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祚寺(2)

挺进

<h3>永祚寺<br>  山巅一寺两塔,永祚寺先有寺还是先有塔?史载先建文峰塔,后建永祚寺,再建宣文塔,前者塔刹为铁葫芦,后者塔刹为铜宝瓶,一道一佛,相得益彰,形如剑笔,摩天接云,书写传奇。<br>  南塔为提升太原文运所建,外线直爽,挺拔伟岸,由曾任山东布政使参议的阳曲县人傅霖总揽施工,其孙傅山,即傅青主,号朱衣道人、松侨老人,蓄发明志,主张气生道成,笃信“矢死崇祯人”,不与清庭效力,为明末清初高节志士,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书画家、医学家。 <br>  北塔由晋王朱敏淳主张所建,万历年间皇帝生母宣文李太后资助,高僧福登(妙峰)监造,琉璃饰边,收分得宜,精美异常,彰显了皇家风范。是十三代晋王抚绥全晋近三百年后留下的明代建筑遗珍。<br>  永祚寺第二道山门,有四个大字“祇园胜境”,为曾任阳曲县知县的戴梦熊所题,那两座腿部带伤的石狮,据传为侵华日军所损。门左侧的公狮凸现战斗姿态,右侧的母狮象征母仪天下。<br>  永祚寺三进院门楣上题写着“永祚禅林”,门口左侧那块“钱石”(也叫钱山、贝石、贝山,应该算寺院里年代最久,还有故事可讲的宝物,重约500斤,据说形成于几亿年前。我们见到的天然石头,都来自远古。稀罕的是,这块底色乌黑的石头,浑身布满了坚硬的白色石圈,像古币、像贝壳,也像自然天成的造物。传说它是在某年天气大旱时,从黄河河底采集而来,起初为财主占有,后来辗转藏于永祚寺,被人们称作“钱石”,常被抚摸,图个吉利。个别人还坐在上面照相,不知是真心敬畏,还是无心亵渎。专家鉴定此为奥陶纪黑色石灰岩与白色方解石结晶,可以佐证地质变迁。<br>  三进院里的大雄殿、三圣阁、方丈室、配殿,为砖仿木砌碹拱券,严丝合缝,是典型的无梁结构建筑群,建于明代,年代久远,跨度恢宏,巧夺天工,令人惊叹。<br>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些原生于秦岭西部和大巴山区的灌木,因花大色美称雄花界。禅院内东南角花池的7株紫霞仙(也称紫云仙​),是永祚寺6000多株牡丹中的王中之王,种植于400年前,开花最早,花期最长,由肉红变浅紫,再变正紫,花大如盘,花片如霓裳羽衣,亦如孩童肌肤,可爱至极。这里还有姚黄、魏紫、赵粉、豆绿、状元红、洛阳红、酒醉杨妃、御衣黄、青龙卧墨池、白雪塔、碧雪丹沙等40多个珍贵品种,和洛阳、菏泽、古县的牡丹同为大型基因库。牡丹是经济作物,其种、花、叶、皮,可用以榨油、制药、加工化妆品,用途广泛。<br>  宝贤堂里陈列着古代先贤和有识之士的文化丰碑,珍藏的260多通石刻,诉说着文兴国盛的故事,在这里,贮存着仓颉、孔子、李斯、张芝、钟繇、卫铄、王羲之、王献之、智永、张旭、李世民、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赵光义、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朱棡、朱奇源、朱钟铉、吕坤、傅山等人研制的文化芯片,他们可谓恒河沙数历史名人中的耀眼金星。<br>  应该铭记的是76年前的4月22日,我63军和敌43军的那场较量,同样是牡丹花盛开的春天,正是解放太原战役的关键时刻。英勇的63军部队187师559团、560团,189师565团、566团,在这块高地上,迎着48座碉堡喷出的火舌,踏着战友的血迹,义无反顾地冲锋着,趟过地雷阵,穿越铁丝网,踏入大雄殿,俘虏刘效曾。