式,代表了一种向往美好生活的商业文化情怀。</div> "祥"字系列的商号更见匠心独运。《礼记》云:"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瑞蚨祥"将"祥瑞"二字乾坤倒转,既得《诗经》"吉甫作诵,穆如清风"的音韵之美,又暗藏《周易》泰卦"天地交而万物通"的卦象玄机。这种命名艺术,恰似李渔《闲情偶寄》中"立主脑,密针线"的创作要诀,在方寸字号间构筑起天人感应的文化场域。 <font color="#ed2308"><b>二、财神信仰的虚实相生</b></font><br><br> 商业神灵信仰是商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历史上,商家从谋求精神寄托和追逐商业功利的角度出发,塑造了诸多财神和行业神顶礼膜拜,凡俗化成为财神信仰的一个特征。瑞蚨祥的财神信仰积习相沿,香火旺盛。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两天,是瑞蚨祥供奉财神的日子,举行焚香和上供品仪式,寄望财神在冥冥之中保佑财运亨通。瑞蚨祥对财神情有独钟,供奉活动从未间断。学徒入店都要举行“敬财神”仪式,摆上香案供品,向财神叩三个响头,祈祷商号财源广进。需要指出,瑞蚨祥的财神信仰也只是反映了商家信仰上的共性——功利性,并没有其独特之处。但是,瑞蚨祥的财神信仰出现了新的趋势,产生了“活财神”信仰,并且与虚幻财神信仰共存并重。由于瑞蚨祥长期坚持商业利益的最大化,顾客逐渐成为其心目中的“财神”,这时的崇拜发生了质的变化。心目中的财神,虚幻信仰就被放到从属地位了。这是因为虚幻信仰只能带来心灵安慰,并不能带来实际利益,况且还增加了香火、供品等实际开支。然而,瑞蚨祥并未因“活财神”信仰的出现,而放弃虚幻财神的崇拜。这里所说的“活财神”即顾客,对“活财神”不需要顶礼膜拜,只要诱导其购物,便可财源滚滚,因此“活财神”信仰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瑞蚨祥受前辈商号影响至深,秉持利润至上的观念,长期把顾客看作最大的财神。<br> 瑞蚨祥把顾客“活财神”分为高、中、低三等:权贵名流等上层社会人物为上等,普通有产者为中等,一般消费者为低等。瑞蚨祥以高、中二等顾客为主要财源,同时不放弃低等顾客。经营者常说:“为商者重在获利,欲达此目的,就必须在骑马坐轿人身上打主意,至于那牵马抬轿的,在他们那里是抠不出钱来的。”瑞蚨祥制定了严格的铺规,要求店员全程热情周到地为顾客服务。店员不但要善于察言观色、揣度心理,掌握营销的主动权,而且要嘘寒问暖、投其所好,燃起顾客的购买欲,使出浑身解数使买卖成交,从而使顾客真正为瑞蚨祥带来财运。 瑞蚨祥“瞭高的”待客地点 在我国长期的商业传统中,向来都是“店大了欺客,客大了欺店”,真正象瑞蚨祥这样把顾客当财神的事例尚为个别现象,确属难能可贵。即使在提倡“顾客是上帝”的今天,商业服务态度问题也时常成为人们诟病的焦点。瑞蚨祥视顾客为财神,成为它长盛不衰的重要保障。<br> “活财神”观念的出现,堪称商业伦理的破茧蝶变。《孟子》"民为贵"的民本思想,在此化作"顾客即神明"的商道真谛。瑞蚨祥的掌柜们深谙《商君书》"利出一孔"的治国之术,将经营重心从虚无缥缈的神灵转向实实在在的客商。这种转变,正如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突破,在香烛供品与丝绸缎匹的虚实交错间,完成商业信仰的世俗转向。 瑞蚨祥老物件,见证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祥字号老账本 <font color="#ed2308"><b> 三、 "开分子":利润分配的儒商智慧</b></font><br><br> “祥”字号商店的售后利润分配方式,百年来历经传承,形成特有的惯制。先说其结账方式,每一“祥”字号商店年终结账,收支列表,然后同总经理一同到东家向资方汇报经营管理、收入支出、效益盈余情况。核实后将纯收入按四六分成,结账完毕回店,经理、副经理和柜台头头有“厘分子”。经理、副经理、柜台头头的提拔任用是根据其工龄、能力、表现情况,经总经理同意报资方准许方能提升。提升后的第一年为一厘分,称为“开分子”,也叫分子掌柜的。几年后,也可加为一厘五,这样各个经理的厘分子大小不一,年纯利分红也不一。