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70年的生涯中,从没有见到有人如此地热爱文字。他用艺术的彩笔,写下了生活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p><p class="ql-block"> 他是那样的憨厚少语,而对素常人看惯了的生活,确实那样地用心,爆发出一种惜字如金、惜事如金的极大热忱;他是那样的勤俭,倡行低消费的生活,却不断地“阔气”出书,大方地“挥霍”自己并不宽裕的囊中之物; 他语不惊人,貌不出众,却是“未卑未敢忘忧国”,出语滔滔,言及所见所感,淋漓尽致,一吐为快,像在母亲面前倾诉一样,无所顾忌。他就是张玉安,本书作者,一位已经84岁的年迈老叟。</p><p class="ql-block"> 玉安大哥对文字已经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早就在心中编织了一个如花的向往,在有了时间或退休之后,要用诗歌般的语言 、散文般的浪漫,写下自己一生的经历和坎坷;抽象出正义可能迟到,却永远不会缺席的切身感受; 把潜藏在心的爱:对祖国的爱、对党的爱、对同志们的爱、对生活的爱,置于纸上,摆入厅堂,焚香祷祝,尽情讴歌。他的理想终于实现了。</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他先后陆续出版了诗集《友谊之歌》《爱之恋》《生命之光》,以之散文集《千峰瀚海》。这次,他又把4本书珠联璧合,结为合集,算是了却了心中的一块情结。</p><p class="ql-block"> 我看其书,并不重视其文学的价值,也不啻去评论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让有兴趣的文学评论家去评论吧。我最重视的、最感动的、最拨动心弦的是他的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 打开他那一部部书,乡土味扑鼻而来,把你带进了似曾相识的青年、壮年以及老年的生活中。你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他生活的轨迹,他的追求、他的向往、他的斩获和挫折。我们看到了他做事的不倦精神和执着态度、做人的憨厚品德和与人为善。他那张慈祥而令人生爱的脸庞,在你眼前晃动着,看他特殊语序的语声,声声入耳,让你不须打问,便知其人。</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敬佩的是,玉安大哥曾在高中时受到那个时代的政治累及,命蹇多桀,身陷缧绁之忧。他昭雪平反之后,并没有萎靡不振,消极厌世,而是积极地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改革大潮中。在他的文字里,你找不到“怨”,你查不到“厌”,而是充满了捐弃前嫌的正能量。</p><p class="ql-block"> 据我的朋友告诉我,80年代初,玉安大哥考上了电大,他是班里年龄最大的。他苦心求学,早来晚走,别人不爱干的活他去干,别人嫌弃的事他不嫌。他是电大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玉安大哥身上,我至今还看到的是炤炤的光和热,我愿为他的这种精神高呼一句:“理解万岁!”</p> <p class="ql-block"> 玉安大哥的作品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他抚今思往,权衡对比,关注社会,思考民生。“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玉安大哥的诗歌和散文,不仅刻画了自己的凡人小事,还记录了国家改革开放的点点滴滴,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歌与泪,鼓与呼。翻开书中的一页页,许多文字都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为祖国的进步点染秀色。他始终密切关注着国家大事,事无巨细地反映了祖国发生的重要事件,在他的笔下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的那铿锵有力的脚步。</p><p class="ql-block"> 他的作品另一个特点是,不是置身事外的评论,而是将自己的感受揉和到文字中,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或讴歌、或赞叹、或比较、或兴叹。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用普世的善良,用是非分明的观点,鞭挞丑恶,抨击痛疾。</p><p class="ql-block"> 他的诗歌生活气息浓厚,很接地气,叫人心中舒恬。他在一首诗中写道:"窗前兰花破小寒,辛苦几年新悦欢。一缕阳光透盆景,叶绿花红空气鲜。每逢佳节有贵客,欣赏杰作供点看。幸得一卉常伴我,独醉尘世飘入仙。"朗朗上口,此情此景,读来让人感同身受,似乎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玉安大哥的作品形式多样,诗词歌赋,散文评论,无不俱在。他注重内容和思想,不受扭捏刻板的格律限制,淋漓畅快,一气呵成,看似无工雕细琢之精致,却有浑厚畅快之气势。</p><p class="ql-block">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但愿玉安大哥的作品像春风化雨一样应运而生,随着夏天的繁茂,展示其斑斓多彩,风光旖旎。祝愿大哥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作品,涣发出不老的青春!</p><p class="ql-block"><br></p>