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枫桥</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寒山寺游记</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寒山寺游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枫桥夜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张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月落乌啼霜满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江枫渔火对愁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姑苏城外寒山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夜半钟声到客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是唐代诗人张继所作的七绝唐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诗语言直白,通俗易懂,如今,竟能让十来岁的小学生都能倒背如流,可见此诗在中国影响之深,流传之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張继的这首诗,成就了寒山寺,让寒山寺这座普通寺院,一跃而成江南名刹。寒山寺的香火自此永续旺盛,千年不衰。張继的这首诗,让寒山寺成为中国一大旅游名胜,千百年来,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成群结队的游客到此一游。張继的这首诗,让我很早闻知寒山寺的大名,寒山寺成为我心仪已久的旅游胜地。这次去苏州四日游,借此赴寒山寺一游,了却我多少年来的夙愿。这可称得上是一件幸事。</span></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地处苏州市区近郊,我下榻的旅馆离它不远。那天上午,大约八点光景,我们一家三人,乘网约车驱车前往,用不了多时,就到达了离寒山寺千米外的某地。下车步行了约半小时左右。望见了前边绿树丛中一截黄墙,再往前行,一座翘角飞椽,气势恢宏的门楼展现在我们面前,庙宇前的门楼叫山门,也就是说,我们已到寒山寺的山门前了。寒山寺的山门,共有三扇拱形门,一大二小,大门居中,小门在两旁。那天,一扇小门铁门紧锁,一大一小两门敞开,供游人自由出入。在大山门的上方所立的匾额上,我看到了《寒拾遗踪》四个金色大字。 </p><p class="ql-block"> 到了寒山寺山门前,我们並不急於入内參观,而是向山门的对面的方向走去。因为我发现了对面有条河,这是不是诗人张继筆下,当年在庙前停泊渔船的那条河?在那里能否见到张继诗中提及的那座枫桥?到那里,確实见到一座桥,但不是拱形桥孔的古石桥。而是一座弧形桥面,足有五六十米多长的水泥桥。这座水泥桥未见桥名,我判定这不是张继诗中的那座枫桥了。或许越经千年的古枫桥今已不复存在?或许在枫桥原址上新建此桥,成为枫桥的赝品,供游人参观游览?当年的古枫桥如今是否还安在?若古桥安然无恙那又在何处?这一连串问题,只能进入庙内,才知分晓。所以,我们又重到山门前,随着如潮的人群,涌入山门,向寒山寺的正门方向走去。</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的正门坐东朝西,正门前有</p><p class="ql-block">座单圆孔古石桥,这可能就是我要找的古枫桥了,我心里这么想。但一问旁边的保安,出乎我意料之外,此桥并非是枫桥,而叫江村桥。见眼前的江村桥保存如此完好,那诗人张籍筆下的那座枫桥可能也留存於今。果然如此,我从身旁那位曾来过寒山的同游朋友的口中得知,他说,寒山寺内有两座古石桥,一座就是在庙正门前的江村桥,另一座是在庙的侧西,叫枫桥。接着,我查看竖在江村桥边的旅游路线图,找到了枫桥的具体位置,然后按图索骥,去寻找我要寻访的古枫桥。我就从庙前江村桥的桥堍向右前行,走了一段圆弧形约数百米的路程,再跨过了一座铁板便桥,就见到了这座古枫桥了。枫桥和江村桥,是寒山寺内仅有的两座古石桥,我把它们比喻为一对姐妹桥。因为它们都建造于唐代,都有一千余年历史,它们都静卧在古运河上,两桥的大小和形态又极为相似。