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去年这个时节,我同荣华及成民、淑兰一行四人前往黄山看望黄老。期间连做四期美篇,记录此行见闻和收获。其中一篇提及黄老的长子黄健收藏的曾祖父黄骏的册页作品。其内容是黄骏(字子良1871—1956)八十岁的时候抄录北宋时期岑宗旦(大约1024?—1094?)一则汉唐十一人书评。全文如下:“古之善书者自汉迄唐凡有十一人。张芝如班输构堂,不可增减。钟繇如盛德君子,容貌若愚。语其众妙,足以争造化者,羲之也。较其父风,但恨乏天机者,献之也。世南潜心羲之,盖若颜子之亚圣。徐浩比肩儒雅,有类仲由之勇态。欧阳询得其正,故如庙堂衣冠,不失动静。柳公权得其劲,故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怀素之閒逸,故如翩翩真仙。真卿之淳谨,故厚重如周勃。至如李邕,则举动不离规矩,而有亏适变之道焉。”(这段文字出自《宣和书谱》第十二卷)。黄斯权曾就此事和我说:“2008年夏我去拜望父亲,得此祖父法书。父亲为此写了两首诗並一段话嘱咐于我。“幼诵诗书习北碑,晨开黄卷晚临池。鲤庭遗训终身记,敬义斋中父亦師。”</p><p class="ql-block">“字盖通场忆昔时,书坛俊彦久名驰。十年浩劫余残楮,愿我儿孙永宝之。 先君八十岁遗墨,庋藏三十年,乃文革后未经搜取之残纸。戊子(2008年)权儿(黄斯权)自东北来省,检此付之,以作遗泽永存,並赋两绝。 戊子孟秋之月下澣,黄澍走筆识之。时年九二。”黄斯权在2014年“黄氏祖孙三代书法展”时抄录其父作一首七言绝句:“字盖通场事已陈,百年遗泽墨犹新。耄期未敢忘庭训,淡泊无求立此身”。袒露两代人对前辈谆谆教诲的赤诚之心。如今这本册页已交由长子黄健收藏传承。可见黄家一脉已将岑宗旦这段书评奉为圭臬,作为学书的座右铭世代传承。</p><p class="ql-block">岑宗旦是北宋书法史上一位隐逸型文人书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擅长行书。其</span>书评著作与书法实践共同构成对汉唐传统的承续。书评以简明扼要,生动形象而著称。在这一段评论里先后提到张芝、钟繇、二王(羲之、献之)、虞世南、徐浩、欧阳询、柳公权、怀素、颜真卿、李邕等十一位书法家,并逐一评点其书法风格。不仅有褒奖之词,亦指出不足之处,难能可贵。黄家三代(黄骏 黄澍 黄斯权)践行此番书法理念。不仅临池不辍,也有创新发展。如黄澍先生將魏碑融入行书,业界誉为“黄澍体”,在书界、尤其在徽州文化圈有一定影响。如今三代人均已分别被录入中华书法名人有关典籍,其书法成就得到业界的肯定和好评。说明按照前人指明的学书之路,一路走来,必有所成,不啻为一条学书的捷径,或为一条必经之路。为我们学书之人提供了成功的榜样和可循之道。</p> <p class="ql-block">黄骏简介和他抄录岑宗旦汉唐十一人书评册页</p> <p class="ql-block">黄澍简介及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黄斯权简介及展出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