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燕南醉明珠

王福增

<p class="ql-block">  甲辰初秋,我接受了一项创作任务。这是一幅白洋淀题材的大画,因尺幅过大,无法在家完成,况且作品需融入雄安新区成立后白洋淀生态改造后的新元素,深入淀乡采风是必不可少的,故决定回乡创作。</p><p class="ql-block"> 创作室选在晴风书屋,我回县后预定的大规格宣纸和毛毡还未到,武馆长提议次日先去白洋淀采风。</p><p class="ql-block"> 初秋的早晨已有丝丝凉意,水蒙蒙的云雾布满天空。车子刚驶离县城不远,车窗便有了细细的雨珠。要去的采风地是白洋淀燕南堤湿地园区,因开放不久,我从未去过。抵达园区时已是风疾雨骤,工作人员告知为了游人安全园区已临时关闭。不得已我们决定改道安新码头,然而行出不远雨越下越大,只好返回县城。 下午,雨停了可天依然阴着脸。武馆长带我去了千年秀林。 这是一片与新区共同成长的城区生态林,历经七年的雨露甘霖 ,如今已枝繁叶茂参天蔽日。 武馆长说林区有一处有桥有水的地方,景色很美,前不久和赵老师去过,可我们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我知道馆长方向感极差,出了家门时常找不到北,也就不抱希望。好在林区浩瀚,移步即景,陌路交错,曲径通幽,随处皆可拾景入画。 </p><p class="ql-block"> 时光在绵绵秋雨中溜走,原计划一周的行程眼看过半心中不免有些着急。</p><p class="ql-block"> 当又一个黎明到来的时候秋风终于吹散阴云,迎来万里晴空。到达燕南堤湿地时已游人如织。 </p><p class="ql-block"> 燕南堤位于白洋淀北部,因原为燕南长城遗址和新安北堤而得名,由于多年淀水干涸,淤泥堆积,逐渐形成泥沼荒滩。雄安新区成立后,对白洋淀生态环境进行全面提升改造,燕南堤湿地即是重要改造工程之一,经大规模清淤疏浚,引荷植苇,如今已初具规模,形成由三座桥梁相连的堤岛,目前部分对游人开放。时值金秋,风清气爽,放眼四望,水波荡漾,红荷曼舞,绿苇摇曳,杨柳舒卷,水榭亭台掩映其间。 进入景区沿途由三座主桥相连,第一座为五孔拱桥名曰流虹桥,取自赵北口镇原十二连桥界坊的横批碧汉亭虹:第二座为单孔拱桥名曰月枕桥,取意白洋月夜:第三座为五孔廊桥名曰荷风桥,取意夏风吹荷。自然风光与文脉传承的完美结合,诗情画意与民风水韵的交融合一,深深感染了我。 被感动的事物会在脑海中鲜活起来,创作的思路逐渐形成,我调整了将温泉城瞭望塔开篇的设想,决定把燕南堤湿地景区作为作品的主景来表现,回乡第五日开始了作品创作。这期间在武馆长陪同下又三赴燕南堤采风,历时两周,完成了这幅长4.9米高1.6米的作品《诗意燕南醉明珠》。 </p><p class="ql-block"> 我在作品上题长款记述了《诗意燕南醉明珠》的创作背景和创作主旨,以及创作过程中与之相关的内容。此次在乡两周时逢金秋佳期,朗月荷风,翰墨润心。恰如九月秋风拂过,记忆即在画中亦在画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