民国初期,店员工资入店10年者一般20元(银元)左右,11—20年者30元(银元)以上,但因人而宜,同年进店者也多有差别。除工资外,年终还有馈赠和分花红。馈赠和分花红都是雇员的一项较丰厚的收入。<br> “开分子”制度堪称商业版的"周礼"。四六分成的利润分配,暗合《尚书·洪范》"三德:正直、刚克、柔克"的中和之道。 <br> 从一厘分到三厘分的晋升阶梯,恰似《文心雕龙》"登山则情满于山"的渐进之道。民国时期的银元叮当声中,既有《颜氏家训》"施而不奢,俭而不吝"的持家智慧,又见《梦溪笔谈》记载的宋代分红遗风。年终馈赠时的红纸包封,包裹着《东京梦华录》中"诸行百市"的人情温度,让冷硬的商业契约浸润着《闲情偶寄》的生活雅趣。 保荐信原件 <font color="#ed2308"><b>四、"请春酒":岁时节俗中之商业密码</b></font><br><br> “祥”字号店员在大年初一拜年之前,要先敬财神。初一早晨,在供桌前,先由总经理带领并从他开始跪拜,接下来副经理、柜台头头、学徒一一跪拜。然后才是团拜,全体人员聚在一起,围坐圆圈,先有司仪主持,给经理、柜台头头拜年,拜毕,大家同说:恭喜发财,年年如意,万事亨通,大家恭喜。“祥”字号店员对讲吉利话十分讲究,过年过节尤其如此。例如饺子煮熟后,如果没有破的,就故意用勺子搅破几个,而且有意进行对话,“好了没有?”“好了!”“挣到没有?”“挣了!”如此这般,以求大吉大利。年初一吃第一顿饭,从布莱到说话更有讲究。一般先吃一道生凉菜,要说“生财有道”,再吃年糕,称之为“年年高升”,随后食鱼,必说“年年有余”,吃豆腐,都说“人人有福”,最后吃饺子,寓意为阖家团圆,和气生财,财源茂盛之意。另外,每逢过年,由一位吃股掌柜带着一个学徒,拿着字号名片到常有来往之巨宅拜年,每至元宵节在店内请人观灯,节后招待老主顾男宾,谓之“请春酒”。 "请春酒"的宴饮之道,深得《随园食单》"味要浓厚,不可油腻"的精髓。席间"年年有余"的吉祥话,既承《周礼》"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的古意,又见《金瓶梅》中商人宴饮的世情百态。这种将商业伦理融入岁时节庆的智慧,让铜钱声里绽放出《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的诗意光华。 三百余年的商海沉浮,孟氏祥商以儒为骨,以商为形,融儒于商,在齐鲁大地谱写出"祥瑞"文化的华章。他们的经营之道,既似《史记·货殖列传》中白圭"乐观时变"之智慧,又如《浮生六记》中市井生活之温情。当瑞蚨祥的绸缎在紫禁城飘拂,当"开分子"的算盘声在商帮中回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商业传奇,更是一部用算珠与墨香共同写就的中华商业文明史诗。这种文化基因,正如《文心雕龙》所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新时代的商海中,依然激荡着不息的回响。 孟家大院鸟瞰图 <font color="#ed2308"><b>明水古城再现祥商传奇</b></font><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 今明水古城复建孟家大院,院落重重,布局精严,正堂巍峨,母仪院肃穆,子孙院兴旺,账房院缜密,家丁院井然,冬院夏院各得其宜,书院清雅,戏楼(织云公所)飞声。建筑群北地豪阔中见江南灵秀,飞檐斗拱间藏匠心独运。一砖一瓦,皆述儒商家风;一庭一院,尽显治家智慧,实为北方建筑之瑰宝。 <br> 此处非独宅第,实乃儒商文化之活态展卷。家族治理之方略,商业经营之玄机,祭祀礼仪之庄重,戏曲丝竹之雅韵,皆可于此窥其堂奥。游人信步其间,于"孟府一日"中体味"儒商百年"之风华,沉浸式感受其厚德载物、诚信经商之精神。 </div> 古城瑞蚨祥标志性店铺前人山人海 孟家大院东门 家丁护院 垂花门 戏楼(织云公所) 孟家大院一角 廊道 值此佳节之际,漫步孟家大院,可感受到那种独特的文化气场。飞檐斗拱间,仿佛还回荡着算盘的噼啪声;庭院深深处,依稀可见当年商贾儒雅的身影。明水古城以建筑为体,文化为魂,令孟氏祥商之传奇再度鲜活,为今人留下一方触摸历史、感悟商道之圣地。 <font color="#333333"><b>(文/图:翟伯成)</b></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