在枫桥堍旁不远处,见到一尊铜制座像,这是为纪念《枫桥夜泊》的诗作者张继而立的,座像边还竖起一块刻录张继名诗的诗碑。我走近前,抚摸了張继诗人的座像,並和诗人合影留念。接着,我们跨过古枫桥,再往前行,来到了《铁铃关》,这是寒山寺内的一亇重要景点。《铁铃关》虽不是《山海关》,但城樓虽小,五脏俱全。小城下有枎梯,上有城楼,游客们可沿梯拾级而上,登楼远眺寒山寺四周美景。从字面介绍,得知这座《铁铃关》建於明嘉靖三十六年,当时是为抗击倭冦而建的一座军事关隘,它和苏州地区的浒墅关、金阊关並称为“苏州三关”。过了《关铃关》,再向右行,走进了一条小巷,名叫铁铃关巷。这条小巷较长,我们在这条长长的巷子里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地又返回了原点———寒山寺正门。寒山寺的大门似乎在向旅客们招手,我们就随旅游的大夥一起进寺了。</p><p class="ql-block"> 寺内有很多看点,内中有一座塔,名叫《普明宝塔》,就是其中的一亇看点。这座五层宝塔色彩斑烂,美丽极致,是景区内的标誌型建筑。《普明宝塔》常年对外开放,可让旅客登各层塔楼,可登上塔顶俯瞰寒山寺四周美景。因为旅行时间的急促,我放弃了登塔观景,只是在塔前一睹它的风采,拍一照了事,就去别的景点了。</p><p class="ql-block"> 寺内的诗碑长廊是另一大看点,诗碑长廊位於寺庙的西侧,是嵌入庙墙内的一连串刻碑,大都是以刻录张藉的夜泊诗为主。在这诗碑群中,有录张藉诗具张藉名的刻本碑塊,有清朝桐城派文人俞樾录张藉诗的手筆,另外还有历代名人,如岳飞、唐寅、文徵明、董其昌、康有为的作品。我没有细数长廊里的碑文有多少塊,我也没有認真品赏这些文艺珍品的具体内容,我只是走马观花,粗略的看了几塊,就直奔其它的景点了。</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内的三大殿是寺内的又一大看点。这三大殿按前后排列分别是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和寒拾殿。前殿的四大天王殿,供奉着四尊大佛,他们个个体型粗壮,面容威严而带霸气,他们手中各持不同法器。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四大天王也就是常说的四大金刚,我们家乡较大的庙宇中常见到,所以我对这四尊佛较熟悉,能叫出他们的佛名,那就是魔礼红、魔礼青、魔礼寿和魔礼海。</p><p class="ql-block"> 中殿是大雄宝殿。進入大雄宝殿,一尊佛身髙大,全身塑金的大佛端坐在大殿的正中,这尊大佛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面容慈眉善目,端莊又慈祥,侍立在佛祖两旁的两尊菩薩,就是他的两个徒弟———迦叶和阿难。大殿的东两壁边,还能见到十八位形态各异的神佛,即十八尊罗汉。</p><p class="ql-block"> 后殿的殿名为寒拾殿。寒拾殿三字,顾名思义,就是殿内两尊塑像,分别叫寒山和拾得。供奉寒山和拾得的庙,很是罕见,寒山和拾得俩人的名字,我是知道的,因为过去在阅读《三笑》这本古小说中,曾提及此俩人名字,至於他俩人生於何时?何方人士?俩人又有什么故事却知之甚少。我打开手机,请教百度,才知晓一二。原来这俩人並不是佛,而是唐代天台山国清寺的俩位髙僧,他俩既是同行,又是挚友,所以人们把他俩称为和合二仙,又有民间传说称他俩是文贤、普殊两菩薩的化身。游完了三殿,寒山寺之游基本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走出庙门,我们来到了寒山寺景区的另一处,这就是寺中园林。寒山寺里园林,树木成林,绿草如茵,风景秀丽。在园林里,看见一座三重飞檐的建筑,这座外观华丽的建筑,把我们的目光吸引到那里,让我们不得不前去一睹为快。</p><p class="ql-block">走过去一看,原来它是一座放置寒山寺大钟的钟塔,塔名叫《霜锺天籁》。钟塔内的大锺足有两層樓房之髙,重量有108吨之重。钟塔内挤滿了人群,见一青壮男子,手棒大槌,用尽蛮力,向108吨大钟猛击三声,传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寒山寺大钟的钟声,能响彻周边数里方园之外,寒山寺的钟声,敲醒了停泊在枫桥边的客船,这就有了诗人张藉那句名传千古的诗句———《夜半钟声送客船》。寒山寺之游结束了,下午,我们又乘车到苏州另一个著名景区虎丘山游玩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