那凌霄双塔,那古柏老松,都在见证着,枪林弹雨,鲜血殷红,浩气弥天,红旗遍山。<br>  宣文塔、三圣殿的弹痕,牡丹园侧断裂的石碑,山腰上残存的碉堡,揪扯着和平年代善良的人们,山河无言,以物证史,回答着那些不解打问。<br>  不能忘记,不远处那座烈士陵园里,还有400多位革命英烈,牺牲在这里,安息在这里。他们来自祖国各地,却永远守护在这里,已经成为我们岁岁年年应该顶礼膜拜的神祇。永祚,永锡祚胤,福运永续,佑我中华。<br>77</h3> <h3>文峰塔、宣文塔,均为砖仿木结构。</h3> <h3>二门(如意门)正面楹联<br><br>凌霄双塔一佛一道<br>明国紫霞半紫半红<br><br>背面楹联<br><br>佛登造双塔 名称宣文危冠浩荡华夏<br>夕阳披半岭 朝溢永祚鸟瞰锦绣并州<br></h3> <h3><br>‌三门(禅院门)楹联‌:<br><br>风藻无穹帖爱宝贤花爱紫<br>因缘有会寺求永祚塔求双<br><br>当代古文字学家张颔创作</h3> <h3>钱石(也称钱山、贝石、贝山)</h3> <h3> 大雄殿、三圣阁、禅堂、客堂、方丈室,墙、顶、柱、拱,均为研磨青砖对缝粘接而成,是精美的大型砖仿木无梁结构。</h3> <h3>三圣阁东墙弹痕,1949年解放太原战役。</h3> <h3>三圣阁西墙弹痕,1949年解放太原战役。</h3> <h3>残留碉堡</h3> <h3>疑似弹痕</h3> <h3>宝贤堂书法名帖石刻<br>仓颉、孔子、李斯</h3> <h3>宝贤堂书法名帖石刻<br>李斯</h3> <h3>王羲之</h3> <h3>王献之</h3> <h3>李世民</h3> <h3>赵光义</h3> <h3>宝贤堂书法名帖石刻<br><br>宋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h3> <h3>文峰塔院<br>近溪隐君家训<br><br>明 吕坤 刻石</h3> <h3>近溪隐君家训:<br><br> 存阴骘心,干公道事,做老成人,说实在话,把天理先放在头直上。处人只要个谦【】,居家只要个和平,教子只要个学好,吃穿只要个饱暖,房舍家火只要个坚牢,有【】冠婚丧祭只要个合礼。才开口便想这话中说不中说,才动身便想这事该做不【】做,才接人便想这人可交不可交,才见利便想这物该取不该取,才动怒便想【】【】该忍不该忍。<br> 处身要俭,与人要丰,见善就行,有过便认。尤可戒者,奢侈一节,今人【】作无益,只图看相强。似费了财帛夸俗人眼目,不如那些钱粮救穷汉性命。锦上添花何用?彼冬无破絮者皆天地生灵。案前积肉何为?彼日无饱糠者皆同胞赤子。看那悭吝攒钱之人,生骄奢破家之子。天道甚明,愚夫不悟,尔曹切记吾言!”<br><br>万历辛卯山西按察使仲男吕坤刻石</h3> <h3>傅山书法原迹</h3> <h3>  永祚寺内明代牡丹“紫霞仙”时至今日已有400余年历史。寺内有6000余株牡丹,包括姚黄、魏紫、赵粉、豆绿、状元红、青龙卧墨池、碧雪丹沙等40多个珍贵品种,其中“紫霞仙”最为珍贵、最为悠久。<br> 每年4月中下旬,“紫霞仙”率先盛开,寺内的其他牡丹才会陆续开花。“紫霞仙”被称为“花王之王”,其花型为单瓣,花朵硕大如盘,花期较长。初开时,花瓣呈肉红色,馥郁芳香,盛开时,呈淡紫色,馨香更浓,临近晚期呈正紫色,故称“紫霞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